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猛攻“最后堡垒”南充脱贫攻坚走在全省前列

华西都市报 2017-11-23 11:44 大字

仪陇县安溪潮村崭新的川北民居。 任闳摄

南充市委书记宋朝华与贫困户交谈。吴小蓉摄

蓬安县十九大精神文艺微宣讲。郭安平 摄

南充,760万人口的大市。但经济一直欠发达,是四川省脱贫攻坚任务最为繁重的市州之一。2014年底,全市有贫困村129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4.93万户、45.00万人。4个国贫县,1个国家级、6个省级秦巴片区县。2016年底,全市仍有贫困村964个,贫困户6.63万、贫困人口19.47万,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7.8%降为3.4%。南部、蓬安脱贫摘帽成功通过省级验收。短短两年时间,南充为何能弯道超车,把脱贫攻坚工作做到全省第一?

为贫困群众找到致富路

2014年底,南充全市有贫困村129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4.93万户、45.00万人,贫困人口排全省第二位。贫困群众大多是无门路、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无胆量的群体,要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必须用市场经济思维,为贫困群众找到一种可以“自我造血”、长效增收的模式。

经过深入调研,南充在仪陇县马鞍镇险岩村开始了第一站试点:引进南充宝丰农业有限公司,带动48户贫困户建设脱贫奔康食用菌产业园。在培植食用菌后,年户均纯收入达到6万元以上。

险岩村试点成功后,仪陇县新政镇安溪潮村、南部县大堰乡纯阳山村试点工作相继展开,引进有实力、有技术、有市场的龙头企业,与贫困群众共同出资成立专业合作社,建设脱贫奔康产业园。纯阳山村贫困户姚素琼患食道癌,丈夫因脑溢血常年住院。村上建起食用菌产业园后,她建起了一个菇棚,9个月就净挣了6万元,生活动力被重新点燃。

南充扶贫做大文章,坚持区域布局、流域布局、全域布局,加快推进3条脱贫示范线、106个脱贫示范村建设。目前南充共建成贫困村脱贫奔康产业园876个,引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427家,通过入园成为种养大户、反租倒包、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贫困户5.84万户16.75万人,户均增收7000元。

南充在100个贫困村试点建立了“扶贫保险+风险基金”的风险防控机制,每个村建立10-30万元的产业发展风险基金,引入保险机构承保,一旦发生信用风险、种养风险,先由保险公司理赔,再由风险基金补助,最大限度消除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后顾之忧。

南充市各区县精准施策,探索出了有本地特色的脱贫致富新模式。西充县发动全县12家扶贫龙头企业和97个贫困村签订了保底分红产业回收合同,建起了百里百村香桃、百村连片小家禽养殖、百村百公里柑橘3个大型脱贫奔康产业园。南部县实施以“小养殖、小庭院、小作坊、小买卖”为主的入户产业发展“四小工程”。阆中市建设农业“小微园区”增加贫困群众收入。营山县采取“一高、一优、一统筹”模式保障贫困户收益。高坪区积极探索产业带动型、服务创收型、资源开发型、租赁经营型、项目带动型“五型”集体经济模式,实现集体经济增收。

纪委全程参与蹲点督导

南充市探索建立了“三个一”调度推进机制和督导暗访机制,坚持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一月一调度,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一周一调度,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和村支书、第一书记、村主任一天一调度。每季度开展一次现场拉练会一线验靶,5次召开现场推进会解决突出问题,34名市领导、410名县级干部、3050名帮扶干部全部分片包村、下沉一线,层层压紧压实责任。

暗访督查组直接与贫困户接触,事前不打招呼、事中不要陪同、事后不准接待。重点围绕“五个一批”“六个精准”“五个一全覆盖”落实情况进行暗访,查出存在的问题逐一得到整改落实。铁腕整治数字造假数字脱贫、贪污侵占截留挪用、以权谋私优亲厚友等行为,共查处问题121个、处理干部86人。让脱贫攻坚工作落到了实处、做到了贫困群众的心坎上。

全面落实扶贫干部激励政策,在脱贫攻坚一线提拔重用县级领导干部30人、科级干部281人,调整脱贫攻坚工作不力干部14人。

南充市脱贫办对拟退出的嘉陵区里坝镇猫儿田村进行了暗访,发现该镇脱贫攻坚进度缓慢、贫困群众意见大等17个问题,当即与镇、村干部交换意见,发整改通报,限两个月整改期限。之后暗访组对该村进行了回访,发现猫儿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里坝镇一名干部说:“暗访后,我们感到压力巨大,当天所有镇、村干部就一对一到贫困群众家里,了解群众心愿。通过我们加班加点地工作,有了很大改观。”

