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充:“小红苕”种出“大产业”

四川经济日报 2018-11-28 07:01 大字

“这是最后一波电商销售的红苕,大家要认真挑选、装箱、贴标、发货……”近日,西充县金山乡庙子坝村的苕窖里,南充舜之本农业企业负责人李志强正在指挥大家。看着即将卖光的红苕,心里乐滋滋的,一算账,竟然有500多万元的产值,真正把小红苕种成了大产业。

金山乡地处西充县与顺庆区同仁乡交界处,交通不便。而该县的庙子坝村更是远近有名的“旱山村”,但这里却有着特殊的土质(红石膏子)结构和地理条件,利于种植红苕与柑橘,过去该村群众传统种植红苕、柑橘,但随着外出人口的增加,在家劳动力不断减少,加之红苕产值不高,土地逐年荒芜。今年初,南充舜之本农业企业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鼓励下,流转土地1200余亩,种植实用鲜薯,发展红苕产业。

“第一批红苕一抢而空的销售场景,现在还记忆犹新,让我对种植红苕更有信心。”李志强说,五月中旬,红苕一上市,每斤售价10元,超出了他的预期,并且2万余斤鲜薯不出半个月,在本地就销售一空。

“每天20台挖机同时翻地,1000余亩荒地,很快翻整一新。”李志强说,加足马力,开荒、翻地、起垄、移栽,半个月时间内全部完成。用工最多的是移栽苕苗,最多时一天200多人,整个苕地密密麻麻全是劳作的群众。除了来自庙子坝村、桂花村、金山村本乡的群众,还有来自顺庆同仁等外地的群众。每半天就给务工群众付一次工资,大家干劲十足,前来抢栽红苕的群众越来越多。

在规模化种植的同时,李志强想得更多的是销售问题。“1000亩地,至少产200万斤红苕,只靠内销肯定是不行的,如何销售呢?”他说,建加工厂是不现实的,只有从电商上找突破口。他认为,如果自己新开网店,没有知名度和专业的销售团队,还没等网店建好,红苕有可能都烂在地里了。于是,他在网上寻求成熟的电商平台合作,很快,他与一家电商达成协议,一刻也不耽搁地做宣传包装、推介等。

9月初,当第二批红苕开始采挖时,他利用直播进行网销,效果十分明显。人工采挖,地道的西充本地农民,大家割苕藤、挖苕、捡苕、清理、挑拣、分装……在庄稼地里一气呵成。新鲜出土的红苕令人垂涎欲滴,网络砸单,最多时一天超5000单、20000余斤,就连前来务工的群众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村民羡慕不已。

“西充,民间又称‘苕国’,有种植红苕的传统,尤其是金山的红苕,是当地最为认可的。”李志强说出了他当时选择金山乡发展红苕产业的原因,加上现代人对健康食材的追求,红苕成了“网红”食材。在李志强看来,在西充县金山乡种植红苕,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该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

据李志强介绍,由于红苕种植管理技术不成熟,加之采挖技术没有跟上,导致产量没有上去,同时,残苕较多,除去太大和太小的红苕以及残苕,实际用来销售的鲜苕在100万斤左右,产值在500万元左右。他说:“对不宜做鲜苕销售的红苕,将进行初加工处理,做成干苕粉出售。”

现在的李志强喜忧参半,高兴的是今年红苕基本售罄,种植初战告捷,担忧的是红苕不够卖,暂时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

在“电子商务+物流”一体化发展理念下,李志强已构建起集鲜苕种植、采挖、包装、物流为一体的全生态产业链,明年将种植规模扩大到2000亩,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再种植2000亩,让群众增收致富,仅今年红苕种植,他让当地群众增加了40万元的劳务收入 。

赵荣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李国富

新闻推荐

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项目建设全面开花 西充县奋战四季度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王萍11月20日,记者踏访西充县各重大项目施工现场,所到之处皆是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个个产业项目彰显勃勃生机...

西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充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