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手记跨越千山万水见证丝路变迁

南充晚报 2019-09-05 00:34 大字

为迎接即将举行的2019中国西部丝绸博览会,弘扬丝绸文化、传承丝路精神、展示丝韵风采、擦亮南充“中国绸都”金字招牌,南充日报社联合高坪区人民政府举行“丝路寻踪 源点南充———重走丝绸之路”2019中国西部丝绸博览会大型文化采风活动。

8月9日,采访组从南充出发,历时近一个月时间,跨越川陕甘青新多地,往返行程近2万公里,顺着古丝绸之路留下的历史印痕,穿行茫茫戈壁,跨越千山万水,一路见证新丝路的变迁。

这一路,山高水长

2016年4月,在高坪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南充日报社联合高坪区联合开展了“丝路寻踪 源点南充———重走南方丝绸之路” 文化采风活动。 南充晚报记者李波全程参与采访报道。

时隔3年,“丝路寻踪 源点南充———重走丝绸之路”2019中国西部丝绸博览会大型文化采风活动启动,已安享退休生活的李波按捺不住心中的激情,再次加入采访队伍,踏上北方丝绸之路采访的漫漫征程。 他也是参与此次文化采风活动中唯一一个走完全程的前线记者。

近一个月来,李波与采访组的其他成员一道晓行夜宿, 穿行西部各地,千方百计走近采访对象,从前方发回了一篇篇鲜活的报道。“行走新丝路,我不仅见证了祖国西部疆土的壮美, 也用文字记录下西部的发展变化。 有生之年能踏上丝绸古道讲述新丝路故事, 作为一名职业新闻工作者,值了!”一路走来,山高水长, 这是今年64岁的李波发自内心的感慨。

这一行,丝路传情

从“丝绸源点”出发,此行跨越川陕甘青新多地,历时近一个月,往返行程近2万公里,因人地生疏,采访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采访组分成两批人马接力, 沿着古丝绸之路采访报道,从前方先后发回近20篇系列报道。一路沿着古丝路探源,讲述南充故事,传递南充声音, 宣传南充文化旅游资源。采访组不仅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了古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也展示了新丝路上各地的风土人情、发展变迁。

采访途中, 哈密日报社给予采访组大力支持, 不仅派出记者全程参与报道,还以《探访东天山 再续丝路传奇》为题,用一个整版刊载了采访组采写的报道。蔡增乐是《哈密日报》的资深摄影记者, 拍摄的有关兰新高铁的新闻图片曾获中国新闻奖摄影类三等奖。采访组在哈密采访期间,他积极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带领采访组寻找古丝绸之路在哈密的历史遗址,想方设法为采访组提供帮助。

两地媒体联合采访,在哈密境内的两天行程下来,蔡增乐感慨良多:“行走新丝路, 不仅搭建了媒体之间相互学习的平台, 也增进了沿线各地城市交流合作。能参与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

这一次,收获乡恋

探源古丝路历史, 展示新丝路风采。一路走来,采访组也收获了浓浓的乡情。

听说是家乡来的媒体记者, 乌鲁木齐南充商会在新疆的南充籍企业家自发从吐鲁番、石河子、昌吉、克拉玛依等地赶来,召开座谈会,面对面向采访组讲述他们的创业故事, 并盛情邀请采访组前往各自的企业参观, 同时对采访组提供各种支持和帮助。 谈创业艰辛历程,话回乡发展心声,浓浓的乡音不仅拉近了距离, 也让采访组感受到了回家的温暖。“在新疆快30年了,能见到家乡来的记者到我们这里采访, 真是太幸福了!”9月2日14时, 当采访组走进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时,张勋、陈春芬夫妇握住记者的手激动地说。

上个世纪90年代初, 西充县宏桥乡的张勋夫妇来到昭苏县打工, 希望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贫穷困境,过上幸福生活。 从帮别人种地挣工资到自己承包千余亩土地种麦子、玉米等经济作物,夫妇俩风里来雨里去,渐渐在新疆扎稳了脚根并有了自己的家,年收入已在20万元左右。儿子大学毕业后在成都工作,如今在新疆有车有房有钱挣的张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外漂泊久了,心里老是惦念着老家,等挣够了钱我要回家乡去建栋别墅安享晚年。”

告别霍尔果斯, 采访组也将踏上返程的归途,怀揣着感动和不舍一路前行,新丝路上的万般风情让人心生留恋。

新闻推荐

西充建成国内首个亚洲有机示范村

推进多种旅游新业态□本报记者张立峰近日,在西充县义兴镇盐水垭村,国内首个亚洲有机示范村在这里建成并向游客开放。今...

西充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西充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