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能够富起来“管家婆”功不可没

南充晚报 2018-11-07 01:01 大字

■ 南充晚报记者 张松

“儿子打来电话喊我跟他爸都不要太劳累。但事情有这么多, 咋个能停下来呢? 再说, 停下来也不习惯……”昨(6)日,蓬安县金溪镇清泉村党支部书记殷明清说,在25年村干部的经历中,她是整个村子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同时也是受益者。目前,她在工作之余,照料着一个敬老院和一家酒厂,成为村子脱贫奔康的带头人。

一条成长路 从村文书到村党支书

殷明清嫁到蓬安县金溪镇清泉村的时候,那时村里刚刚兴起务工潮。不少刚刚在包产到户的政策红利中吃饱肚子的村民,又迈向腰包鼓起来的致富梦。望着村子里一拨又一拨携家带口的年轻人向南飞去,殷明清和丈夫选择留下来。

“农村劳动力全部外出,家里的老人没有能力耕种,田地就容易荒芜。” 殷明清和丈夫商量:“挣钱再多,人总要吃饭。如果扩大一些种植面积, 把余粮弄到场镇上去卖,同样可以赚到一些钱。”于是,夫妇俩开始从种田自给自足到向商品粮转化。

农村精壮劳动力缺乏后,村组管理工作就遭遇难题。当时,村委干部找到殷明清,希望她到村委会来工作,为留守村民服务。一向乐于助人的殷明清二话不说答应下来, 开始在村委从事文书事务,这一干就将近20年。

殷明清有一双儿女,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大型建筑企业就职。儿子很孝顺,他经常打电话回家,要妈妈注意身体,不要太劳累。同时, 大儿子也勉励正在读高三的妹妹,努力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

殷明清家境的和谐称心,让她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村组事务的管理中。她工作作风朴实,与村民打成一片, 深受村里留守老人的信赖。2016年开始, 已经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殷明清工作更加繁忙了。那一年,全村确定贫困人口112人, 归属36户人家。 殷明清与派驻村党支部的第一书记一起,跑项目、争取资金,加班熬夜成了常态。 她把贫困村民组织起来,搞起农村合作社,修建了村道,保障了村民的饮用水源。

“农村脱贫很艰难,但是我们村在去年底就已经实现脱贫,村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殷明清说,村上有产业项目支撑、有脱贫奔康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社)作保障、有庭院经济作补充,现在家家户户的餐桌都殷实丰富,村民过上了不愁吃穿的幸福生活。与此同时,她本人也在这个过程中受到鼓舞,成为远近皆知的奔康致富能手。

一份事业心 公益与副业两不误

殷明清的丈夫王永明比她大4岁,在殷明清尽力村委事务时,给她极大的支持。王永明是个实干人,年轻时一边种庄稼,一边经营副食店,用经商所得补贴家用。后来,丈夫更是把个体商业向农资领域拓展,开办过农资农药小卖部。后来,取得一定积累的王永明,到离村子4公里远的金溪场上,买了两间店铺,经过改建, 创办了一个小酒厂和销售门市部。 殷明清的公公王文凡已有78岁高龄,如今身板硬朗,还经常在家里搭个手脚, 为家庭经济发展出一份心力。

“500公斤粮食能烤出150多公斤白酒,但是要经历7天一个周期。”殷明清说,酒厂虽然请了两名工人,但是仍需丈夫没日没夜地劳作,把每一个环节做好, 才能保证酿出来的白酒的品质。渐渐地,殷明清家以酿酒闻名于乡村。 殷明清白天到村上上班,晚上回到场镇上的家里,帮助丈夫记账,做好台账管理。

随着农村老龄人口的逐渐增多,很多老人都住进了敬老院。殷明清发现相邻乡镇的一家敬老院, 由于缺乏人手,那里的老人生活质量并不高。于是她说通丈夫,前去接手敬老院,把一个村级敬老院渐渐办成全镇惟一的一家敬老院。 这里常年居住着20多名五保老人。“五保老人聚集在一起,驱散了老年孤独,重拾了老人的快乐;但是老人们童心勃发, 两个老人一会儿好得不行, 一会儿又会因为琐事而闹翻。”殷明清说,这时候她也会赶到敬老院,向老人们作劝解工作。她公公王文凡老人, 也会在五保老人中做好疏解和调和的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 加快了乡村经济的发展。我们家建了酒厂,同时也接手了敬老院,这里面有自己的悉心奋斗,同样也有政策和市场的利好。”殷明清说,她把家安排好了,才有更多精力去管理村务工作。同样,在现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下,自己干好工作,也可以支持家人把企业、公益等事业做好,让自己于公于私都能做到“两带头”。

新闻推荐

创新项目大比拼 传统产业焕新生第二届“嘉英荟·南充双创大赛”蓬安县选拔赛参赛企业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主,充分展现蓬安产业特色、创新成果和产业优势

●本报记者王萍近期,第二届“嘉英荟·南充双创大赛”蓬安县选拔赛举行。选拔赛上,装备制造、油气化工、轻工食品、丝纺...

蓬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蓬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