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工,蓬安县总工会从送物资转变为送文化组建艺术团 为职工送去诗和远方
●周亮 魏勇
常年在工厂、农村和社区等地免费演出,坚持开展“送艺术、送文化到一线”巡演,在蓬安,有这样一支活跃在嘉陵江畔的艺术团队,队员们自愿参加、不计报酬、工余兼顾,为广大职工送去精神食粮。这支队伍是蓬安县职工艺术团,由蓬安县总工会牵头成立,也是全省范围内唯一一支由总工会牵头成立的演出团队。
工会牵头 组建职工艺术团
时光回溯到2005年下半年的一天,蓬安县工人文化宫主任杨运福在文化宫院子里鼓捣乐器,听到院外店铺举行开业典礼的鞭炮声。杨运福突发奇想,如果成立一支乐团,应该很有市场。他把这个想法给身边喜欢乐器的同事一说,大家纷纷响应。于是,杨运福将家里为数不多的存款悄悄取出,筹集到4万多元购买乐器和服装,开始召集队员进行排练。
令杨运福没有想到的是,成立职工乐团的想法得到了县总工会的支持,不少职工也自带乐器踊跃报名参加。2006年元旦,职工乐团成立时,成员达到了24人。
队伍逐渐壮大,节目越来越丰富,蓬安县职工乐团的名声也越来越响。街头、企业、乡镇等地,都能看到乐团的身影。为扩大乐团的社会影响,在蓬安县总工会的支持下,2017年4月,蓬安县职工乐团正式更名为蓬安县职工艺术团。
“我们是省内唯一一支由总工会牵头成立的艺术团。”杨运福介绍说,蓬安县职工艺术团引起了省总工会的高度重视。2017年6月29日,在省总工会组织的一次调研会议上,他作为全省唯一一名县级工会代表参加会议并发言。
到群众中去 用节目传播正能量
现年82岁的袁大鸣是蓬安县财政局的退休职工,也是艺术团中年龄最大的演员。“通过文艺演出,把快乐传递给大家,把正能量传播给身边人,这是金钱无法衡量的价值。”袁大鸣告诉笔者,如今,全家人都很支持他的工作,由于手风琴太重不便携带,儿子就经常开车接送他,艺术团让他找到了生命的价值。
艺术团的舞蹈编导陈定碧是原蓬安县舞蹈协会主席,也是省舞蹈协会会员,退休后,有培训学校想返聘她担任舞蹈老师,但她谢绝了,而是选择到艺术团担任免费编导:“我选择这里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对工会的感情很深。”
每年几十场演出,通过与职工的零距离接触,艺术团成员的创作灵感被不断激发。原蓬安县文化局副局长章泽天退休后笔耕不辍,先后为艺术团创作编排了小品《脱贫致富奔小康》,三句半《十九大精神指方向》。乐队队长龙文生先后创作出了《嘉陵江船歌》、《相如故里我家乡》等歌曲。
“深入一线,到群众中去。只有表演职工喜闻乐见的节目,才能打动他们,这样的演出才更接地气。”作为职工艺术团团长,杨运福认为,“艺术团以后要多围绕职工身边人身边事进行创作,讲好职工自己的故事,传播他们的优秀事迹,这就是正能量、主旋律,这是不同社会不同时代都需要的。”
整合资源 让演出平台更宽广
“职工艺术团表演的节目很好看、很精彩。听说他们都是义务演出,这令我很感动。”1月2日的一场演出中,观看节目的市民小唐感慨地说。
“从过去关注职工生老病死,进行物质帮扶,到现在送精神食粮,这个跨度和转变虽然很大,但属于值得肯定的转变!”蓬安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蒋涛表示,艺术团走到哪里,都会迎来一片喝彩。如今,职工艺术团已经成为该县丰富职工精神生活的一张名片。
“职工编排职工演,职工演给职工看,职工需要文艺,文艺要为职工服务。”长期在基层工作的蓬安县总工会副主席刘晓琴深有体会。她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职工对精神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多数职工意识到,生活不仅仅是工作,还有诗和远方,他们的心灵更加需要文艺的滋养。
笔者获悉,下一步,蓬安县总工会还将进行资源整合,让演出的节目更加精彩,让演出平台更加宽广,让职工艺术团更具影响力。
新闻推荐
(彭圣洲周亮)“今年的冬草莓又大又甜,色泽鲜艳,招人喜欢。”1月9日,蓬安县乐乐生态园外停满了小汽车,成群结队的游客迎着暖阳在草莓园里品尝、采摘草莓,尽情体验采摘乐趣。当天,记者走进草莓园的...
蓬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蓬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