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遗址遗迹、修复古建筑群、还原良好生态环境相如故城大修缮 今年5月全面开放

南充日报 2021-01-31 04:29 大字

●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柴梓嫣

蓬安,其实是一个年轻的名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她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相如。漫步在蓬安县城,相如客运站、相如饭店、抚琴大酒店、月夜琴台……司马相如的“身影”随处可见,仿佛在告诉我们,这就是离一代赋圣距离最近的地方。

近年来,南充着力擦亮相如故里文化名片,通过开展“相如文化进校园”活动、创建相如文化传习地、修复相如故城等,不断扩大相如文化影响力。

A 保护性修缮遗址遗迹 预计5月全面开放

“原来成语‘子虚乌有’出自司马相如《子虚赋》。”日前,蓬安县城区学校的部分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该县相如故城,用眼睛、耳朵和双手触摸历史、感受相如文化。研学之旅结束后,大家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1500多年前,为纪念司马相如出生地和少年生长地,南朝梁天监六年(公元507年),在今蓬安县地界内设置相如县。近年来,蓬安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参观学习旅游。

2018年,蓬安县借文旅融合发展契机,成立相如故城建设项目指挥部,修复相如故城历史格局。走进相如故城,只见其背靠玉环山,前临嘉陵江,一栋栋古建筑呈现在眼前。

“相如故城是古代相如县的县城,保留有长卿祠、相如故宅、相如琴台、洗笔池、司马桥、舞剑台等司马相如遗址遗迹,但不同程度遭到毁坏。”蓬安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对这些遗址遗迹一一进行了保护性修缮修复。此外,保护修缮的1.25万平方米古建筑群正在积极申报,准备冲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尊重历史是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根本要求,我们将相如故城回归到嘉陵江山水体系的环境格局中,尊重原貌,从整体上予以保护,恢复原有的健康状态。”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相如故城北部引嘉陵江水入玉环溪,修复蓄水堰塘,疏浚玉环溪河道,恢复玉环溪活力,还原城中有水、开门见水的独特生态,重现临水而居、向水而生的宜人意境,打造碧波荡舟、亲水近水的魅力水城。目前相如故城已恢复洗笔池、文庙等景点,建成了文化体验小院及南城门周边景观节点。下一步将加快推进故城内文物修缮,建设林盘院落等重要景观节点,完善相关旅游基础配套设施,预计5月全面开放。

该负责人表示,通过文态的打造,努力把蓬安的优秀历史文化接续传承好,并且融入旅游之中予以创新性发展。

B 挖出汉代文物 证明相如故城历史延续性

“此前,我们在修复建设相如故城的时候,发现了两座古汉墓。”蓬安县文管所所长汤跃明告诉记者,2020年3月,相如故城项目在施工时发现古墓葬后,便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工作,清理出土摇钱树座、陶俑、陶灯、陶动物俑、陶钵、陶簋等多种器物。其中,出土较完整器物共30件,其余器物大部分残缺。

据介绍,发现的两座墓均属于大型砖室墓,出土陶俑形体较大,具有东汉中晚期陶俑的典型特点。通过对墓室形制及出土器物分析,结合四川地区汉代砖室墓分期的结论,已初步断定为东汉墓葬。虽然墓中未发现关于墓主的文字记载,但从墓葬形制、规模、随葬品中出现的青铜器、金银器等元素来看,该墓葬属家族墓葬,墓主人具有较高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相如故城汉墓的发现,充分证明了相如故城历史的延续性。”汤跃明告诉记者,相如故城汉墓对相如故城的历史定位提供了真实的实物资料,也对嘉陵江流域巴蜀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虽然墓中出土的各类陶俑、动物形俑、摇钱树座、陶仓及水池等随葬品在四川地区较为常见,但部分随葬品在南充地区少有出土,填补了南充文物藏品的空白,对研究南充汉代葬俗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C 传承相如文化 打造历史文化名人IP

蓬安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传承相如文化,近年来蓬安通过编排大型舞台剧《相如长歌》、开展“相如文化进校园”、举办“相如大讲堂”、创建相如文化传习地、开设新时代专题学术研讨、出版书籍及社科专著等,形成了弘扬相如文化的良好氛围。

打造历史文化名人IP,司马相如故里具备天然优势,蓬安一直在不断丰富历史文化名人IP的“应用场景”。

“除编排《相如长歌》,拍摄制作文化宣传片外,还发行了《司马相如》纪念邮票。”该负责人介绍,与纪念邮票同步发行的,还有《司马相如》文化珍藏邮册,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照片,全面展示了蓬安县百牛渡江、周子古镇、漫滩湿地、日月二岛、大深南海等生态景观和相如文化、戏曲文化,进一步扩大了司马相如历史名人文化影响力。

