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鼓擂响沃野田畴
西充县委十三届四次全体会议提出决胜现代农业大战场。发展农业,西充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农业基础实:集中建成高标准农田30万亩,建设钢架大棚1200个、智能化育苗中心5处,自动化喷滴灌基地100个;发展机制新:全县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05家,农民专合组织931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1600余户。大力推行“新型主体+联合社团+职业农民”的联动发展模式,带动全县4.5万户农民融入现代农业发展,人均年收入1.2万元;市场拓展广:实施农产品品牌推动战略,注册涉农商标186件,培育高端农产品品牌25件,农产品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实现农产品年销售额22亿元,全县农产品商品化率达50%;科技推广多:加快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中法农业合作园区、台湾农业创业园和新品种孵化园区四个平台建设,建成高新技术集成区2万亩;加强与川农大、西南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县、乡、企”三级科技人才体系建设,培育职业农民7.2万名、职业经理人100名,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70%以上。
决胜现代农业·现场
示范区建设快速推进
为全力推进“中国西部现代农业公园”建设,西充县提出决胜现代农业大战场,战鼓擂响,全县上下正朝着新的目标奋进。
沿着西充县仁和镇玉台山村正在建设中的乡村马拉松道路,便进入龙滩河流域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6月19日,省委书记王东明在该示范区调研时深有感慨地说“震撼”。这里是西充县建设“中国西部现代农业公园”、全力打造“现代农业千亿产业集群”的核心基地,覆盖7个乡镇91个村,规划面积10万亩、总投资30亿元。
走在示范区,田间地头处处可见老乡们忙碌的身影:栽种柑橘树苗,除草、施肥、打药、整理沟渠。凤和乡石框垭村60岁的何建华和老伴冯华芳以前一直从事传统农耕,如今成了产业工人,老两口每天上午8时上班,中午12时下班,下午2时上班,6时下班,夏天里每天收入80元,其他时候60元,一个月纯收入近5000元。何建华举起3根手指头说,今年以来,他和老伴靠着在园区务工,纯收入已经有3万多元。谈笑间,何建华咧开嘴笑了起来。老伴在一旁补充说:“这还不是托了共产党的福,老了,还过上了好日子!”
站在示范区一高处环视四周,刚刚栽下的柑橘苗一眼望不到边。一条正在建设的乡村道路环绕示范区,正在进行路面施工,现场机械轰鸣。西充县农牧业局园区办副主任侯志胜说,龙滩河流域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是西充县决胜现代农业大战场的又一主战场,按照“产业为基、加工升值、农旅一体”理念,园区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主要建设柑橘基地5万亩、稻鱼基地3万亩、庭院基地2万亩,配套建设生态养殖基地200个,以及生猪、家禽、果蔬加工、仓储、冷链物流基地。如今,项目一期正在加快推进,覆盖双凤、仁和、凤和、双江4个乡镇的32个村,占地2.4万亩。“全村共有土地1200亩,以前荒芜面积达三分之二以上。”村里建起了农业综合示范区,凤和乡石框垭村党支部书记庞先林感触最深,村里引进茂源农业,成片栽种柑橘700亩。在外发展、事业有成的51岁村民何绍旭见村里发展得好,回乡二次创业,流转土地200亩,种起了柑橘,并套种蔬菜。“剩下的土地年底前也将全部流转,村民凭着土地租金、在园区务工,一年下来收入不比在外务工低。”庞先林说。
随着龙滩河流域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快速推进,凤和乡石桥坝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国庆节前夕,乡上组织愿意开办农家乐的村民报名,全村共有20户村民报名。在青岛一家具厂当管理人员的冯思钞更是丢下工作,就跑回了家,着手准备开办农家乐。
石桥坝村党支部书记冯齐超算了一笔账,建设农业综合示范区,全村在家的村民年可增收2000元,全村893名村民人均增收1500元。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的加快,也给冯齐超增添了一项重担,那就是四处协调工人。“施工高峰时,本村村民根本不够,只好骑着摩托车到外村、外乡找人。”侯志胜说,龙滩河流域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最高峰时期,园区务工人数达七八千人,施工机械上千台。为了解决工人缺乏的问题,西充县农牧业局还专门出面全县调人。
截至目前,龙滩河流域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已完成1.8万亩柑橘基地、1万亩有机水稻基地建设,灌溉渠系、蓄水塘、山平塘、生产路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充国故园农庄建设即将启动。项目建成后,将依托园区种养基地实现农业生态有机循环,并同步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农旅结合、三产融合发展,带动周边2.5万人增收致富。“整个示范区建成后,开车沿环线走一圈,需要3至4个小时。”侯志胜说。
