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村皂角垭村 产业“长短”结合 村民增收不愁
●赵荣
冬日早晨,西充县义兴镇皂角垭村,萦绕村落的浓雾还未消散,民居里的灯光已次第亮起,勤劳的村民即将开始一天的劳作。村里的水泥路上,一束光在移动,那是驻村工作队队员李白杨,拿着手电四处通知村民干活。
在村民和驻村工作队队员的努力下,该村发展起花椒产业,建起养殖场等,于2018年整村出列。
A 确定立村产业
2015年,李白杨被西充县地志办选派到该村任第一书记。“有心理准备,但到村上后,还是有些惊讶。”当年刚到村上时的情景他仍记忆犹新。整整四个年头,从第一书记到驻村工作队队员,他吃住在村里,与群众一道,让昔日的贫困村发展起产业,实现群众增收。
皂角垭村以前没有产业,没有村集体收入。李白杨带领村干部,多次外出学习考察、召开村民大会等,最终决定在全村种植青花椒作为“长效”产业,生猪养殖作为“短平快”产业。
“村民缺资金、没技术,最主要的还是没有发展产业的意识,脱贫奔康从何谈起?”对此,李白杨一一进行解决。没有发展产业的意识,就组织村民代表到发展得好的村去参观。没有技术,他采用“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的方式,让大家掌握技术。缺资金,他向帮扶单位请示,自己带头入股合作社。
如今,该村建起了450亩青花椒产业园、存栏1200头的养猪场;新建了活动广场、文化活动室、卫生站;新建组道路4.7公里、产业路约8公里灯;完成危房改造68户,易地扶贫搬迁3户;天然气覆盖率达80%以上……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了,该村于2018年实现整村出列。
B 村民家门口务工
“现在开着车能穿行在花椒园里,当年可是荆棘密布、杂草丛生,产业是用心管护出来的。”走在花椒园里,李白杨感慨地说。
“我在合作社一年能挣近1万块钱。”村民文宗芬告诉笔者,她和老伴都患有慢性病,老伴还有残疾。自从该村建起了合作社,她就在花椒园里务工,现在不仅每年能挣到钱,还学到了花椒管护技术。
像文宗芬一样,在该村合作社挣到钱的村民还有很多。该村村主任何其鹄介绍,自2015年以来,该合作社吸纳村民210户650人入股,培育致富能人6人、技术能手2人,为村民发放务工工资达120余万元。
在大家的精心管护下,昔日的花椒幼苗茁壮成长。走在穿村而过的水泥路上,眼前满是花椒树,新抽的果枝已经完成木质化,来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据了解,2018年夏天实现初挂果的花椒产业园,村民每亩分红400元的收益。同时,增加村集体收入3万元。
C 引来业主保障增收
“过去村民自主经营费神费力,对增收还不敢打包票。现在好了,将花椒产业整体流转,每年该村花椒产业旱涝保收31.9万元,心里踏实多了。并且和业主签订了协议,该村村民有优先务工权,保证了村民的收入。”李白杨说,即便驻村工作队离开了,村民持续增收仍有保障。
“今年皂角垭村的花椒产值达200多万元。”来自重庆江津的业主唐雄乐呵呵地说,他看中皂角垭村花椒管护基础好,村民勤劳且有一定的种植技术,但该村缺乏资金、关键技术以及成熟的销售市场。他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将该村花椒产值由25万元提高到200余万元,除去人工成本80余万元以及农资等费用,利润在50万元左右。他还在西充县古楼镇流转花椒产业共计4000余亩。
“我们老两口今年在唐老板这里大概能挣2万多元工资。”黄长裕开心地说,月月兑现工资,在这里上班还能进一步提高花椒栽培技术。黄长裕是该村第一批学习花椒管护技术的村民,加之他爱钻研,除草、调型、修枝、采收、烘干等环节他都能做。
皂角垭村通过整体流转花椒产业,引进业主,充分利用业主的资金、技术以及成熟的销售渠道,不仅让产业越来越好,也让群众持续增收有了保障。村民不仅增加了务工收入,入股分红也顺利现实。
新闻推荐
消费质量报讯(王丹妮)为保障乡镇医疗卫生环境、辖区群众用药、医疗器械使用安全等,近日,西充义兴监管所组织执法人员开展卫生...
西充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西充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