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心村”到产业新村玉龙山村“变形记”

南充日报 2018-11-08 04:19 大字

●汪泽民 周亮

“以前羡慕城里人,现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也不差。白天在家门口的青花椒产业园上班,晚饭后还可以到活动广场上跳跳舞,别提多自在!”玉龙山村村民蒋玉辉对目前的生活非常满意。

绿树掩映的川北民居、欣欣向荣的脱贫奔康产业园、热热闹闹的村级文化广场……蓬安县相如镇玉龙山村,昔日的“空心村”、贫困村,如今正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成为该县的产业新村。

把脉问诊 找准“穷根”

“感谢驻村工作队的帮助哟,啥子事情都为我们老百姓着想。”11月6日,蓬安县委宣传部驻玉龙山村的扶贫工作组再次来到该村贫困户蒋玉辉家中走访,受到蒋玉辉一家的热闹欢迎。

“房子经过改造后,不仅不漏雨了,还漂亮大气了。最近村里又帮我家修建了蓄水池,吃水问题也解决了……”拉着帮扶干部的手,蒋玉辉絮絮叨叨诉说着家里的变化。

能够过上如今的好日子,蒋玉辉总结说,一切得益于脱贫攻坚工作。

“每户贫困户的居住条件、身体条件以及生产生活条件都不相同。必须精准分析致贫原因,量身制定帮扶方案。”县委宣传部驻该村第一书记魏瑛介绍,玉龙山村距离蓬安县城6公里,共221户807人,其中22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经过调查走访,魏瑛了解到,该村部分村民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靠要”思想严重;一部分村民没有一技之长,除了种地什么都不会;还有的村民常年疾病缠身,或因意外事故丧失劳动能力,缺乏主动脱贫的能力和勇气,只知道被动等待救助……

治贫先治懒,扶贫先扶志。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向贫困户宣传党的惠农政策、扶贫政策,以及脱贫攻坚典型事迹,帮助贫困户克服畏难情绪。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驻村工作组通过多次实地走访、与贫困户座谈、党员会研讨等方式,了解贫困户想法,并为22户贫困户规划了发展方案。同时,借助小额信贷和产业发展基金,为贫困户解决产业发展缺资金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激发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信心,变“输血”为“造血”。

对症“下药” 发展产业

67岁的马永成是该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帮扶下,他家的危房经过改造“变成”了新房,帮扶干部还为他量身制定了脱贫规划。如今,他家鸡鸭成群,一个电话,就有客商上门收购。

改变的不仅仅马永成一家。产业的发展,让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今年1月,驻村工作组经过走访调研,提出流转撂荒地、打造青花椒产业环线的发展思路。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后,该村决定建设产业经济园。

思路有了,但建设产业经济园又遭遇了“拦路虎”———缺水。玉龙山村地处丘陵,长期以来靠天吃饭。

办法总比困难多。经过多次勘察,该村维修了山平塘、建起蓄水池、维修石河堰,解决了灌溉用水问题。

万事俱备。接下来,驻村工作组组织村干部多次外出考察,并成功引进四川华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到该村流转土地种植青花椒。有了土地流转金、入股分红和入园务工的收入,村民的钱袋子“鼓”了,昔日的撂荒地也成了“聚宝地”。

“10月份工作了26天,领了1430元。”贫困户蒋宗荣跟笔者算起了收入账。“在产业园打工,每月有1000多元,土地入股分红每年有500元,土地流转租金每年1257元,发展庭院经济一年也有3000多元,儿子农闲时到成都务工,除去开支也有5000元左右。脱贫完全没问题。”

今年,该村还建起了电商服务站,为村里的农副产品销售拓宽了渠道。如今,玉龙山村在山顶种植了200亩速生红椿林;在山腰建成了两个脱贫奔康产业园;在山脚下发展了22户小果园,实现了户户有产业。今年10月底,玉龙山村顺利通过了脱贫验收。

新闻推荐

古正举在全市砂石资源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认识到位 举措有力 推动砂石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本报讯(记者徐嗣千)10月30日下午,全市砂石资源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市委副书记古正举,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单...

蓬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蓬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