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江乡临江村有10多人义务巡河,他们中有人因巡河受伤,成了“拐杖河长”;有人在清理杂物时掉入冰冷的水中,仍坚持清理完才上岸 为了“母亲河”岸绿水清

南充日报 2019-01-06 05:31 大字

●赵荣

近日,笔者走进西充县双江乡临江村,清澈的洋溪河顺流而下,水声哗哗。河坝上,有3个人身披雨衣、脚穿胶鞋,正挥舞着手中的打捞工具,将漂浮在河流中的枯枝败叶 “一网打尽”。

三人中,有一人被当地群众称作“拐杖河长”,他的名字叫李俊。在他的带动下,该乡越来越多群众加入到义务巡河队伍中来,让昔日以 “堵、脏、臭”闻名的洋溪河临江村段岸绿水清。

冬季巡河 摔成骨折

2017年11月的一天,李俊在一次巡河中,因忙着打捞垃圾,没有留意脚下,导致脚下打滑,造成右脚脚踝骨折。原以为只是小伤,没想到3天后,受伤处由红变紫,肿痛得越来越厉害。在老伴的催促下,他才去医院检查。

“医生说,再晚来几天,可能会造成终生残疾。”提及此事,李俊的老伴赵德芬有些后怕。

双江乡政府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活动的过程中,发出“义务巡河”倡议,李俊第一个报名,主动承担起该乡洋溪河临江村段800米河道的清洁卫生。“他常常念叨,几十年前的洋溪河干净清澈,是孩子们游泳消暑、抓鱼摸虾的乐园,他要让洋溪河变回以前的模样。”赵德芬说。

“河水清了,环境美了,生活起来舒服得多。”李俊说,他是土生土长的临江村人,生在洋溪河边,喝着洋溪河水长大,对洋溪河有着很深的感情。现在,儿女已成家立业,他有时间和精力,想为洋溪河做点什么。

李俊成为“义务河长”以后,坚持每天义务巡河。他在河道两头分别放了一个自制网兜,看到垃圾就随手捞起,顺道带走。

拄拐巡河 从不间断

李俊脚踝受伤后在家休养不到两个月,就试着下地。坐在家门口,能听到河水哗哗的流动声,却看不到河道是否干净,这位“义务河长”着急了。

赵德芬知道李俊看不到洋溪河不安心,便为李俊买来轮椅,推着他顺着河边逛,后来又借来拐杖,陪着李俊在河边走。李俊拄着拐杖一走就是半年,每天三次雷打不动。久而久之,熟悉他的人都叫他“拐杖河长”。

“现在好了,别的事情莫法干,有更多时间在河边走走了。”李俊笑着说,自从摔伤后,老伴不让他干家务活,他就一心扑在义务巡河这件事上。

一天早上,他在巡河时,看到河对岸的住户往河里抛洒剩菜剩饭,立即大声呵斥,直到那人将飘浮在河面上的剩菜剩饭打捞出来为止。李俊还要求此住户签订承诺书,下次不准再乱抛洒。

在李俊坚持巡河下,河道里的垃圾少了,河水清了,环境更美了。

众人巡河 岸绿水清

“在有的人看来,我脚受伤了是坏事。在我看来,却是一件好事。”李俊开心地说,正是由于受伤行动不便,有了更多的村民主动参与河道管护。就在他受伤后不久,同村党员赵德均前来看望他,深受感染,决定加入巡河队伍,成为义务巡河队伍的一员。

“德均在做生意,平时比较忙。”李俊介绍道,当场天,李德均要在街上卖猪肉,闲天又要干农活,很难抽出时间。但是,李德均一有空闲,便手拿网兜、背着背篼、脚穿胶鞋等在李俊家门口。

在李俊摔伤不久,李德均又因清理河道杂物,不慎掉进河中。同样是有霜的早晨,洋溪河边的竹子倒入河中,堵塞了河道,李德均一手攀着倒伏的竹子,一手握着弯刀,还没有砍掉几根竹子,便连人带刀掉入河里。当大家要拉李德均上岸时,李德均却说,“滚都滚进河里了,衣服裤子都打湿完了,把它砍完再换。”就这样,李德均在刺骨的河水中一待就是2个小时,直到把倒在河中的杂物砍完才上岸。

“群众把他从河里拉上来后,他的手脚都冻僵了。”李俊说,后来李德均得了重感冒住进了医院。

在该河段的村级河长袁仕平看来,李俊和李德均都起到了很好的模范作用。现在,该村参加义务巡河的群众达到10余人。无论是党员还是普通群众,都主动加入到义务巡河与河道管护工作中来,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一员。

新闻推荐

一名社区服刑人员被依法收监

本报讯(何淑华记者王南桢)近日,仁和区司法局对不服从监管、故意违规、屡教不改,触碰“电网”的社区服刑人员徐某依法收监...

西充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西充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