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声声急 红利细细数———蓬安县深化改革服务民生纪实

南充日报 2018-08-04 01:05 大字

●本报记者 李奎 伍罗文博实习生 刘玲菁

8月2日上午6时,蓬安县徐家镇养老服务中心,何明白准时起床,洗脸漱口,沿着坝子走上两圈,再上食堂吃早饭。当天的早餐有鸡蛋、稀饭、包子、馒头。81岁的何明白精神矍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他说:“住进养老服务中心,如今总算是活明白了。”

实行养老服务体系试点,是蓬安加快改革步伐,不断释放改革红利的缩影。走进蓬安城乡,处处可见深化改革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

推进国省级改革试点 为老百姓释放更多红利

去年年底,熊熊大火将老屋化为灰烬,改变了蓬安县高庙乡松柏村一组村民高玉英一家的命运。没了房屋,望着正读高中的女儿、多病的丈夫,高玉英感觉天塌了下来,欲哭无泪。就在她对生活感到绝望时,村干部第一时间赶过来了:“乡里有‘救急难\’窗口,要不去试试,看能不能得到帮助。”

来到乡里的“救急难”窗口,一名工作人员问清事情的经过,让高玉英填了一张申请表,很快,一系列救助行动展开了。村委会腾出两间房子,作为高玉英一家的临时住房;教育部门来了,解决了高玉英孩子读书的问题;住建部门工作人员来了,帮助高玉英重新规划建新房;民政部门工作人员来了,将救助资金送到她的手上……

望着跑前跑后忙碌的人们,高玉英感动得热泪盈眶:“感觉他们比亲人还亲!”

高玉英成功渡过难关,得益于蓬安县启动实施的“救急难”综合试点。

2014年,蓬安县被确定为国家级“救急难”综合试点单位,当年底,蓬安成立了“救急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改革办、发改、民政、卫计、教育、住建、国土、妇联等部门,在县级相关部门、各乡镇设立了63个救助窗口,制定了工作制度、建立了工作台账、落实了工作人员,保证了“救急难”工作有序开展。

“救急难”综合试点,其实是个庞大的工程。

建立一窗受理、协同办理的工作机制:一旦老百姓有困难求助,只需到一个部门提出申请,各部门各司其职,同步办理。

建立主动发现机制:乡镇、社区干部不定期走访,主动发现、主动救助,鼓励群众对“救急难”对象及时报告。

整合“救急难”力量:成立应急协会,志愿者达500余人,包括武警官兵、机关干部、公安民警、医生、教师、律师等各行各业专业人员,协会定期开展训练活动,确保一旦需要应急救助时,拉得出、用得上,快准实施救助。

如何解决投入难题?蓬安县整合农村危房改造、地质灾害避让搬迁、福彩公益基金、困难群众救助资金等,保证“救急难”工作开展的经费所需。

8月1日下午,在蓬安县徐家镇养老服务中心,两名老人下着象棋,三四名老人在一旁围观;中心的一块空坝子里,10余名老人在志愿者的带领下,正在学习跳广场舞;厨房里,专业厨师正做着香喷喷的饭菜。“这里生活开心,大家就像一家人,其乐融融。”一名老人说。 (下转2版)(上接1版)

徐家镇养老服务中心,是蓬安县正在实施的另一项国家级改革试点任务,即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

蓬安县民政局副局长赵双介绍,全县老龄化严重,达到19.6%,为解决老人养老难问题,蓬安推出了“1118”工程,即建一个康养文化产业园、建一个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打造一百个乡镇养老服务站、建设八个区域养老中心。目前,占地4000余亩的康养文化产业园已经完成规划设计,集养老、职教、医疗等为一体;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将实现全县14万余名老人的信息录入,老人有啥需求,只需按下手持终端上的键即可得到响应;100个养老服务站则利用乡村空闲活动室、社区活动室等,进行升级改造,安排专人管理,让老人就近就可到得照顾;8个区域养老中心则集中社会资本,建设为区域性的养老中心。

推行“五真工作法” 冲破改革阻力

改革越是向前推进,越会遇到阻力、碰到困难。在改革推进过程中,蓬安也出现了一种现象,个别干部不想改、不愿改,求稳怕乱,满足于现状,不主动适应改革的新要求,对改革消极应对。

“每一名干部应当担得起责任、顶得住压力,用破釜沉舟、舍我其谁的勇气、意志和决心,向顽瘴痼疾开刀,向障碍藩篱宣战,积极有为推进改革攻坚。”面对压力、挑战,蓬安县委书记蒲国对全县干部职工提出要求。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社会矛盾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必须改革,甚至无后路可退。就在蓬安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五真工作法”应运而生,从督办、通报、约谈、述职、问责五个方面兴规立矩、较真碰硬,实现对改革过程的全方位跟踪、全过程促进。

