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龙 祥龙板凳龙:文化里的奇葩

南充晚报 2018-09-18 01:06 大字

■ 南充晚报记者 何建斌

“彩龙夺珠”、“独龙腾空”,16人跟随音乐的节奏,不断变换方位,一条长凳龙,在“龙宝”的引领下,龙头高昂,龙身变幻,龙尾摇摆,首尾相连,一气呵成;两条独凳龙伴随长龙左右, 上下翻腾,让人眼花缭乱。

9月14日上午,绵绵细雨,在西充县祥龙乡张家沟村文化广场,身穿雨衣的16人组成的龙队,在教练的高声指挥下,手持农家普通四脚板凳当道具,男子舞得奔放,女子舞得豪迈,额头脸庞汗珠拥抱水珠, 脚下溅起水花。这种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表演技艺, 就是南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祥龙板凳龙。“9月21日,祥龙板凳龙将参加南充市庆祝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 开幕式,我们正在抓紧排练。”祥龙乡党委书记庞朝文对记者说。

“鸡鸣三县”之乡盛开文化花朵

距西充县城31公里的祥龙乡是个“鸡鸣三县”之地,与遂宁市蓬溪县新星乡、文井镇和射洪县曹碑镇相连,地处嘉陵江、涪江的分水岭,十年九旱,用水困难。数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百姓对文化情有独钟,板凳龙、嫁歌和石工号子被称为“祥龙三绝”。2004年,祥龙乡成功荣获省上授予的“民间艺术(特色文化)之乡”称号。目前,祥龙嫁歌已成为省级非遗项目, 板凳龙已成为市级非遗项目。

“祥龙三绝”能够传承并发展,与一个人的关注分不开,他就是68岁的原祥龙乡文化站站长李平。 李平是祥龙板凳龙第14代传人,也是该县1984年招聘的第一批24名文化专干之一。走上工作岗位后,李平除组织开展文化活动,还潜心研究“祥龙三绝”。

板凳龙源于汉代,由“舞龙求雨”的活动演变而来。相传很久以前,遇上大旱,东海的一条龙不顾一切跃出水面, 下了一场大雨,由于违反天条,这条龙被剁成一段一“龙的传人”发扬光大板凳龙段,撒向人间。人们把龙体放在板凳上,并把它连接起来,称之为“板凳龙”。大家端起板凳龙不分昼夜地奔走相告,希望它能活下来,舞板凳龙的习俗由此产生。

据《西充县志》和祥龙村民的《族谱》记载,板凳龙在明末清初时,随湖北麻城孝感移民入川来到祥龙,祥龙十年九旱的地理位置,使得“舞龙求雨”的板凳龙在当地流传开来。李平介绍说,其先祖李金毓于1668年前后,由孝感李家湾随众多移民入川,定居在祥龙乡张家沟村,世代繁衍生息,迄今已历17代。

“大约到了第5代李泽高祖的5个儿子,玩板凳龙就十分娴熟,并将技艺传教全乡。但当时玩耍板凳龙,是三人合耍的一条板凳的独龙,技巧不多,比较单一。不分老少男女,不分任何场地,提条板凳就是道具,就是一条龙。”李平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少老艺人的去世,板凳龙一度面临失传。

“龙的传人”发扬光大板凳龙

李平担任祥龙乡文化站站长后, 热心于发掘和拯救濒临失传的板凳龙, 被乡民称为“龙的传人”。他多方访问舞龙老艺人,将板凳龙的表演技法和要领逐渐还原和清晰起来;他还到有着“中国第一龙故乡”之称的重庆铜梁取经, 使板凳龙表演技艺大大提高。

