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故事
“脱贫攻坚新青年”杨艳明: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温度的教育
蓬安县周口小学老师杨艳明获得2019年“脱贫攻坚新青年”称号,在参与教育帮扶工作中,杨艳明的眼眶红了一次又一次。
杨艳明印象最深刻的,是班上的小陈同学父母离异多年,为了生活,父亲常年在青海、甘肃一带打工。爷爷为了孙子能接受较好的教育,在县城老城区租了个很小的房子专门照顾他。“家里甚至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 漏雨又没有空调,我都不知道他们是怎样熬过一个又一个炎热夏天的。” 杨艳明说,“看到孩子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就心酸。”
母爱的缺失,孩子沉默寡言;缺少教育监管,孩子在家常玩手机,甚至熬夜上网,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为了彻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杨艳明多次与小陈的爷爷共同探讨交流如何教育激励孩子。“前年冬天,我偶然发现小陈坐在教室里没和同学们出去玩耍。平时很爱动的他萎靡不振,瑟瑟发抖,一打听才知道小陈很多时候都是不吃早饭的。”杨艳明说,她当即到校外买了面包、牛奶等送到小陈手里。
除了悉心照顾小陈的生活, 杨艳明经常与小陈的父亲联系沟通, 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做到家校携手、共育幼苗。现在,小陈慢慢变得开朗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学习成绩也上升了。
杨艳明表示,从教18年岁月匆匆过,从教书育人到扶贫,她始终坚守一个信念,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有温度的教育,不忘初心,躬身前行。
“创新创业新青年”唐婷:酿更好的酒,帮更多的人
蓬安县锦屏镇西拱桥酒厂总经理唐婷获得2019年“创新创业新青年”称号,她放弃高薪返乡办酒厂,在创新品牌的同时,不忘帮助他人。
1986年,唐婷出生在一个酿酒家庭。“但不知怎么的,我就不喜欢家里酿酒。”谈起小时候的经历,唐婷回忆说,“那时, 我一门心思用在读书上,想早日离开这个‘烦人’的酒厂。”
2005年,唐婷离开蓬安,跨进温江职业技术学院的校门。2007年,她放弃学业,开始了打工生涯。在成都打拼的几年里,唐婷很能吃苦,最多的时候, 她同时打了4份工。2009年初, 唐婷进入一家三星级酒店工作,不久,她升任该酒店餐饮部的楼层经理,月薪近万元。
2010年3月, 在酒店举行的一次婚宴上, 服务员请正在巡查的唐婷帮忙开下白酒, 唐婷只能硬着头皮答应。“在打开瓶盖的那一刹那,我闻到的居然是一股浓浓的香味,熟悉、亲切,让人陶醉。”唐婷说,人的感觉就是如此奇怪,突然之间,她对白酒有了浓厚的兴趣。
周末, 唐婷意外地出现在了自家酒厂里。 并萌生出一个念头:“这么好的酒,我一定要让它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来品尝。”
2010年6月, 唐婷辞掉令人羡慕的工作回到家里,带上积蓄继承父业,学习酿酒工艺。
因为父亲是酿酒师, 唐婷很快掌握了酿酒技艺。在严把质量关的同时,他们在去年开设了私人订制生态原浆酒服务,提出了西拱桥原浆酒的概念,创出了相如竹筒酒的品牌, 西拱桥原浆酒的名声越来越好, 专程慕名前来购买的客户也越来越多。
赚了钱后,唐婷并没满足,她主动和蓬安县的义工团队联系, 每次有尊老扶幼等爱心活动, 她们不仅捐款捐物, 而且和大伙一起参与爱心行动的每一个环节。
热心公益、扶弱帮困,引导村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鼓励群众发展种养殖业脱贫致富。唐婷说,创新创业的路还很长,其中有苦有甜,回望过去无怨无悔、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她将在创新创业这条道路上努力走得更远, 酿更好的酒,帮更多的人。
新闻推荐
“新能源公交车开进了村,旱山村的村民用上洁净的自来水,河水更清了,环境更美了……”蓬安县城乡的喜人变化,让市...
蓬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蓬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