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安独腿男子拐杖撑起奋进人生
■ 南充晚报记者 祝真珍 文/图 实习生 罗晓霞
“新园乡的店子也开起来了,今后就更忙了……”昨(26)日,蓬安县河舒镇居民王小兵站在自己新开的电动车店铺前对记者说道, 脸上的喜悦溢于言表。44岁的王小兵在年幼时因车祸失去右腿,肢体残疾的他自立自强,修理过钟表,外出打过工,还搞过养殖。如今,王小兵通过自己的努力开了3家电动车店铺,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一场车祸 改变人生
1975年, 王小兵出生在蓬安县河舒镇龙院村。虽然家境贫寒,但在父母的关心爱护和小伙伴们的陪伴下, 童年也是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
“7岁那年,一场车祸让我失去了右腿。从此只能与拐杖为伴。”王小兵回忆称,那时,年幼的他尚不知失去右腿会给自己的一生带来怎样的影响, 直到中学毕业,他没有继续求学,走向了社会。当时只有十几岁的他,既没有一技之长,更不知该如何在社会上生存下去。
“难道要一辈子靠父母吗?那他们上了年纪之后又该怎么办?”天性好强的王小兵没有向命运屈服, 而是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
17岁那年,王小兵拜师学艺,跟着一个钟表修理师傅学习。“家里穷, 我为了多赚点钱,一边学技术,一边编竹筐。”王小兵说,也就是那个时候,他挣来了自己的第一份收入, 给家里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
“买了电视机,邻居们天天晚上都到我家里来看,那个场景比赶场热闹多了……”王小兵说起这段往事时,脸上满是自豪。
外出打工 压力重重
2004年, 王小兵遇到了他生命中的另一半,用他的话说,那是一个值得他用一生去感谢的人。
“我是个残疾人,当时又没有多少经济收入,她还比我小,能不顾家人的反对和我在一起,我真的很感激她。有了她的支持, 我才有信心坚持做好每一件事情。”王小兵说起妻子唐朝琼,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感激。
王小兵说,结婚第二年,他们迎来了第一个孩子,夫妻俩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2007年,我和父母分了家,带着儿子,一家人的生计成了问题。”回忆当年那段日子, 王小兵的声音变得有些哽咽。
没有收入来源,只能做些农活,自己离不开拐杖, 行动不方便, 妻子体格又弱,做起农活来十分困难。作为家中的顶梁柱,王小兵愁得睡不着觉,但是妻子的不离不弃,让他坚持了下来。
期间,王小兵和妻子也曾外出打工。“那段时间真的是毕生难忘,日子要多艰难有多艰难。我是个残疾人,找工作是难上加难,我老婆既要上班又要照顾我,除去生活开支,就没有剩余的钱了……”想到家中的孩子和父母, 他们夫妻二人还是回到了家乡找工作。
自力更生 乐于助人
2009年,蓬安县政府和当地残联在了解王小兵的实际情况后,开始帮助他发展养殖业。“养牛一开始也是困难重重,但是我就是不服输。” 勤奋好学的王小兵通过一系列的学习, 逐渐掌握了养殖技术要点,自己也琢磨出了一些门道,拄着拐杖的王小兵把养殖搞得风生水起。
也是在2009年, 为了帮助生病的邻居张继生老人, 王小兵毅然从当年肇事司机给他的赔偿金中拿出钱来给老人治病,因为自己的善举,他还获得了蓬安县首届道德模范的称号。
“自己过了很多苦日子,现在生活要好一点了, 能帮就帮嘛。”更让人感动的是,王小兵不仅自己发展养殖业,他还将买来的牛和兔分给同村的贫困家庭,带动他们一起致富。由于业绩突出,他多次被县委政府和残联评为先进个人。
放手一搏 幸福生活
“2010年我们的小女儿出生了,就想着还是开个店铺, 能有时间照顾家里,收入应该也不会差到哪去。”王小兵告诉记者,在朋友的建议下,他决定做电动车生意。
“刚开始我们薄利多销, 一个月下来, 挣的钱除了房租就所剩无几了。”王小兵说,他和妻子开始总结经验,查找原因。后来,王小兵从厂家直发,省去中间环节,利润也慢慢提升了。
“我们诚信经营,实行三包,服务到位,客户渐渐地多了起来,生意也好起来了。过去每个月只能卖几台车,到现在每个月能卖几十台。” 王小兵自豪地说道。
2016年, 他们在蓬安县杨家镇开设了分店, 同时他还为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帮助他们解决了就业难的问题。今年7月,王小兵已经在蓬安县新园乡开了他的第三家电动车分店。
“一个人只要吃得苦,不怕累,总有一天会有收获的。”王小兵笑着说,现在日子虽然不是很富裕, 但至少能让妻子和孩子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了。
新闻推荐
■南充晚报记者韩顺顺昨(22)日,记者从蓬安县公安局了解到,7月20日晚上8点半左右,他们接到报警,一名小女孩在相如文化公园迷...
蓬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蓬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