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大姐”吉春梅

南充晚报 2020-04-30 00:57 大字

在西充县凤鸣镇圭峰院村, 曾经的荒山, 如今成了花椒园, 空气里弥漫着土壤与花椒的味道。 这里的变化离不开一位“女汉子”,她就是被村民称为“花椒大姐”的吉春梅。

回乡创业 荒山坡上种花椒

日前, 记者在圭峰院村见到了吉春梅。她向记者坦言,自己在外面打过工、做过销售,但一路走下来总感觉方向不对。后来得知西充正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打造有机农业第一县的消息后, 她觉得现在搞种植业很有前途。

说干就干! 吉春梅四处考察后, 发现西充的气候和土壤适宜种植花椒, 而且花椒具有巨大的销售市场。2015年2月,吉春梅在西充县凤鸣镇圭峰院村,流转400多亩荒地,成立了映山红农民专业合作社, 开始修路、建池、整地、除草、挖窝、栽苗……她成天扎在花椒地里忙碌,几个月后,3万多株九叶青花椒苗栽下了地。

为了学习花椒的种植和管护技术, 吉春梅不仅购买了相关书籍学习, 还积极参加技术培训班。为了方便管理,吉春梅的“办公室”就设在花椒园里,为了随时观察花椒长势, 她天天泡在花椒园, 与当地村民一起吃住在山上。

吉春梅根据自己多年的摸索并结合当地的气候、 土壤条件总结出了一整套花椒的种植和管理技术。经过4年的努力,昔日乱石林立、 杂草丛生的荒地,如今已是硕果累累、椒香四溢。 去年基地的花椒收入达200多万元。 吉春梅也成了村民眼中的花椒种植“高手”。

就近务工 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种植基地日常的管护每天用工在20人以上,收获季节时需要的更多, 至少需要100多人。”吉春梅说,花椒种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除草、施肥、修枝、采摘都需要大量劳动力,种植基地为周边村民提供了上百个就业岗位。 来此务工的村民, 都是当地的留守老人和妇女, 虽然每年支付村民的务工费用就有30多万元,但是她一直按时发放,从不拖欠。

为了使务工的村民能有更好的工作环境, 吉春梅免费供餐,定时改善伙食。花椒采摘季节,为了照顾附近村民,她在固定点设置大棚休息区, 并提供开水。除此之外,她还为老人、妇女提供小板凳以及遮阳工具。

“我今年60多岁,已经在这里干了4年, 要不是春梅来村里种花椒, 我们这些人能在哪里挣钱嘛?”在该基地作业的贫困户李玉芬告诉记者, 以前她家里日子过得比较苦, 年龄大了外出打工不好找工作,在家种地收入低, 买生活用品只能靠卖点鸡蛋、粮食。

现在可不一样了, 李玉芬除了在种植基地每月能够领到1300元的务工收入,还有土地租金收入。一年下来,她能收入两三万元。

“跟着春梅干,就是划算。”李玉芬感叹道, 吉春梅来村里种植花椒, 让该村的野山荒坡生了“金”,给留守老人和妇女开拓出一条挣钱的门路。

乐于分享 抱团发展花椒产业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 吉春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干的,她不仅有过硬种植技术, 又乐于与他人分享,被同行称为“花椒大姐”。

“我这片花椒园今年产量一定不错, 多亏吉大姐的指导。”在鸣龙镇凉快垭村的花椒种植基地里, 种植大户邓如云指着眼前一大片种植规范、 长势良好的花椒树兴奋地说。

邓如云介绍, 凉快垭村曾经是一个贫困村,2018年,他开始在村里种植花椒, 因缺乏技术, 第一批栽种的椒苗成活率不高。于是他向吉春梅请教,吉春梅也多次到基地对他进行技术指导。

“听了吉大姐的讲解,看了她的亲手示范, 我们才掌握了正确的管护方法。”邓如云称赞道, 吉春梅的讲解解决了他的困惑, 他有信心让小小花椒树成为村里“致富树”。

“整合资源,抱团发展,花椒产业才有前途。”吉春梅告诉记者, 为了增加花椒产业附加值, 她在基地建了烘干房和冷藏库,并对新鲜花椒初加工,大大提高花椒的效益。

下一步, 吉春梅准备联合县内的种植企业,一起建厂房,对花椒进行精深加工, 走加工和产销一体化之路。

西充记者站 李同周 文/图

新闻推荐

12名名誉村主任助力贫困村发展

本报讯近日,记者来到西充县莲池镇天兴桥村,只见一块块平整后的土地“整装待发”,等待着新作物的到来。村党支部书记李明...

西充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西充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