李平对祥龙板凳龙进行了大量改进,把过去每条板凳龙都有的龙头和龙尾去掉,用铁链连接起来,原来的每条板凳龙都作为一节龙身,然后再安上一个龙头和龙尾,这样一条多节龙身、多人玩耍的长板凳龙就制成了。 他还在每节龙身铁链的两端处安装上轴承, 从而大大提高了板凳龙的灵敏度, 解决了高难度的滚、穿、腾、快舞等技巧问题;再配上锣鼓打击乐、唢呐、笛子等民乐,使板凳龙由院坝表演延伸到舞台表演。2009年9月27日,祥龙板凳龙参加“南充市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文艺汇演”,荣获民俗类歌舞一等奖。

“今天我们排练的板凳龙,是一套完整的表演套路,包括拜龙、龙出宫、慢游、快游、穿龙、滚龙、跳龙、头尾同穿、睡舞龙、侧舞龙、盘龙、大立圆等18个套路。”作为教练,李平对板凳龙参加南充市庆祝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表演信心满满。

成立专班抓板凳龙传承

记者在板凳龙训练现场看到,16人的舞龙队伍有10男6女。其中,年龄最大的是祥龙乡民政所所长贾万俊,54岁; 其次是祥龙乡林业站站长王晓翠,53岁; 年龄最小的是祥龙乡安办干部何萌,24岁。

“耍板凳龙能培养人的团结协作精神,也能增强人的斗志。”出生于西充县仁和镇的贾万俊,到祥龙乡工作之前,对板凳龙一窍不通。他说,喜欢上板凳龙首先是因为这个传统文化很独特,需要龙队每个人的合作,步调一致,才能完成整套耍龙动作,如果其中一个人掉链子,就有可能伤及自己或他人。

来自西充县复安乡、去年才参加工作的何萌是龙队的灵魂———“龙宝”,来到祥龙就爱上了板凳龙。他手持龙珠,引导调动整场龙的运转, 无论独龙还是长龙,动作都要听从“龙宝”指挥,所有的龙都要飞起来抢龙珠,“所谓龙飞凤舞, 龙要飞起来,关键就在于‘龙宝\’的引导和龙头的舞动。”虽然耍龙时间不长,但何萌已掌握了板凳龙的精髓。

52岁的张家沟村会计李海东是龙队的龙头,他说,龙要耍得好,全靠龙头带。龙头怎么走,后面怎么跟,体力消耗很大,要求有很好的臂力、腰力。目前,该村能够耍龙头的除了他之外,只有73岁的李斌和45岁的李海春。

“总的看来,龙队的年龄偏大,如何解决好板凳龙传承问题?” 记者问。“板凳龙耍的是体力活,年龄大了是个问题。目前我们已经物色了两名板凳龙第15代传承人候选人。我的信念就是:老祖宗的文化在我这代绝不能断送,有生之年想尽千方百计也要把板凳龙传承下去。”李平说。

千方百计把板凳龙传承下去,也是庞朝文等乡党委、政府一班人思考并解决的问题。“乡上成立传承板凳龙、嫁歌、石工号子专班,由分管领导和社会事业中心负责,积极进行板凳龙省级非遗、石工号子市级非遗的申报。 现在的木质板凳龙很重,耍起来很费力,我们还要改进板凳龙的材质; 进一步改进板凳龙的玩耍套路,让板凳龙更好看。”庞朝文表示,祥龙乡的特色就是文化,一定要打好“特色文化之乡”这张牌。现在,全乡16个村都有一支板凳龙队伍,祥龙乡小学也有许多老师会耍板凳龙。 为解决耍板凳龙后继乏人的问题,他们还将在学校每个年级组建一支板凳龙队,编写板凳龙教材,使之成为祥龙乡小学的校本课程,让孩子们从小就接受板凳龙鼓舞斗志、 协同上进精神的熏陶,让这项古老的技艺和文化焕发新春,让祥龙板凳龙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新闻推荐

田园变公园 乡村美如画

本报讯(曾明辉)阳光透过晨雾洒向田野,将蜿蜒的柏油路、欣欣向荣的产业,以及白墙青瓦的农家房舍点缀得如梦如幻,这是日前笔者在...

西充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西充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