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巴蜀故事 弘扬巴蜀文化 川渝“两江文脉·红色巴蜀”文艺理论座谈会小记
本报讯 (记者 康建林)10月27日,川渝“两江文脉·红色巴蜀”文艺理论座谈会举行,来自川渝两省市的100余名文艺工作者,就两江文艺联盟、两江文脉、两江文化等展开讨论,并分享作品创作历程,交流创作经验,畅谈川渝两地文艺事业发展广阔前景。
“成渝两地,注定是一对打不散的‘小冤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谈及巴蜀文化差异、成渝文化共同时,巴南区农委调研员李华这样形容。李华介绍说,深厚的历史和人文底蕴造就了巴蜀文化的不同,巴音蜀调各有千秋,巴蜀文化在融合中从趋异走向趋同。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下,巴蜀各领风骚、美美与共。“川渝两地山水相连、历史同脉、文化同源、人文相通,希望加大文旅合作力度。”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副主席萧习华,则关注如何抵达文学的“第一现场”。“‘第一现场’的缺失,单纯的读与写,看上去很美,其实很浅薄、很轻浮。”萧习华说,只有投身于千姿百态的现实,才能不断赋予文学艺术真正的内涵。“要想抵达真正的现场,必须要用自己的神经末梢来感知。”在萧习华看来,人民大众是文艺的需求者,也是文艺的评判者,文艺创作的脉搏要时刻保持与百姓生活同频共振。
如何搞好新形势下的文艺工作,是南充市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杨林一直思考的问题。杨林表示,文联不同于其他部门和单位,在基层一级没有下属部门,因此,首先要强化组织建设,搭建基层组织机构,着力解决“抓无手”的问题,其次要拓展活动阵地,解决“根无地”的问题,最后要突破资金瓶颈,解决“炊无米”的问题,特别是要树立精品意识,伟大的时代应该有伟大的作品,因为衡量一位艺术家的成就,不仅是看作品数量,还得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精品,解决“大无力”的问题。
座谈会上,市文联还发布了川渝长江嘉陵江流域文艺联盟“两江文脉·红色巴蜀”文艺活动作品集《文学卷》《艺术卷》《论文集》。
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兵参加会议。
新闻推荐
“看嘛,打开水龙头,水就来了。烧开的水甜呀,喝着也放心。真是感谢检察官的努力和奔波。”盼了20多年,居住在半山腰的南充...
南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充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