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检察室 破解环境保护难题

南充晚报 2018-11-09 01:01 大字

本报讯 长期以来, 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线索获取难、 证据固定难、案件办理难、 生态恢复难的“四难”问题。今年以来,蓬安县人民检察院努力找准症结、探索破解难题,以成立生态检察室为突破口,有力破解了生态环境保护“四难”问题。

今年初,蓬安县人民检察院在位于河舒镇的省级工业园区、 省级500亿重点培育产业园区———四川蓬安工业园区设立蓬安县委编办专门批准的蓬安县检察院内设机构———蓬安县人民检察院派驻河舒生态检察室(如图),安排1名检察室主任、4名干警承担相关工作。检察室下设生态检察联络、巡逻、信息、调研四个小组, 安排16名检察干警负责相关工作, 联络53名生态检察联络员、30名巡逻员、5名信息员。

根据工作安排, 生态检察室负责统筹生态检察、 公益诉讼全面工作。联络组负责和生态检察相关的8家行政执法、 司法机关以及各乡镇的联络协调, 实现生态环境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无缝衔接,构建司法机关与负有环境监管职责的行政部门的协作配合机制。 巡逻组负责配合环保、渔政、森林公安等部门执法队伍的巡逻员开展巡逻,配合生态检察信息员调查取证, 搜集生态资源、 环境保护领域违法犯罪线索。信息组负责撰写内外宣稿件,负责组织宣传活动,并通过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加强宣传。调研组负责搜集相关法律法规、经验做法,并结合工作开展情况提出执法意见建议,向外报送调研材料。

近半年时间, 蓬安县人民检察院出动流动宣传车70余台次,到街道、社区、乡村开展宣传。该院联合环保、农牧等部门开展了“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的环保宣传活动。巡逻组制定《关于在工业企业生产中加强检察监督推进环境保护的实施意见》,开展了针对非法排污、 非法采砂、 非法捕捞水产品、滥伐盗伐林木等突出问题的治理,坚持“每周一督查、每月一通报”开展常态化督查;对发现的问题,以电话催办、书面督办、现场回访、公开曝光等方式督促责任单位整改落实, 并通过每月召开工作例会、重点约谈会、工作推进会等方式, 促进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工作有效推进。

目前, 已协助相关部门取缔大型非法采砂场18家,关停(搬迁)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养殖专业户118户。与县法院、公安局、环保局等八部门联合会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协作配合的实施意见》,配合蓬安县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 加强破坏生态环境案件的办理, 提出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2件,起诉破坏生态环境刑事案件5件5人,正在办理3件3 人。落实恢复性司法理念, 建议法院对黄某滥伐林木案判处补栽树苗,目前补种的75株树苗已全部存活。 对曹某某非法捕捞水产品案公开庭审,并同步微博直播,责令其向嘉陵江蓬安段投放本地鲫鱼、鲢鱼、鳙鱼鱼苗共计4.6万尾, 有力增强教育震慑效应,有效遏制了电打鱼现象。

唐建东 冯林欢南充晚报记者 雍宏伟 文/图

新闻推荐

不让一个贫困孩子掉队

■蓬安记者站彭圣洲文/图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脱贫攻坚中,蓬安县紧紧围绕“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因贫辍学,彻底阻断贫困...

蓬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蓬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