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起588所农民夜校,按需授课、点将教学农民“下单” 缺啥补啥

南充晚报 2018-05-30 00:00 大字

5月28日,蓬安县锦屏镇西拱桥村,养蜂人朱鸿君正戴着防蜂面罩整理蜂巢。去年, 近50箱蜜蜂酿蜜近1吨,为他家带来直接经济收入近10万元,“多亏了农民夜校给我‘加油\’。”朱鸿君满脸自豪。

近年来, 蓬安县依托村级活动阵地开办农民夜校,立足村情民意按需授课, 通过集中学、专家讲、上门送学、 掌上夜校等方式, 把农业实用技术等送到群众手中。

No.1 按需授课 百姓赞

从4箱蜜蜂发展到现在的近50箱,从全靠经验到现在靠技术, 从以前入不敷出到现在稳定增收。朱鸿君说,这一切变化都离不开村里的农民夜校。

2014年, 朱鸿君从邻居家买来4箱蜜蜂,开始他的养蜂之路。“当时啥都不懂,不明不白死掉好多蜜蜂,心疼啊!”由于不懂技术,朱鸿君家的蜜蜂产蜜量低,甚至出现大面积死亡现象,“把巢片取出来一抖,一大片已经死亡的蜜蜂掉下来,心酸啊!”

2016年,西拱桥村建起农民夜校,镇上为村民请来专家授课, 这让迷茫中的朱鸿君看到了光亮。那一年,授课老师王政位走进他家, 详细查找蜜蜂大面积死亡原因。经查,蜂箱和巢片上有棉絮状的白色丝网, 里面还有近两厘米长的白色小虫在蠕动。

“这是蜜蜂绵虫,学名蜂螨,蜂螨是寄生在成年蜜蜂体外和蛹虫上的寄生虫。”王政位的一番讲解,让朱鸿君茅塞顿开。他立即根据老师的指点,及时消除了蜂螨。从此,朱鸿君成了农民夜校的常客。“通过在农民夜校的学习, 我学到了蜜蜂的病虫害防治。17箱遭受病虫害的蜜蜂病情得到了全面控制。”

记者采访时, 朱鸿君手上一直拿着一本书———《养蜂实用技术》。“这是从农民夜校借的。”朱鸿君说,农民夜校讲解的农业实用技术, 让他致富奔康有了底气。“要从一个‘经验农民\’转变成‘技术农民\’,关键是学习。”

据介绍,西拱桥村农民夜校今年初被授予省级农民夜校示范校称号,这是蓬安县唯一一所省级农民夜校示范校。目前,该校整合现代远程教育站点、 村民文化家园等场所, 建成了能容纳150人以上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室,并配备电脑、电视、投影仪等教学设备,印制本土教材500余套。除10名专职教师外,西拱桥村还邀请县级领导、县委宣讲团、农业技术员等入村宣讲, 并吸纳“土专家”“田秀才”、司法调解员、党员骨干等,采取固定授课与灵活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因材施教。

No.2 点将教学 效果好

“咱们西拱桥村要结合村情实际,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28日下午,王政位正和几位夜校老师就夜校课程设置开展讨论。“每次课前都要提前备课。”王政位说,农民夜校就是要立足村情民情,群众缺啥补啥,努力把党的方针政策、农业实用技术等送到群众手中。

怎么让农民夜校供需更对口, 让村民参与度更高?近年来,蓬安县利用QQ群、微信群、手机短信等方式征求群众意见,通过专题会、院坝会、入户走访等方式,开展深入调研,收集农民学习需求,按照农民“下单”、第一书记“配方”、乡镇党委“出单”、组织部门“核单”的方式科学设置课程。

“按需授课不仅是农民对农业技术层面的需求,更是农民对新事物、新知识的需求。”王政位告诉记者,把党的政策和农业实用技术有效融合,通过常态化开展文艺表演、知识竞赛等方式进行传播,让农民夜校的课程内容更有亲和力,才能让党的政策、农业实用技术入脑入心。为此,西拱桥村聘请技术专家、致富能人到农民夜校担任专兼职教师,多渠道满足夜校师资需要,同时确保了该村农民夜校有10名相对固定、素质较高的教师。

对于授课教师,农民也可以“点将”。“村里发展柑橘产业,蒲大光老师不仅在课堂上为村民讲授柑橘树管护知识,还好几次到柑橘基地现场指导。”王政位告诉记者, 蒲大光是蓬安县农牧业局果树站站长,村里开办夜校后,很多村民“点”了蒲大光的课。如今,西拱桥村1200亩脱贫奔康产业园的果蔬长势良好。

近年来,蓬安县努力把农民夜校办成群众“愿意来、学得进、用得上”的学校,最大限度扩展夜校培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整合各类资源,统筹推进阵地、教材、师资建设;强化学情摸排、量体培训、考核考评、积分管理工作机制,压紧压实“农民夜校”工作基础;因地制宜开展夜校培训。

目前, 蓬安县共建起588所农民夜校,有专职教师230余人、兼职教师7000余人。根据农时, 该县农民夜校灵活采取集中学、 上门学、喇叭夜校、网上夜校、掌上夜校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并推行“按需授课”“点将教学”法,充分调动群众学习积极性。蓬安记者站 彭圣洲 文/图

新闻推荐

6826名“老赖”被公开曝光

本报讯近日,南充公、检、法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30余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群众、媒体记者旁听了庭审并参加了新闻...

蓬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蓬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