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启航 为了梦中花园几年努力 换来四季花香
从西充县城出发,沿国道212线行至凤鸣镇佛归寺村,就能看到立在岔路口的“花卉盆栽”指示牌,沿着指示牌方向行进,一座静谧的农家小屋就出现在眼前。这里背倚苍翠葱郁的青山,面朝水波潋滟的方塘,周围布置着怪石嶙峋的假山,造型各异的盆景,大片的三角梅、绿萝、石榴、罗汉松等花卉绿植四季常绿、花开不断。
这是西充县凤鸣镇佛归寺村村民杜成先的盆栽种植基地, 从对园艺行业一无所知,到现在拥有36亩基地近百个品种的花卉绿植,他已在这片山水秀美的土地上辛苦耕耘了四年多。
“后几十年,我一定要干成这件事”
64岁的杜成先当兵退伍后,怀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的理想回到农村, 立志在土地上成就一番事业。他有文化,爱读书看报,不甘于做一个只种传统作物的农民, 当过农技员,尝试过新品种经济作物种植和家畜养殖, 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成气候。尽管身体不好,年岁渐长,但杜成先一直梦想能干成、干好一件事情。
“最开始,女儿看我身体不好,又很焦虑,就鼓励我种些花花草草美化环境、怡情养性,没想到我会当成一个事业来做。” 杜成先听了女儿的建议, 便到南充的花卉市场买花草。他对新鲜事物总喜欢多问多打听,通过了解,他认为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美化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大,花卉种植是一项不错的产业,致富的方向,自家房前就是堰塘,有水源,有土地,自己又有种地的经验,具备搞花卉种植的条件。
说干就干, 杜成先拿出家里所有积蓄,还借了钱,买下上千株罗汉松树苗,种下地却遇上春旱, 对罗汉松种植技术生长环境没有充分了解的杜成先尽了最大的努力与太阳抗争, 最终一半的树苗还是变成了枯枝。 后来他才知道罗汉松种类多, 他买回的罗汉松苗并非市场上热捧的优质树种。 刚开始投资就遭遇亏损,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陷入负债窘境。
杜成先不理智的投资让家庭陷入困境,但老伴、女儿、儿子并未过多埋怨,杜成先也坚信自己选对了路,只是方法没对。家人的理解支持,让杜成先重拾信心,他把对家人的愧疚变成加倍勤勉的学习,看电视、专业技术书籍,学会用电脑查资料, 各类花卉的名称、习性、 种植方法等记了厚厚两个笔记本,笔记本封面上写着“六十启航”四个字,杜成先说,这四个字既是他前半生的总结,又包含着对后半生的期望,“前六十年,我没有干成、干好我想干的事业,后几十年,我一定要干成这件事。”
艰难创业 他靠辛勤耕耘花香满园
2014年,杜成先把目光投向盆栽种植。他凑钱在房前建起了四座塑料大棚,大量培育玫瑰、栀子花、桂花、三角梅、 紫薇等畅销的大众型花卉,同时走访成都、南充、西充等地的花卉市场, 看到好看的盆栽就问名称,并记下来,再上网购买幼苗、查阅培育方法,悉心培育。为了节约成本,种苗通过剪枝插种繁育成量,买花店废弃花盆再利用,自己发酵肥料,还从别人家求剪到自家没有的花枝回来插种、分栽……
杜成先常常为了繁育好一棵花一株树而焦头烂额,掌控好嫁接技术、水分、温度、肥量等,每一关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反复试验。 他白天蹲地里劳动、观察,晚上看书、上网,在本子上记录种植过程、成活率、生长周期等。患有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的妻子何益芳也陪着丈夫一起辛劳。“老伴每天早上四点多就要起床做饭,好趁清晨凉快多干活。”杜成先说,天干植物容易萎蔫, 盆花土少更容易缺水,因为没有先进喷灌设备,就靠人拉着水管一盆盆一棵棵浇, 每天仅浇水就要五六个小时,还要施肥、修剪、除杂草、换土换盆,没有闲时。“紫色三角梅最易开花,红色三角梅枝条长得快,不易开花,要通过控水、折枝促进它开花;绿萝冬天容易被冻死,要通过大棚套小棚才能过冬……”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经验积累, 谈起园子里各种花卉的习性和培育方法,杜成先已是如数家珍。在杜成先和老伴的精心照料下,一盆盆绿植郁郁葱葱,各色花卉竞相开放。
花开了,要卖出去才能见效,杜成先买回电动三轮车。 刚学会时由于控制不好两次冲下陡坡,所幸被大树挡住,家人劝他放弃, 他仍然坚持练熟车技好推销他的花木。于是,人们常常能看到一位瘦弱的老人开着电动三轮车穿行在乡村公路、城市乡镇,车上满载着鲜花绿植,满载着致富的希望。
匠心筑梦精雕细琢把土树端上“台面”
从网络上,杜成先了解到通过造型能让绿植的身价翻几倍十倍甚至更多,便又开始钻研造型技术。在外工作的儿子利用闲暇时间,帮他收集造型盆景的资料,回家帮他打造了第一批造型盆景。杜成先又通过在网上查资料、图片,自己尝试造型。造型盆景制作过程要锯枝、压弯、拉扯等,极易损伤损毁绿植,还要经过几年的养护,多次整形、修剪、绑扎、拉扯才能成型,杜成先经过9个月的尝试, 终于在去年9月制作出自己的造型盆景“处女作”,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在造型以大弯套小弯为主要方法的基础上,杜成先研究出如何根据植物的大小、品种、自身形状因势造型,从而使盆景品种、形式、风格多样化。
除了把罗汉松、 石榴等观赏植物打造成盆景,他还经常到山上“寻宝”,搜寻适合做盆栽的本地“土树”。
在园子里的假山旁, 记者看到有几盆盆景的形状类似“迎客松”,而上面结着的一串串绿豆大小的果子特别眼熟, 便问:“这是什么树?”“火棘,我们这里叫‘水串(音)子\’,是很常见的野果。”记者恍然大悟,原来是小时候常吃的一种野果,本地山上到处都有的野树, 竟也被打造成了认不出的“艺术品”。 看到记者惊诧的表情, 杜成先得意地说,“我造型的一棵黄荆树还卖了一千多元呢!”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多年努力,艰辛付出,换来这四季花开,馨香一方。夕阳西下,杜成先和妻子又忙活起来,他们要趁着太阳落山前多干些活。
西充记者站 马玉竹/文 曾明辉/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确保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扫出成效、扫出声威,日前,西充县公安局扫黑办干警深入辖区12个派出所,对“扫黑除恶”...
西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充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