“我们这里过去天旱没水吃,下雨吃浑水,吃水问题一直是困扰我们白堡村群众的一件头疼事,全村几千人家家户户都是靠挖井解决吃水问题。住在山上地势较高处的人家吃水非常困难,要到离家一两公里远的构溪河里去背水,真是没有想到,没让全村村民出一分钱就能吃上干净放心的自来水!”白堡村是省定贫困村,帮扶人员进村入驻,不仅解决了饮水问题,村容村貌发生巨变。9月底,一封无名感谢信寄到阆中市政府,信中帮扶的领导干部让村民过上幸福生活。

女英雄倒在扶贫战场上

高坪区隆兴乡新桥沟村原副主任曹琼蓉,顾不上自家生意,毅然投身脱贫攻坚第一线。她带领村民修路、引水、危房改造、种藕,过度劳累,突发脑溢血……最后倒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生命永远定格在54岁。四川2016年牺牲在扶贫一线的27名英雄中,曹琼蓉是唯一的女干部。

新桥沟村毗邻秦巴山区,偏僻落后,许多村民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曹琼蓉和她的丈夫黄美刚收废旧、编篾席,小日子却过得红火,曹琼蓉成为村民眼中的“女能人”。49岁的曹琼蓉当选为新桥沟村村委会副主任。

曹琼蓉带头挖路基、搬水泥,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坐在工地上吃饭,村民也踊跃投工、投劳、出资……不久,长达4.8公里的村道公路通车了。村民雨天出行不再是一身泥了,农产品出村也更方便了,脱贫攻坚战打响了,曹琼蓉的事儿更多了。全村有82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79户200多人,是重点贫困村。

曹琼蓉和村干部四处考察,请农技员进村把脉,确定了种植莲藕的发展思路。2015年4月初,曹琼蓉在全村率先种植莲藕,将自家的8亩水田全部换种上莲藕。村民们被曹琼蓉的坚持所感动。2016年春天,村上种植莲藕的面积一下子扩大到600余亩。

2016年5月4日,曹琼蓉从乡民政所回家,下午两点半,丈夫黄美刚端着饭菜上楼,却发现妻子已经瘫倒在床下,碗摔碎了,水湿了一地。曹琼蓉被送到医院抢救,还是永远搁下她依依不舍的贫困户和扶贫事业走了。过度劳累,突发脑溢血。

南部县碑院镇有9个重点贫困村、6个插花贫困村,为做通群众思想工作,分管扶贫工作的镇党委副书记汪淳多方咨询,请求帮助,借助省委政研室和县安监局等多个帮扶单位的力量,率先在林坝村创立了“爱心基金”,实行贫困户借3成、奖3成、自筹3成的“334模式”和非贫困户“226模式”,全方位、全覆盖发展“四小工程”和脆香甜柚等产业,在全镇推广。由于长期战斗在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把扶贫工作当成天大的事,把群众的困难当着天大的责。她和爱人都长期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从不抱怨、从不叫苦、从不说累。2016年,碑院镇5个贫困村顺利退出,今年,2个贫困村将如期退出,其余贫困村脱贫进度随之加快,成了脱贫攻坚战线上的“拼命女郎”。

致富的希望不是等来的

10月的蓬安县诸家乡太极村,天刚放亮,邓天勇便起了床,收拾屋子,打扫院坝。一切忙完,到厨房里喝上两碗妻子刚做好的热粥,便瘸着双腿出门去干活。虽然年过50岁,且双腿残疾,但邓天勇一点也不服老,刚刚摘掉穷帽的他对未来的生活更加信心满满。

太极村群山环抱,但资源性矛盾突出,“出门就是山,土地在山间。点的是灯灯角,睡的是苞谷壳……”邓天勇祖辈生活的太极村,绵延大山如同道道栅栏,贫困出不去、富裕进不来,2014年,全村1300多人,贫困人口就有144人。

贫困户吃低保,别人争得面红耳赤,双腿残疾的邓天勇却总想让出去:“脱贫靠劳动,不能躺在‘政策温床\’上!”

