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农业综合种养示范基地 探索“水稻+N”新型养殖模式

南充日报 2019-07-19 04:00 大字

本报讯(记者 唐甜)7月18日,记者从市农科院获悉,今年初,市农科院在西充打造近70亩农业综合种养示范基地,为南充市农业发展提供引领性指导。

7月18日上午,记者来到西充县复安乡大小湾村,只见宽阔的土地上,一大片水稻田错落排列,绿油油的秧苗随微风摆动。与其它稻田不同的是,这块土地被划分成五块区域。市农科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他们于今年初成立的农业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基地以稻田为基础,探索出稻田加青蛙、鲫鱼、大鳞鲃、甲鱼、鸭等新型养殖模式。

据市农科院特种养殖研究所所长程磊介绍,稻田中铺有白色网子的是青蛙养殖区,网的作用是避鸟,保护青蛙不被鸟吃。周围有铝合金板围住的稻田是甲鱼养殖区,板的作用是防止甲鱼外逃。搭有大棚的稻田是鸭子养殖区。另有稻田养殖鲫鱼、大鳞鲃。

据了解,通过农业综合种养模式,使传统农业由单一的水稻收益转变为“水稻+N”的多重收益,实现“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简单来说,就是按照水稻及其它养殖生物的生长特点和规律,在种植水稻时,按时间节点放养生物。一方面,其它生物的粪便可作为水稻种植肥料的补充,使水稻更可口;另一方面,由于这里种植的水稻完全不用农药,又使放养生物成为生态鱼、生态鸭、生态蛙,各物种互惠互利、合作共生。

“以养殖青蛙为例,如果未采用农业综合种养模式,一亩产值2000元。而通过农业综合种养模式养殖青蛙,一亩产值可达8000元至9000元。养殖鲫鱼、大鳞鲃、甲鱼和鸭子,其产值也会在原来基础上有很大提高。”程磊说,目前,位于大小湾村的农业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按照标准化生产模式进行打造,每亩稻田中都设有废水排水口及微处理池,会将杂物进行环保处理后,再排向公共区域,做到绿色无污染,这在南充市目前属于引领性举措。

据介绍,农业综合种养示范基地主要由市农科院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专业合作社承包运营,通过这种模式,不仅使专合社实现增收,还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保障。“以前,我一年收入近3000元。现在通过流转土地,还有在专合社务工,一年收入近3万元。”说起如今的收入,大小湾村村民何志奎感到十分满意。

西充和诚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立生告诉记者,他们计划继续扩大农业综合种养示范基地面积,再配合市农科院的新计划和辅导,希望能有更好收益,让村民得到更多实惠。

“目前,农业综合种养示范基地的新型养殖模式技术还在探索阶段,待成熟完善后,将在市内多地推广,让更多群众获益。”市农科院相关负责人说。

新闻推荐

乡村嬗变 催生《明月声箫》

本报讯日前,一部由西充本土作家创作的反映乡村振兴主题的长篇小说《明月声箫》,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发行,深受读者喜爱。...

西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充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