龙滩河流域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是西充决胜现代农业大战场的缩影。驱车驶出巴南高速古楼出口,便进入西充县百公里百村脱贫奔康香桃产业园。驱车穿行其间,成片的桃树映入眼帘,公路边一幢幢小洋楼格外显眼。百公里百村脱贫奔康香桃产业园是西充县建设“中国西部现代农业公园”,大力推进农旅融合、产业扶贫的代表性项目。如今园区规模发展“充国香桃”10万亩,环线全长110公里,覆盖古楼、太平等10个乡镇的130个村。如今,西充正在百公里百村脱贫奔康香桃产业园核心区实施桃博园项目,占地1000亩,总投资1亿元,辐射12个村。
决胜现代农业·举措
做精基地强品牌
西充县委十三届四次全体会议提出放大优势、提质增效,决胜现代农业大战场,推动以有机农业为特色的现代农业成为全省标杆、全国示范,具体举措为:
做精基地。精细化建设基地:按照“集约化、标准化、精细化”和“规模适度”的理念,统筹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精细配套田网、水网、路网、林网,大力开展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提档升级龙滩河流域现代农业示范区、古楼香桃产业带等园区基础设施,着力将现有园区升级为标准化园区;精品化发展产业:突出“2+4”特色主导产业,着力提升柑橘、香桃、畜禽等优势产业品质,大力推广黄心苕、二荆条辣椒等优质品种,适度发展中药材等其他品种,系统性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着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培育职业农民,壮大农产品加工产业,延伸产业链条;高端化发展智慧农业: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等载体,用好清华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和四川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平台,大力推广农业设备智能化,建设农业物联网、可视农业系统,打造全省领先的智慧农业示范基地。
做优质量。落实农业生产标准化:严格执行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完善地方生产标准体系,抢占全国有机产品质量标准制定高地;加快追溯体系实用化:建立可追溯农业专门推广机构,真正做到可追溯体系在生产端和销售端无缝衔接,实现可追溯在有机农业领域全覆盖;推行质量检测市场化:充分发挥县乡两级农产品检测站的引领作用,鼓励农业龙头企业自建农产品检测点,探索引进社会机构参与农产品检测,通过多方共建,改革重组质量检测监管体系。
做强品牌。健全品牌体系:持之以恒做响“好充食”农产品区域品牌,支持引导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创建市场认可的特色品牌,形成“区域品牌+产品品牌”的双品牌体系;强化品牌管理:建立政府主导的“好充食”区域品牌管理制度、授权使用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维护区域品牌公信力;加强市场营销:引进专业机构做好“好充食”区域品牌策划、包装、设计,形成鲜明的品牌形象,综合运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介,借助西博会、农博会、有机食品博览会等平台,广泛推广“好充食”区域品牌和优质农产品。
做实机制。创新财政投入机制:大力推行“拨改投、补改投”,加快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农业投入机制;优化运营管护机制:坚持“谁受益、谁运营、谁管护”原则,落实业主运营管护责任,积极培育专业化运营管护团队,着力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落实利益联结机制:持续深化“三带动、三分红、三保障”等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责任落实和监督检查制度,强化市场主体与农户利益的硬约束,真正将利益联结机制落到实处。
◆群众反响
庞先成 凤和乡石框垭村村民:“说句实话,以前对啥子农业综合示范区是一点印象也没有,谁知不到一年的时间,村里发生的变化太让人吃惊了。”庞先成今年73岁,一直从事传统农耕,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着家里一亩三分薄土过日子,他的女儿嫁到西充县城,儿子在外务工。从今年年初开始,村里变得热闹起来,大型挖掘机、推土机相继开到了村里,开始平整土地、修路,不到半年时间,村里的路修通了,小田变成了大田、坡田变成了平田、零田变成了整田,就连“溜溜田”也变成了片片田。同时,村里的游客也渐渐多了,村子也变得越来越热闹了。
“没想到,农业还能这样搞。现在看来,真是开了眼界。”庞先成说,如今自己居住的村子像公园。相信,在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的带动下,将来老百姓的日子还会越来越好。
新闻推荐
【老师档案】何国洪,西充县晋城中学语文教师、办公室主任、纪检员。西充县优秀班主任,西充县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理事。南充市师德师风标兵,南充市骨干教师,南充市专业学科带头人,南充市教...
西充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西充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