昔日贫困村 今日“四好村”

南充晚报 2020-05-14 00:50 大字

走进西充县槐树镇观音坝村,蜿蜒的水泥路直通家门,村民出行方便;成型的田块星罗棋布,秧苗茁壮成长;乡 村 院 落 错 落 有致,庭院干净整洁;连片的柑橘园花香四溢, 群众在家门口务工……昔日的贫困村, 如今蝶变为民富、 村美的幸福和谐“四好村”。

完善基础 助力村民发展产业

“升钟水从渠里直接流入田里,只需要用微耕机‘跑’两次就可以撒肥料、栽秧苗,方便得很。” 该村54岁的赵宗信一边忙着田间管护,一边开心地说,他过去是贫困户,现在通过种田脱贫致富了。

“去年种了5亩水田,收了3000多公斤谷子; 种了4亩地包谷,收了1500多公斤;养了2头猪,卖了8000多元;鸡鸭还卖了2000多元。” 说起去年的收成,赵宗信喜上眉梢。

该村村民依靠种植和养殖脱贫致富,这得益于该村基础设施的完善。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打造了300亩渠相通、路相连、田成方、地成块、旱能浇、涝能排的田地,方便村民耕种。

为了让观音坝村村民实现勤劳致富的愿望,在帮扶单位西充县纪委监委的大力帮助下,该村目前已建成村组硬化路15公里,实现了通村到户;产业路4.5公里;提灌站1处、山坪塘4口、蓄水池9口;小家禽圈舍3000平方米、 发放鸡苗5000只; 危房改造19户、110户卫生厕所、安饮工程2处;天然气、网络、电视、路灯一应俱全……成功创建为南充市“四好村”。

结对帮扶 因户施策持续增收

5月12日,走近村民赵宗平的家,未进家门,便听到鸡鸭争食的声音。今年55岁的赵宗平和老伴张碧孝,2014年因病致贫、缺资金、缺技术,被列为贫困户。在西充县纪委监委党员干部的结对帮扶下,发展小家禽“短平快”产业。短短几年时间,仅禽蛋利润每年就有近万元的收益。

“要用粮食喂养,养殖生态鸡鸭, 销售的问题我来想办法。”两年前,西充县纪委副书记、 监委副主任严春林来到赵宗平的养殖场, 他将赵宗平的养殖过程拍成照片和视频发到朋友圈、微信群,当起了生态禽蛋的“代言人”,并发出号召,单位“以购代帮”,现在,赵宗平家的禽蛋是“一货难求”。

赵宗平致富奔康只是西充县纪委监委实施“因户施策”的一个缩影。蒲成贵、赵宗怀养殖了50余只鸡;赵宗凯、赵宗宝等各养殖鸡鸭60余只;赵松林养殖4亩小龙虾; 村民蒲家根因父母都患上重病, 为治疗疾病花费了全家所有的积蓄,且债台高筑。帮扶干部得知他有修建房屋的基础,便联系建筑师傅手把手地教, 现在槐树镇众多群众修房造屋都请他。如今,蒲家根不但自己致富奔康,还带领该村10多人共同致富,人均年收入在3万元左右。

长短结合 拓宽群众致富门路

走进观音坝村脱贫奔康柑橘产业园, 花香四溢、 沁人心脾。辛勤的农民正忙着除草、开窝、施肥、打药。近3年以来,该村群众务工收入达20万元。

观音坝村走长短结合的产业发展之路,成立了合作社、建起了家庭农场。 以发展柑橘为长效产业, 建成460亩良种柑橘产业园, 合作社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管护、统一销售;以发展小家禽养殖和水稻种植为短效产业,依托“槐树禽蛋”品牌,修建了3万平方米的小家禽养殖基地,采取“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集中养、领养结合,统一供苗、收购和销售。流转土地发展小龙虾养殖, 带动村民养殖小龙虾; 流转土地80多亩,发展园艺林木种植和乌龟、团鱼养殖, 带动48户村民增收。

据了解,观音坝村2014年人均年收入仅2376元,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有贫困村民23户、67人。 在帮户单位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 挨家挨户访民情、听民声,反复商量,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因户施策、成立合作社、建脱贫奔康产业园等,顺利通过了2016年省级部门脱贫验收,还得到高度评价:长效与短效产业统筹布局,贫困户梯次带动、专合社统一服务、 村委会持续造血的“长短结合,三位一体”丘区脱贫新模式, 为丘区贫困村探索出可复制的样板。

如今的观音坝村, 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群众稳定增收,2019年人均年收入达4000元以上。

西充记者站 赵荣 文/图

新闻推荐

近8万人线上共度“五四”青年节

本报讯(赵荣衡欢)“听团课、长知识、过‘五四’,这个青年节十分有意义,也让我懂得了每一代青年人都应该有义不容辞的责...

西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充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