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菲律宾,林泓每让孩子们了解到中国有经典的诗词、有北京天安门、有四川大熊猫……传播汉文化 让菲律宾孩子爱上中国
●郭安平
9月19日,蓬安县周口小学五年级的一间教室里传出琅琅读书声。看着教室里一张张稚嫩的面孔,林泓每觉得生活似乎又回到了起点,但风景已大不一样。
今年4月,由国务院外侨办派遣到菲律宾支教的林泓每完成支教任务,回到蓬安。支教期间,她热情开朗的性格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受到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更获得了菲律宾华教中心授予的“优秀外派教师”荣誉称号,这是外派教师的最高荣誉。
支教菲律宾 传播汉文化
2017年,国务院外侨办派遣教师到东南亚国家支教,千人挑一,时年38岁的林泓每脱颖而出。
学校支持,家人支持,这事儿就定下来了。
行囊里装满憧憬,林泓每出发了,目标:菲律宾。
几经辗转,林泓每到了菲律宾的首府马尼拉,当地时间2017年10月28日上午10时。
菲律宾是一个多民族群岛国家,十分之一左右人口是华人。菲律宾华人希望自己和后代能够保留华人的语言和文化,为此,中国政府每年都会派出老师前去支教。
林泓每被分配到罗申那市同和中学。从马尼拉到学校,足足有4个小时车程。
同和中学实际上是一所集幼儿园、中小学于一体的华人学校。原定还有几名志愿者老师,但因种种原因未能按时到位。为确保学生能够正常上课,林泓每一周的教学达到20多节课。
由于当地治安不是太好,同和中学的围墙足足有两层楼高,从外面看,如同一座口字形建筑。看着巍峨的围墙,林泓每觉得一切和预想的不太一样。然而,看到当地华人对汉文化的渴望,看到中国政府为此付出的努力,她的心中又生出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以及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
“我是一名中国人。”身处异国他乡,她真正理解了“中国人”这三个字的含义。
开设专题课 让学生爱上中国
同和中学分英文部和中文部。中文是该校的必修课,学生按华语水平分班上课。这也意味着,班上的学生是不分年龄的,大的十八九岁,小的才五六岁。
国内的语文教学讲求创新求异,思维灵活发展。但在菲律宾,华语教学重点就是两个字———练习。词语、句子、语法,要不断地重复、反复地练习。
在教课的过程中,林泓每发现,学生虽然在学习汉语,却很难理解汉语的意思。虽然知道中国,却对中国的概念迷糊。
“国家这个概念太大,我就从细小处入手。一滴水在沙漠中无足轻重,却弥足珍贵。”于是,林泓每大胆创新,开设了中华文化课程。
林泓每的第一堂课是讲《中国茶文化》。她请学生们依次品尝了红茶和绿茶这两样有代表性的茶饮。中国春节期间,她又开设了《中国食文化之饺子》专题课,带领班上20多名学生一起包饺子、吃饺子,并介绍贴春联、倒贴“福”字、放鞭炮、守岁、拜年等中国春节习俗。除此之外,她还开设了《四川》专题课。从四川九寨沟、四川火锅、四川大熊猫三个主题入手,详细地向学生介绍中国四川,并给同学们赠送了四川的风景明信片,学生们十分喜爱。
专题课的成功,让林泓每有了信心。她根据不同节日组织相应的活动,让同学们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人文风情等。同学们心里的“中国”概念渐渐清晰,他们知晓了,中国有好吃的菜、有经典的诗词、有北京天安门、有四川大熊猫……
他们开始热爱中国,向往中国,学习华语的热情空前高涨。
一封感谢信 道出中菲深情友谊
今年3月,一封来自菲律宾的感谢信送到了蓬安县教育局领导的案头,信中写道:“……您县林泓每来到我校,为人正直、有大局观,工作态度端正、积极上进。来校后,她研究华语教学理论,探索‘小组竞赛法\’,使课堂纪律大有转变,教学效果十分显著……她热情开朗的性格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非常感谢贵县为我校派来了一位优秀的教师……”
信中还特别提到:“非常感谢外派教师为传播中华文化、搭建菲中友谊桥梁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愿通过外派教师这个桥梁和纽带,让菲中友谊长存。”
今年4月,林泓每结束了在菲律宾的支教生活,带着菲律宾华教中心授予的外派教师最高荣誉———“优秀外派教师”荣誉称号回到熟悉的蓬安。如今,她到了新的学校———周口小学,并兼任五年级的任课老师。
新闻推荐
本报讯(马君臣许尔斌记者牟廷河)昨(19)日,记者从蓬安县法院获悉,今年以来,该院通过运用“三抓三提速”方法,案件平均审理时间...
蓬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蓬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