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岭与凸岭

南充日报 2018-07-14 00:00 大字

◎杨林

蜀北南充,境内多为浅丘,即便有称得上“峰”或“岭”的山,也一定是凤毛麟角。但凡事总有例外, 在主城区顺庆以北的新复和同仁乡境, 就偏偏耸起一对鹤立鸡群的制高点,人称“七坪寨”和“四方寨”。要说两寨的海拔高度, 应该都不足千米, 但它们绝对算是境内当之无愧可以称之为“山岭”的山了。

远观两寨, 彼此竦峙,各成一体。两山之间被千万年前造山运动的魔力劈开 一条巨大的冲沟。相较之下,其特征的相似性十分趋同:山顶平坦浑阔、植被低矮、岩石裸露、几无大树,俨然一介英年“谢顶”的汉子;而顶部周遭的四面山体却又齐刷刷地沉下百十余米,致使整个山顶部分被孤零零地举在空中,呈现给世人一道难以攀援的断崖,无论你站在哪一角度俯瞰或仰视,都给人一种“秃岭”和“凸岭”的双重印象。

而事实上,在南充这样标准的丘陵地带, 像七坪寨和四方寨这般突兀而奇特的地貌并不多见,每每入眼,它总会在你的大脑里产生一些奇异的想法。比如: 地处蜀北丘陵腹地的四方寨与七坪寨,云遮雾罩、气候温润, 理应草木葳蕤、 层林叠翠,可它为何偏偏却是这般“秃岭”,试问:这儿的古树名木都去哪儿了?还有,政府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贫瘠荒疏之地投掷重金拉开 “乡村振兴” 的大幕?再就是,一步一景的顺庆,好山好水多了去, 政府凭什么将这儿锁定为自己的 “城市后花园”和“产业聚宝盆”呢?这一连串的疑问, 几乎就是一瞬间在大脑里突突地奔涌出来,有如一根垂在 “蹦极者” 脚上的绳索,拽着你不得不去寻个究竟、弄个明白。

要搞明白这些事情,当然不能只靠两只耳朵。 以前无论去哪里出行, 我一直不太相信导游的介绍。我以为,导游嘴里的故事多是他们“忽悠”出来的,没有多大的可信度。其实,大可不必一棍子打死。听了介绍,看过资料, 再认真端详一遍脚下这片朝气蓬勃的土地, 我豁然明白了:哟!这“秃岭”原来并不秃啊, 它其实蛮像一个虚掩着盖子的“潘多拉盒”嘛!这盒子里边装的是形形色色的故事,有历史的,有现实的,当然也还有一些扑朔迷离、 疑云纷杂的“未解之谜”。时过境迁,沧海桑田。时至今日,历史已彻底地翻了篇, 七坪寨与四方寨所在的同仁乡和新复乡, 究竟曾经遭遇过多少战火的洗礼和刀戟的蹂躏,现已无从考证清楚。但可以说得清楚的是, 在这方充斥着神奇意蕴的“秃岭”之上,留下了明末清初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的脚印。当然,还有他所 率 领 的 声 震 一 时 的 “大 西军”。

据说, 当年屯集重兵于两寨的张献忠, 担心一路追杀而来的肃亲王豪格采用“火攻”将其置于死地, 于是下令将山顶的树木通通砍尽伐绝, 以致这两寨的山顶至今依然秃而不蔽, 原由正在于此。这是一说。另外一说,这两寨的“秃”,与50年代那场轰轰烈烈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也是有着直接的关联。据当地老人回忆,在他们尚且年幼的时代, 两寨周遭草木葱茏、古树密集,可惜这些古树名木在错误的鼓噪之下被人为地砍伐殆尽。老人们调侃地说,也许这样肆无忌惮的砍伐得罪了“山神”,于是,满目疮痍的七坪寨与四方寨, 从此便沦为了永久的“秃岭”。

我曾经对上述这两种版本的说法深信不疑。

直到最近, 当我又一次驱车深入到“两寨”腹地进行过比较详细的考察之后,方才惊异地发现,上面列举的两种说法也许都不靠谱。因为,七坪寨与四方寨的顶部地貌和地质分布均呈卡斯特地貌的明显特征———土壤贫薄, 三寸见石,极不耐旱。换句话说,这样的地方本就不适合高大树木的生长, 甚至连灌丛的繁衍生息恐怕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于是我想到了一种有着顽强生命力的植物, 一种在石缝中也能长成参天大树的植物———松! 李白不是曾有诗云吗:“花开必早落, 桃李不如松”。如是,莫如也像西充的百福寺或者苍溪的九龙山那样,在两寨所处的“秃岭”之上,遍种适合“白皮松”或者“油松”生长的人工林,那么我相信,再过10年、20年,这儿的“秃岭”就一定会呈现出黄山或者庐山的气象, 到那时, 闲适自在的南充人想体验一把“松涛谡谡响秋风”的感觉应该就不在话下了。

而今, 一条宽阔敞亮的柏油大道已直通两寨景区的核心。古驿道文化、 明清古战场遗址乃至古镇文化、 红色文化得到政府的同步开发; 通向两寨沿途的荒山野地, 也被现代观光农业产业的果田花海取而代之。 七坪寨与四方寨已摇身一变, 成为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成为各界成功人士和有志乡贤投资兴业的首选地, 更是被当地百姓视为发家致富的“金窝窝”了。人们,包括同一片天空下的我,我们,也不得不换一双眼睛来重新审视两寨今非昔比的模样。

新闻推荐

香港慈善家田家炳辞世,享年99岁 捐助300多所学校,被誉为“中国百校之父” 你的记忆里 也有一所田家炳中学吗?

一笔就是几百万、几千万向外捐的田家炳,过着堪称清贫的生活。没有私家车,乘坐地铁,走路上下班,没有高档的生活享受,每月生...

西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充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