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填补种植空白 瞄准成渝市场台湾凤梨南充安家

南充日报 2017-08-18 06:47 大字

●本报记者 易立权 文/图

昨日,记者从市农科院获悉,从中国台湾引进的凤梨已在南充种植成功,填补了凤梨在四川的种植空白。

台湾凤梨落户南充

据市农科院相关人士介绍,凤梨俗称无眼菠萝,南充种植的凤梨品种为“南凤16号”,亩产近3000公斤,以成渝为目标市场。

在南充投资凤梨种植的台资企业负责人之一的王池祥介绍,其种植基地位于西充县中岭乡。

“南凤16号”是南充市农科院从中国台湾引进的鲜食凤梨品种“金钻17号”改良培育而来,品质优秀,比普通菠萝口感更好,成熟果实呈圆筒形,果肉金黄,细嫩无孔,富含维生素、蛋白酶。王池祥介绍,“南凤16号”虽然属于热带水果,但是适应性强,能在南充这样的亚热带栽培。他说,“南凤16号”在南充的成功栽培,离不开技术上的突破。

新技术助凤梨越冬

据介绍,南充冬季比台湾寒冷,凤梨难以生长,以往从没有凤梨在南充乃至四川种植。经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研究,采用二列式三角形密植栽培,辅以科学的田间管理,可提升凤梨的耐寒能力。在冬季,凤梨不采用埋暖水管的温室栽培法,而是采用大棚越冬,再在植株上铺一层保暖物即可。在采用新的栽培方法后,“落户”南充的“南凤16号”的生长期大大缩短,仅需9个月,亩产近3000公斤。

市农科院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程磊介绍,南充栽植的“南凤16号”,果实6成熟就被摘下,便于运往重庆、成都市场。他说,在南充种植凤梨效益高,对发展本地现代农业,调整种植结构,可起到示范效应。

由市农科院提供技术支持的台资企业,迄今在南充已投资500万元种植凤梨。相关投资人表示,将通过发展“南凤16号”这种高效的种植产业,带动当地农民增收。

新闻推荐

西充县举办第二期大学生创业培训班

8月16日,第二期大学生创业培训班在西充县就业训练中心开班。培训班上相关负责人向高校毕业生提出了“一转、两定、三观、四训”的要求,即迅速适应身份的转变,定好自己的事业、生活目标,树立正确的世...

西充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西充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