此外,蓬安还全力推进《凤求凰》游船演艺秀项目,有效串联沿江周子古镇、相如故城、百牛渡江和湿地公园等景点,打造“月光经济”。

■人物档案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生于西汉巴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长于蜀郡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汉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客游于梁。梁孝王死后,相如归蜀,得临邛(今成都邛崃市)富商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汉武帝读到其居梁时所作《子虚赋》,大为赞赏,因得召见,任为郎。曾拜中郎将奉使西南,后转任孝文园令,晚年免官闲居而卒。

司马相如是汉大赋的奠基者和蜀学的开创者,也是通《尔雅》、著《凡将篇》的训诂学家,还是一位古蜀历史学家和博物学家。其《子虚赋》《上林赋》《封禅文》等,皆为传世名篇。其还是一名卓越的政治家。

■专家访谈

四川省司马相如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魏赤中:

博采众长 擦亮相如文化金字招牌

近年来, 蓬安全面推进相如文化品牌打造工程,积极彰显历史底蕴、文化特质和精神内涵。要如何以相如文化为内涵,做出一流的古城保护、传承和创新性转化的规划, 开拓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新境界?“在推广相如文化的过程中应加强学习、 博采众长。”1月25日,四川省司马相如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魏赤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 畅谈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推广相如文化, 既要有看得见的、 固化的历史文物,成为视觉上的冲击和遗产流传;也要有对传统文化宣传、传承的诸多软实力表现形式;还得要有衍生的产业和产品, 带给人们生活和精神上的享受。“汉赋是汉代文化的高峰,和唐诗宋词一样,为中国文化之巅。作为赋圣故里,蓬安有必要通过办好读赋、学赋、写赋重点培训班,将辞赋等优秀文化传承发扬光大。”魏赤中说,蓬安还可以在设立辞赋博物馆时采用一馆两名,增加“蓬安县文史馆”一名,除收集、展示司马相如相关内容, 还可展示吟诵蓬安和与蓬安有关联的辞赋及名人资料等。

“此前司马相如纪念邮票的发行,引起了广大集邮爱好者的关注。但目前与司马相如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还不够丰富。”魏赤中表示,随着相如故城、相如湖和爱情婚俗博览园的建成,可催生和发展很多旅游产品。如可将蓬安原有的豆干、麻花、挂面、粉丝、白酒等产品加上相如文化或传统文化元素包装,打造几个产品名牌,在全市、全省进行推广;可制作司马相如、卓文君和相如故城有关的纪念品,催生一些相如文化文体创作与坐歌堂表演等文化产业发展等。

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柴梓嫣

■人物故事

司马相如改名故事:

“犬子”长成一代赋圣

“司马相如其实一开始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做‘狗娃’!”日前,南充市组织编写了《南充历史名人》一书,讲述了南充20余位历史名人故事。在司马相如人物篇中,让编写组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司马相如改名的故事。

据相关资料记载,秦朝末年,司马相如的父亲与母亲从中原迁徙到巴郡,来到嘉陵江边五马山下定居。约公元前179年,司马相如在五马山出生了。

“司马相如出生后,取名叫‘狗娃’,周围的小伙伴都叫他‘狗儿,狗儿!’书面语就叫‘犬子’。”《南充历史名人》编写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五马山五峰并列如花,势若奔马,山色秀丽、清幽宜人,“犬子”从小便喜欢在这个清幽之处读书、练剑、弹琴。为此,他的父亲专门找人在五马山上和住家侧面分别修建了读书亭和练剑台、琴台。

小小的“犬子”每天天不亮就爬上山顶,迎着日出熟读、练习“六经”,吟诗作文、舞剑练琴,模仿山涧流水、林中鸟语,琢磨古琴,自编自弹,自得其乐。后来,还据此创立了蜀派古琴。

光阴似箭,一晃少年“犬子”已经过了10岁了。这天,一通剑舞下来之后,他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沉思,想到了前人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又想到古今惟孙武(字长卿)军事著作叹为观止。他决定向这两人学习,于是便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司马相如,字长卿,立志为国建功立业。其父亲得知后,也大力支持他改名。

改名后的司马相如更加刻苦努力,加上父亲悉心教导,其学识成长更快。成年后,其当了汉景帝的武骑常侍。后来,司马相如便到汉景帝的弟弟梁王处研习文章,写出了名篇《子虚赋》。

“后来司马相如的文学才气被汉武帝发现,又写出了《天子游猎赋》(《上林赋》)等名篇。”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司马相如受到了汉武帝赏识后,被任命为“郎”官,从此辅佐汉武帝,立下了文治武功,最终成为一代赋圣、文宗。

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柴梓嫣

新闻推荐

李酌在南充调研媒体融合发展工作时要求因 地 制 宜 满 足 群 众 需 求 加快南充媒体融合全面发展

(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杜杰实习生王振羽)12月23日至24日,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酌,省广电局党组成员、一...

蓬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蓬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