蓬安县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00多个,人均可享产业扶贫资金1200元。村支书选定种植良种水稻,请来县乡农技专家,测土、配方。邓天勇一听,第一个报名。

2016年,他揽下全村外出打工撂下的20多亩田地,为了让这20多亩田地产生经济效益,邓天勇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规划:10亩田种水稻,四亩地种玉米、两亩地种花生、两亩地种油菜、两亩地种小麦、生姜和中药材。

“好日子不是等来的,也不是给来的,而是靠勤劳双手干出来的。”邓天勇开始了向脱贫宣战的“白+黑”生产模式。每天,全村起得最早的是邓天勇,弄好家务活,赶到田间地头时,有时天都还没大亮。“每天,从地里回来最晚的也数邓天勇。”“种地最讲科学的也数邓天勇。”驻村第一书记曹祥记忆深刻,每到施肥、打药的季节,邓天勇总要把农技巡回小组的技术人员请到庄稼地里。

20多亩的土地上,邓天勇创造了5万多元的劳动收入。一下就甩掉贫苦户的帽子。

十九大宣讲团深入基层

南充把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脱贫攻坚的内在动力,全市上下掀起学习十九大精神的热潮。蓬安在全县县级机关中组建区域宣讲团。每类宣讲团再组建小分队,分队5-8人组成。每个团都有自己的宣讲范围。“脱贫典型”宣讲的范围是全县171个贫困村;“医疗康养”宣讲的范围是县内各医院、各乡镇卫生院、农村社区卫生室。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感染更多的人。这些来自基层的“土专家、土秀才、土演员”不下百人,以演讲、说唱、快板、顺口溜、方言等为辅助手段,采取“地方话,百姓话,行业话”,通过“小场面,小故事,小道理”,让基层干部百姓“听得懂,留得住,坐得下”,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村委会、田间地头,厂矿学校,到处都是宣讲的主战场。蓬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石昆仑表示,党的十九大已经吹响进军的集结号,现在就是要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动员73万蓬安人民的力量,向前冲,撸起袖子加油干,攻坚脱贫路上的“最后堡垒”!

南部县勇担全省首批国贫摘帽重担,打了一场“脱贫奔康”的决胜之战,打了一场“树立标杆”的荣誉之战,一举甩掉30年的“国贫县帽子”。蓬安县也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脱贫摘帽之战,取得了如期摘帽的重大胜利,荣获了“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的特殊荣誉。

南充市委书记宋朝华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强化“三种意识”,不断增强脱贫攻坚“最后堡垒”“最关心的事”“冲在最前方”的意识;要坚持“三个天大”,始终把脱贫攻坚当作天大的事、使出天大的力、尽到天大的责;要厉行“三个一律”,对未完成任务的地方和部门,坚决实行“目标考核一律一票否决、有关领导一律就地免职、追责问责一律从重从严”。以严的要求、实的作风,打好脱贫攻坚“夏季攻势”,坚决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相|关|链|接

千年绸都:南充

南充位于四川盆地东北、嘉陵江中游,辖3区1市5县,人口760万,是四川省第二人口大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久负盛名的“绸都”,国家规划确定的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成渝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和川陕革命老区重要节点城市。2016年,南充GDP总量达1651.40亿元,列全省第5位,川东北地区第1位。全市共有A级景区18个,其中4A景区7个,阆中古城、朱德故里风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南充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南充是三国文化和春节文化的发祥地,三国文化、丝绸文化、红色文化和嘉陵江文化交融生辉,川北大木偶、川北灯戏、川北剪纸、川北皮影享誉中外,孕育了辞赋大家司马相如、史学大家陈寿、天文历法巨匠落下闳和忠义大将军纪信等众多历史名人。南充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朱德元帅、罗瑞卿大将、民主革命家张澜以及共产主义战士张思德均诞生于此。

南充是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兰渝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建成高速公路增至10条,通车里程位居全省第二,开通飞机航线增至12条,“一港三码头”开港营运,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目前,南充正在为实现“成渝第二城”目标而努力奋斗。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苏定伟

新闻推荐

3岁男孩街头迷了路 警民联手帮他找家人

本报讯(记者李然)一名3岁男孩在街头迷了路,好心群众发现后立即报警求助。11月1日,记者从蓬安县公安局获悉,男孩走失的消息一经发布,不少群众纷纷通过网络转发,帮助寻找男孩的家人。经过民警和群众的共同...

蓬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蓬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