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安农业机械化率达60%,粮油作物机械化播栽面积达到38万亩农业机械化 种地一身轻
●周亮
5月17日早上,央视《朝闻天下》栏目对蓬安县大春生产中的创新做法进行了近一分钟的报道。报道称,今年蓬安县整合各类涉农资金3000万元,重点支持种粮大户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同时,对于新增的大型农机具,每台按照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80%进行再补贴。
今年以来,蓬安吸引社会资本2000万元,新增大中型农机具200余台套,新增机耕、机播、机收面积10万余亩,有效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缺乏和人工耕作成本过高的问题。目前,该县拥有各类农机10万余台,农业机械化率已达60%,粮油作物机械化播栽面积达到38万亩。
A 机械作业效率高 种田种地效益好
时下正值农忙时节,但蓬安县睦坝镇草庵村59岁的农户张建华却很是清闲。
“用收割机快呀,半天就收完了。以前要请七八个人来帮忙。”张建华今年种植了5亩多小麦,在大型收割机的帮助下,半天时间,他家的小麦就粒粒归仓。张建华家过去收小麦全靠人力,从收割到打碾晾晒要持续半个多月时间。现在实现了机械化收割,不但效率高,人也轻松。
“轰轰轰……”5月26日,蓬安县徐家镇文武村的田地里机器轰鸣,种粮大户康文顺正驾驶大型农机,在田里来回驰骋。只见这大块头的“铁家伙”从地上跑过,板结的土块立马变得松软起来。
“我们现在正抢抓有利天气,加快耕整土地……”康文顺说,如果一切顺利,今年将是一个丰收年。
去年,有20余年种植经验的康文顺在徐家镇流转土地1200余亩,当起了“种粮大户”。
为何这么有底气?康文顺说,农业机械化耕种和惠农政策给了他信心。
康文顺介绍,以前采取人工种植,先要用牛翻耕、平整土地,然后开沟、挖坑、播种、施肥,最后用细土覆盖,这些工序得一道道来完成,效率低不说,收益还少。如今用机械化直播,效率提升了几十倍,亩产也翻了番。“机械化作业种下的小麦和水稻,除去成本,今年纯收入可达60余万元。”
在康文顺的带领下,笔者走进他的农机仓库,里面停放着用途不一,款式、型号各不相同的农机具,有大中型拖拉机、全喂入收割机、插秧机、旋耕机、卷盘式喷灌机、耕播种机等20余台。
“可别小看这小家当,它可是‘一喷三防’的好帮手,不仅能自主测量农田面积大小,自动作业,喷洒的农药渗透性强、防治效果好,效率是人工作业的几十倍。”康文顺指着农药喷洒无人机说,如今,从耕地、种植、灌溉、植保到收获等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种地越来越容易。
蓬安是传统农业大县、全国粮油大县、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重点县,主要以种植面积大、劳动力用工较多的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为主。由于该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外出务工人口多,农村劳动力短缺现象日益突出。为解决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该县按照“示范带动、全面铺开”的思路,通过政策拉动、部门推动、市场驱动等综合措施,稳步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据介绍,近年来,蓬安县在农业领域大力推进“机械换人”,引导扶持农民积极使用机械耕作、机械排灌、机械收获,让机械服务于现代农业发展。截至目前,该县拥有各类农机具10万余台(套),农业机械化率达60%。
B 培育农机合作社 提升农业机械化率
“昔日耕作靠人畜,今朝种田不用牛。种收全靠机械化,种田轻松又自由。”巨龙镇羊角嘴村村民尝到了机械化种田的甜头。
作为川东北地区典型的偏远山村,羊角嘴村长期以来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等传统农作物,守土而居的村民起早贪黑,却只能勉强换来一日三餐,根本谈不上增收致富。近年来,许多年轻人外出务工,土地撂荒严重。
农业机械化改变了这一现象。
何文平是该村的一名农机手。2017年,他结束外出务工的漂泊日子,回到老家干起了老本行———种地。
“现在种地可不像从前,全都是机器操作,轻松多了!”何文平说,从早先的手扶式耕地机一天最多翻耕10亩地,到如今的大型旋耕机半天就能翻耕几十亩地,谈及农机带来的便利,他感触很深。“以前耕种时,全家齐上阵,没日没夜地干,效率也不高。现在依靠农机,地里看不见人影,一台机器就能把活儿干完,不仅效率明显提高,还能降低种植成本。”
何文平介绍,这一切归功于羊角嘴村的大胆探索。通过创办合作社,增加村集体收入,再把村集体收入用来添置大型农机入股合作社,同时积极培育种养带头人和专业农机人才,让种田人实现了从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型。
近年来,羊角嘴村利用项目资金、贷款、自筹以及经营收入,添置了农机具30余台套。从选种供肥到翻地育秧插苗,再到病虫害防治、烘干收储销售,合作社可以提供“一条龙”服务。
让何文平更为高兴的是,村里的地还没耕完,就陆续接到其他村的订单。“这‘铁牛’才买回来两三个月,电话邀约上门服务的已经有好几十波。”他翻看写满了服务需求的小本子,笑容满面。
“近年来,得到国家惠农政策的扶持,家家户户几乎都购置了享受国家补贴的微耕机。小田块也能机耕,老人妇女都能操作,轻松又方便。收割时有机子来代收,每亩只花100余元就搞定。往年请人工来收,包吃包住一亩至少要300多元,还要欠人情。”村民何建国深有感触。
近年来,蓬安县积极开展土地流转,进行农业规模化种植,将一批农业大户培育成为农机能手,持续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该县还及时落实农机购机补贴,开展新机具作业示范,并通过免费培训农机手、开展技术咨询、支持农机大户带机入社等措施,打通农业机械化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农机部门引导社员主动参加农机安全互助保险,广泛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提高农机作业安全水平。
C 推广农业机械化 解决盘活撂荒地
立夏时节,农业生产正当时。在蓬安县田间地头,各类农业机械活跃在田间地头,为农业发展增添动力。
在巨龙镇合作村的稻田里,一台水稻插秧机正在忙碌,一株株秧苗随着插秧机的向前而整齐地站立在田中。半个多小时时间,一块栽满秧苗的稻田便出现在镜头里。
距巨龙镇合作村数十公里远的新园乡,来自常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农机手们正操纵着农机开垦荒地。他们有的三五一行除草去杂,有的驾驶旋耕机翻耕土地,田间地头一派热闹的生产景象。
“我们坚持市场化运作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的方式,按照市场价格的50%收取作业服务费,降低农民的种植成本,激发群众的种植热情。”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种社会化服务的方式可以改善全县农机装备条件,促进农业用地可持续性耕种,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提高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我们积极组织农业(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发挥其装备、技术、组织优势,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2020年,依托社会化服务项目,常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计划完成开荒3万亩,截至目前,已完成1万亩。”该县农业农村局农业装备股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近年来,蓬安县农机部门按照“转变发展方式,突出提档升级,围绕全程全面,服务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以规范农机购置补贴为抓手,加大资金项目投入,有效带动了全县农机作业水平的整体提升。
今年以来,该县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强化技术服务,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主力军作用,加快农机技术的推广,大力支持专业合作社和农机服务公司开展全程机械化服务,同时通过招引业主、培育种植大户、代耕代种等方式,建立健全“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等利益联结机制,解决农村劳力不足的问题,防止耕地抛荒现象,稳定增加播种面积,为粮食稳产打下坚实基础。
新闻推荐
时下正是春蚕丰收上市的时节。5月20日,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金甲乡焰山村龙祥蚕桑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内,社员们正在采摘金黄...
蓬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蓬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