全程把控,“真督办”:强化督办职责,县委改革办设立督办股、明确专职督办人员,负责督办日常工作;再造督办流程,建立了督查立项、领导批示、分办、承办、催办、反馈、退办、归档的工作体系;明确督办要求,对各环节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进行细化、具体化,推动各改革工作高点起步、高效落实。

全程把实,“真通报”:坚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定期开展改革推进工作情况通报,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该曝光的曝光,动真碰硬推进改革落实。

全程把严,“真约谈”:建立深改组长约谈专项小组组长、县纪委约谈责任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约谈直接经办人常态化工作机制,及时了懈、及时提醒、及时推动,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

全程把关,“真述职”:结合“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专项整治活动要求,建立专项小组组长在深改领导小组会上述职、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在改革专项小组会上述职、部门(单位)分管领导和经办人员在民主生活会上述职工作机制,接受民主评议。

全程把效,“真问责”:依据《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和中省有关改革文件精神,建立完善《蓬安县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目标责任追究办法》,对约谈3次以上的责任人、述职评议未通过的、被上级督查通报、造成不良影响的进行严格问责。

蓬安县委统筹委主任、改革办副主任彭一说,“五真工作法”的推行,让不愿改、不真改、不善改等影响改革推进的“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改革的阻力被冲破。仅2017年,全县共开展一对一约谈219人次。其中,对改革推进迟缓的单位警示约谈5次、共116人次;对工作不力的3个县级单位、14个乡镇主要负责人行了专项约谈;对存在问题的27个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了整改约谈。对两个部门相关人员实施问责、追责,1人给予行政警告处分,2人实行诫勉谈话。

用改革的思维和举措 破解改革中的道道难题

提到磨子街片区,不得不提起昔日的繁华。地处蓬安县城中心地段的磨子街,承载了蓬安县城发展变迁的历史,是老一辈人儿时的“乐园”,商贩眼中的“商业街”,居民眼中的“集贸市场”。几十年过去,片区房屋结构老化、配套落后、道路狭窄、排水不畅……给居民们的生活带来了种种不便和安全隐患。“处处‘脏乱差\’,抬头全是‘蜘蛛网\’,地面坑坑洼洼,下雨天走个路浑身溅起泥巴,居民怨声载道。”在磨子街居住了大半辈子的刘青厚大爷说。

“磨子街片区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但一提到拆迁,生活在这里的老街坊又舍不得。”磨子街片区改造一时陷入僵局。

棚户区改造既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又是促进发展的经济工程。怎样才能做到改善棚户区居住条件与促进城市发展相结合?这也是每年蓬安“两会”上的热门话题。

思想能否破冰,直接决定着行动能否突围。改革,最本质的要求是创新;创新,首先是思想解放和观念革新。

磨子街片区的棚改如何推进?蓬安的决策者用改革的思维,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选择在原址动“外科手术”,不搞大拆大建,不改变旧屋产权,保留原有功能及格局,对房屋外立面进行修复式改造,让老街换新颜。更大的“手术”动在了“里子”,弱电下地;道路铺筑沥青路面,下水管网扩容换新,让小街小巷告别“肠梗阻”。

“改造后环境变好了,人来人往,商业气息更浓了。”看到改造后带来的效益,在磨子街经商的商户陈利平乐得合不拢嘴。

砂石的开采与管理,是蓬安用改革的思维破解的又一道难题。

在蓬安,嘉陵江长达89公里,砂石资源丰富。不过,近年来,蓬安砂石经营活动活跃,有私营砂石企业6家、加工场点22个,从事采石、吸砂作业的船只近百艘,砂石开采点多、线长、面广,加之一些非法采挖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嘉陵江蓬安段河道行洪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此,蓬安大胆探索、创新实践、主动作为,以砂石市场整治为抓手,将嘉陵江蓬安段砂石资源开采权收归国有,确保了砂石这一不可再生资源生态化、持续化开发利用。

彭一表示,坚持管砂、治企、融资三位一体,实现砂石资源国有经营、生态开发,可有效防止粗放式、盗取式、掠夺式作业,有效促进砂石资源有序开发、可持续利用。杜绝了囤砂待售、捂砂惜售等恶性竞争现象,保障了重点项目和市场用砂的刚性需求。

改革步伐不停,改革红利不断释放,盘点蓬安改革,亮点纷呈。

用3个月时间,梳理出“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500余项,今年1到6月,蓬安办理“最多跑一次”事项20368件,平均办事时限缩短3.5个工作日。群众和企业办事一次办结率91.5%,群众满意率达99.2%;按照“大部制、大警种”改革思路,推进实战化指挥体系和“利剑”打击、“金盾”防控“两大工程”建设,走出一条县级公安改革的鲜活之路……

新闻推荐

大美蓬安 突破瓶颈抓项目

■南充晚报记者陈高洁“三场突围战”的隆隆鼓声,将蓬安县新城及工业园建设推向聚光灯下。7月24日,面对近40℃的高温,蓬...

蓬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蓬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