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宝寺镇:农业产业兴 村民腰包鼓
●李波/文 杜建川/图
张均芝不曾想到:自己任期内村集体账上会增加现金收入。眼下,村花椒产业园花椒采摘进入尾声,他算了笔账,连同村里水产养殖,今年村集体收入还要增加。
张均芝是嘉陵区七宝寺镇石道床村党支部书记,如今村上搞起产业,他对新农村建设信心大增。同张均芝一样高兴的,还有七宝寺镇党政一班人。“近年来七宝寺镇产业发展亮点突出,场镇旧貌换新颜。”7月30日,正在下村途中的七宝寺镇副镇长朱慧英受访时说。
A 养殖业和种植业同步发展
40多岁的张培是石道床村人,早年曾到广东打工学手艺:在当地养殖场养鱼、养乌龟。日子一长,他将全套技术学到手。后来,在广东当上老板。
2017年春节,张培回家过年后没再去广东,而是在家乡租了一块地,办起了50亩规模的养殖场。利用自然河沟和坡地,他不仅养乌龟,还养鸡鸭。今年,他又养起了乌鱼。
“这么些年在外打拼,市场虽然不错,但外面的土地租金越来越高。”说起返乡创业初衷,张培直言,家乡田土租金低,劳动力便宜,市场还是那个市场,但养殖规模却扩大了,算账下来,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提升。
石道床村当年是贫困村,抓住张培返乡创业契机,村上将23户贫困户的产业发展基金拿出部分入股,年底按股本金的6%分红,确保贫困户收益。加上田土出租金,当地贫困户的日子好过起来。2018年,该村退出贫困村序列。
让该村村民开眼界的是,2016年起,村上发展花椒产业,经过3年努力,450亩花椒产业园形成。“27万元产业扶持基金中的19万多元作为贫困户入股金,余下的作为村集体入股。”
张均芝说,2017年村上分红收益7500多元,去年分红9330元。“估计今年分红将上万元。”
石道床村的产业,是七宝寺镇产业发展的缩影。朱慧英说,眼下,全镇种植花椒2000亩,种植面覆盖全镇6个村,其中面积最大并初见效的除了石道床村,还有瓜子沟村。今年镇上花椒产业园试产,业主有了收益,村民腰包开始进账。
B 同一个镇有两个“当场地”
七宝寺镇原名为晏家乡。毗邻西充车龙乡,早些年场镇规模很小。在当地老人眼中,当地的场就是原晏家乡政府所在地的一条街。“当场天只有几百人赶场。”七宝寺镇副镇长谢江浩说。
2013年,七宝寺镇的七宝寺村入选“四川省传统村落”名录。之所以入选,是因为当地有个七宝寺,以及以七宝寺冠名的一所中学。
2002年,七宝寺村借力发展新村建设。就在七宝寺中学边,吸引村民修房。经过10多年的发展,如今这里已形成一条长两百多米的“农民新居一条街”。正是这条街,奠定了如今七宝寺镇场镇规模的基础。
谢江浩介绍,这些场镇居民过去是七宝寺村的村民。“六七年前,七宝寺镇场镇被人们称为‘农民一条街’。”谢江浩说,近200户场镇居民中,有30多户人经商。
同七宝寺逢农历1、4、7赶集一道,毗邻这里的原晏家乡场镇旧址,如今为逢农历2、5、8赶集。在同一乡镇级行政区划内,有两个当场地,这较为罕见。
走近七宝寺村,这里整齐的街道以及两边的楼房,会让人误认为这里是七宝寺镇场镇所在地。殊不知,这里距七宝寺镇还有一段距离。
据七宝寺村党支部书记何昌跃介绍,这里与西充县西河相隔,有送蛴蟆的民俗。每年正月十四这天,当地村民都要自发地组织起来,送蛴蟆下田或下河。四面八方前来观赏的游人不少。
C 七宝寺中学已有200多年历史
清乾隆初年,当地王家村一名叫王灏的进士,捐资创修部分房屋,利用七宝寺附近的戒律院,改寺院为书院,办起了“南池书院”。当时,南池书院在川东北一带远近闻名,书院学生最多时达到300余人。该书院即现在七宝寺中学的前身。后来,当地一名叫何淦候的坤士兴办新学,将“南池书院”改名“南池中学”。
1948年,“南池中学”更名“金宝乡高级小学”。之后的岁月里,七宝寺中学几易其名,直到2002年该校260年校庆时,再恢复七宝寺校名。
如今,七宝寺中学校门左侧的墙壁上,记载着一个个英烈的名字,他们都与七宝寺中学相关,要么在该校读过书,要么在该校从事过革命活动。
上个世纪30年代,中共地下党南充中心县委机关,就设于七宝寺。而两任中心县委书记,均在七宝寺中学以教师身份掩护。当地一带著名的女共产党员、革命烈士赵全英,也曾就读于该校。
新闻推荐
误入“钓鱼网站” 10万贷款不翼而飞西充警方捣毁一网络诈骗窝点,赴海南抓获9名犯罪嫌疑人
●本报记者徐嗣千“钓鱼网站”摇身一变成为贷款平台,设下层层圈套让受害者“中招”。今年3月份以来,该犯罪团伙利用“...
西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充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