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我的“三件宝”与《南充日报》

南充日报 2017-09-13 05:38 大字

□青海俊

俗话说,家有“三件宝”,时刻离不了。在我家中,就有这样“三件宝”:10多本《南充日报》剪报、三大本关于《南充日报》的资料和学习笔记、从警近20年荣获的7枚警功章。“三件宝”如今都摆放在客厅的大书架和自制的荣誉台上。30多年间,我搬过3次家,但每次事先都像“宝贝”一样将其收拾包装好、反复检查后,亲手将其一件件搬到车上,再一件件拿到新居。这一切,从不让老伴、儿女代劳,老伴还不时叮嘱儿女,那都是你爸的“宝贝”,千万不能乱动。

“三件宝”从不同时间、不同角度见证了我在南充日报社的领导、编辑和记者朋友的关心、帮助下走过的新闻宣传之路,凝聚了《南充日报》对我和广大通讯员无比关爱的深情厚谊,是我难忘而甜蜜的回忆,更是我前进的动力和人生的宝贵财富。

1975年,我还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小伙子,是蓬安县济渡中学的语文教师。我根据学校当时开展“忆苦思甜”活动的情况,写了一篇消息邮寄到报社,没想到很快见了报,虽然是一个“豆腐块”,却让我兴奋得一夜没睡着觉。我以此为起点,尝试写稿,虽然见报率不高,但每次编辑都要在百忙中给我回信。在回信中,既热情肯定文章的长处,又语重心长点明不足,鼓励我多动笔、多写稿,还随信寄来《南充日报通讯》供我学习参考。

1983年底,我调到市区机关工作,眼界更加宽阔,有了更多给《南充日报》写稿的素材,也有了更多当面向编辑和记者们请教的机会。1992年8月,当张山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勇夺射击双向飞碟冠军的消息传来,我马上赶到张山父母家中采访,同时采访了她的母校和培养她的市体校老师,很快写成《张山,家乡人民祝贺你》的通讯。当天晚上,编辑打来电话指点说,采访面较窄,还要扩大范围,进一步提高此事的影响力。我连夜重拟采访提纲,第二天,赶着采访了文化、体育、宣传及街道、乡镇的同志。文章见报后,张山的父母专程找到我说,张山十分感谢家乡的媒体和父老乡亲对她的鼓励和支持,决心要以更好的成绩回报祖国和南充人民。后来这篇文章获了奖,并被《南充日报四十年》收录进“好新闻篇目”,我也被南充日报聘为特约记者。

进入公安机关后,我主要从事公安宣传工作,与南充日报的联系更加紧密。在南充日报的大力支持下,市公安局在《南充日报》上开设了《每周警情公告》专栏,与《南充晚报》联合办起了《公安周刊》。这一在全国、全省公安宣传系统的创新举措,发出了南充公安机关“保一方平安”的强音,使更多市民了解公安、理解公安、支持公安。特别是对公安英模的宣传更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公安二级英模、“全国交警十大执法标兵”南部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李坤阳,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一等功获得者、高坪区公安分局浸水派出所民警屈国礼,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高坪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教导员李茂林,因公牺牲的嘉陵区公安分局龙蟠派出所民警覃正伦,用生命守护古城的“人民好警察”、阆中市公安局民警鲜大清等一大批公安英模都是在《南充日报》编辑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无不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我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安宣传干部、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7次荣立个人二、三等功。2005年还先后被评为全省、全国优秀人民警察。

2008年我退休后,写稿不多了,仍不忘初心,对南充日报的牵挂和思念之情更加强烈。《南充日报》也没有忘记我这个老通讯员。每次到报社,编辑部的同志都要与我共同探讨一些重大题材的写作,这一切使我心里倍感温暖,也燃起我再次拿起笔来的激情。“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期间,在报社领导、编辑指点下,我先后采写了《警徽闪耀在抗震救灾战场》《黑脸交警灾区显本色》《两民警冒余震押解逃犯穿越800公里“死亡通道”》等长篇通讯。这些文章见报后,在全社会引起了较大反响。2015年,正值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我了解到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章获得者、原营山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所长、89岁的孟宪文,回到老家东北后,在当地农村当好“编外警察”的动人故事,写成了《一个抗战老兵的坚守》,很快被采用。通过写稿,我看到自己没有老,是《南充日报》给了我一颗永远年轻的心,我还是这个温暖大家庭中的“一员”。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我自费订阅了一份《南充日报》,成为每天必读、必学的“功课”。从报上,我了解到国内外、省内外和全市的大事,并将其中的一些文章进行剪辑,同时还写下读报笔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百倍用心、千倍用力,带领全市人民打好“九场战役”,《南充日报》开辟的“苦干实干、快马加鞭、大力实施‘155发展战略’”“决战全面小康,全力***”“成渝第二城”等专栏专版,充满了强烈的时代感,十分鼓舞人心。使我们从中看到了南充新变化、新发展和美好愿景,听到了南充阔步向前的脚步声。

岁月改变不了我对《南充日报》的感恩之情。看到《南充日报》越办越好,我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我深深知道,《南充日报》已经融入到我的血液,成为我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当我翻开飘着油墨香的《南充日报》,都会眼前一亮,都要情不自禁为其点赞喝彩。

新闻推荐

网格化管理 增强秸秆禁烧管理力度

(周亮)“大家一定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采取青贮等环保的方法处理秸秆……”8月21日,在蓬安县开元乡场上,几名工作人员正在对农作物秸秆禁烧进行宣传。日前,该县水稻收割正在忙碌进行,为进一步加强秸...

蓬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蓬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