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飞虹 桥见果城

南充日报 2018-12-13 03:30 大字

●本报记者 徐嗣千

源远流长的嘉陵江,把最美“身段”留给了南充,这是大自然赐予南充最好的资源。

然而,40多年前,嘉陵江犹如天堑,阻隔了两岸人民的生产、生活。桥梁,成为了人们心中期盼。

1975年7月1日,第一座跨越嘉陵江两岸的白塔嘉陵江大桥基本建成通车,将嘉陵江东西两岸紧密相连。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南充经济社会的发展,清泉寺嘉陵江大桥、上中坝嘉陵江大桥、下中坝嘉陵江大桥相继建成通车,如今,都京港嘉陵江大桥通车在即,将军路嘉陵江 大 桥 即 将 开建,以桥梁为纽带,南充城市实现同频共振发展的新局面。

A 无桥出行难 乘坐渡轮需“看天”

住在顺庆区模范街的刘成芳今年76岁了,是土生土长的顺庆人。

上个世纪60年代时,刘成芳是原丝二厂的一名工人。住在顺庆,上班在高坪,横亘的嘉陵江成为了她上班、回家的难题。

“那个时候,我刚刚生了小孩,因为要照料孩子,所以每天都要回家。”刘成芳回忆说,不管上班、下班,都要先坐车,然后车开上轮渡过江,往返于高坪和顺庆之间。过趟嘉陵江需要十几分钟时间,非常不方便。

上个世纪50年代前,嘉陵江上没有桥梁。因此,载货载人离不开小木船。沿江一带的水码头,如中渡口、上渡口、邬家巷、靖江楼、龙王井等地,停靠了非常多的船只,但这些船体普遍偏小,只能载客三四十人,人们通常称之为“过河船”。到了上世纪50年代末,嘉陵江上有了机动客轮(老百姓称“火箭筏子”),这与以前相比,两岸往来有了更大的方便。由汽轮船与客船组合的轮渡,载客可达近百人,在中渡口码头,人们乘坐江边的渡船可到江东的龙门场、原丝二厂、青居等地。刘成芳所乘坐的轮渡,就是“火箭筏子”。

刘成芳说,轮渡夏天的营业时间是早上6点至晚上8点,冬天则缩短为早上7点至晚上6点30分,如果不在这个时间范围内乘船,就只能等到第二天才能渡江了。“所以我工作都非常赶时间,不然就回不去。”刘成芳补充说,有些时候,虽然赶上了点,但是遇到大雾、暴雨等恶劣天气,轮渡会停运,依然过不了江。

在“无桥”时代,人们不仅出行存在诸多不便,生活也会受到影响。高坪当时是果蔬的重要产地,但由于交通和运输成本等方面影响,果蔬无法大量运输到顺庆城区,两岸果蔬价格有差距。“顺庆城区的果蔬要贵一些,所以我经常会买一些带回家。而长期居住在顺庆的人就没有办法享受到这种好处了。”刘成芳说,那个时候,全南充城的人都在期盼一座跨江大桥的诞生,以此来改变落后和出行难的局面。

B 一桥跨江起 两岸通行不受限

12月10日上午,市公路局直属分局养护管理站站长张建平带着徒弟,踩着云梯检查白塔嘉陵将大桥的电线线路。1984年,张建平成为了市公路局一名电技工,1990年后,成为白塔嘉陵江大桥的维护工、“守夜人”,即将退休的他,与白塔嘉陵江大桥相伴快30了。“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人们出行问题,南充根据实际,组织一切人力物力,争取资金,于1972年动工修建了白塔嘉陵江大桥。”张建平说,这座大桥,成为了南充第一座跨江大桥,从此结束了南充的“无桥”时代。

1970年12月17日,南充方面提出4种桥位方案,并上报原四川省计委审定,选址分别位于“地调处”、现上中坝嘉陵江大桥处、现址和原奎阁处。专家经过比选确定了两处选址,即现址和原奎阁处。省上最终确定了现址。1972年3月1日,大桥正式开建,这成了南充市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由于大桥两边引桥以及岸边的桥墩修建,涉及大量的土石方工程,为确保工程进度,市内单位的职工、学生、居民及党政机关干部们,还有驻军战士等,一度都被动员参加修桥的义务劳动。”张建平说,他很多亲戚包括家人都参与到了白塔嘉陵江大桥的修建工作中。为了修建白塔嘉陵江大桥,当时西充县和南充市各组织了一个义务劳动连,前往工地参加建设。西充县义务劳动连人员主要由石匠组成,被命名为“石工连”,主要负责大桥石方工程;南充市义务劳动连人员主要由土工组成,被命名为“土工连”,主要担负着岸边桥墩基础土方挖掘任务。工地上人数最多时达到了数百上千人。

1975年7月1日,白塔嘉陵江大桥基本建成通车,1976年8月全部竣工。从此,一座长755.71米、桥面净宽8米,拥有16个桥拱的大桥横跨嘉陵江两岸,成为南充第一座跨江大桥。回忆起白塔大桥通车的场景,张建平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万人空巷”。他说,通车当天他和家人一起来到大桥上,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一刻。

白塔嘉陵江大桥的通车,不仅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极大便利,还让高坪片区的企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C 多桥成纽带 南充城区同发展

改革开放的40年里,随着时代的发展,南充城区清泉寺嘉陵江大桥(曾为公路桥梁,后随城市发展,变成了城市桥梁)、上中坝嘉陵江大桥、下中坝嘉陵江大桥等桥梁陆续建成通车,如今,都京港嘉陵江大桥也通车在即,将军路嘉陵江大桥即将开工。

眼见一座座横跨嘉陵江的大桥建成,顺庆通往高坪的交通环境大大改善,家住顺庆区西华路的冯先生认为,这不仅彰显了大城崛起的气势,也更让普通市民享受到了生活品质的提升。

“王府井是我们南充目前最大的商业综合体,人气不断攀升。每到周末和节假日都会带着家人和孩子去休闲娱乐。如今我们从西华路开车到滨江大道,再从上中坝嘉陵江大桥前往高坪,很便捷地就到了王府井,整个行程不到20分钟。”冯先生说,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高坪、顺庆连成了一片,大大带动了高坪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即将通车的都京港嘉陵江大桥也备受南充市民关注。

12月11日上午,记者看到,都京港嘉陵江大桥建设工程已经竣工,正在进行荷载试验,通车指日可待。当天上午11时30分,在施工方的帮助下,记者乘坐施工车从高坪区江东大道驶入都京港嘉陵江大桥。双向六车道的桥面大气磅礴,车道交通标志线清晰可见。施工车依次穿越朱凤寺隧道,向南跨越都京港嘉陵江码头作业区、嘉陵江,最后通过匝道到达嘉陵区文峰大道,这时,时间显示为11时35分。仅仅用了5分钟时间,就到达了嘉陵区文峰大道,快速又便捷。

“我在嘉陵城区上班,这座大桥通车后,从家里到上班的地方,不再经过下中坝嘉陵江大桥,太方便了。”家住高坪城区的赵鹏飞说。

改革开放40年来,南充城区架起或即将架起一座又一座跨江大桥,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桥梁成纽带,大大改善了南充的交通环境,让三区紧紧相连,形成了一个整体,从而在资源和市场上做到了共享统一,同时拓展了城市格局、释放了腾飞活力,让市辖三区步入了共同发展的快车道。

新闻推荐

创业者何旭林:从打工妹到农场主

■南充晚报记者伍罗文博文/图打过工、做过广告、开过婚介所和理发店,兴旺时手下有20余名员工,年收入近百万,有车有房的...

西充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西充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