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池百年书香梦
◎半米
“有福读书,无事静坐。”本下定决心在女儿结束高考前不外出,可南池书院宣传小视频里这句话让我有些动心。 视频里掩藏在青山绿树间的书院,黛色的青瓦书写着神秘,石阶上的青苔诉说着沧桑, 可爱的小女孩敲开土红色斑驳的书院大门,也敲开了我的心门。
七宝溪、藏珠山、七宝寺、龙台院、南池书院、果南桥……在等待出行的日子,这些美丽的名字成天在我脑海里盘旋,七嘴八舌向我诉说着各自的神奇传说。七宝寺和南池书院融为一体的建筑群,让我心向往之。
终于站在了藏珠山脚下, 起点是罕见的一圈一圈的圆形梯步, 仰头看着绿荫掩映下高高的台阶, 风静静地吹, 心跳声清晰可闻。 明清时代的石阶, 因树木茂盛, 人烟稀少长满了青苔。石阶一眼望不到尽头,犹如求学求真之路一般致远, 却又能够从浓密树木形成的隧道里, 看见前方出口处的光芒,看见以后的辉煌人生。
沿97级古老的台阶,一步一步拾阶而上,带着无比的虔诚。
半山腰上, 那一座始建于明朝的木牌坊上,小篆“七宝寺”三个字,虽不再金光闪闪,却一样闪烁着我的眼睛。也只有小篆这样古朴的字体, 才配得上这四柱三门重檐歇山式的木牌坊,也只有这古香古色的木牌坊, 才配得上这历史悠久的七宝寺, 也只有这见证过历史更替的南池书院, 才配得上这青山绿水间的诗书风流。
七宝寺始建于何年, 已无法考证, 只有一块残缺的石碑告诉我们,现存的建筑是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重修,那时叫做“龙台院”。它倚山而建,面向河流,坐北向南,采用传统的均衡对称布局。牌坊山门、前殿、大殿、文昌楼、魁星楼、南池书院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铺陈, 再与厢房、廊庑等相连接,形成封闭性较强的四合院式建筑群。 建筑群随着山势起伏,被绿水所环绕,与青山绿水树木竹林融为一体。西溪河独宠这山这寺这书院,在这里留恋地拐了一个弯,绕着藏珠山弯成了S形。 听说原来的藏珠山上的七宝寺三面环水,只是后来七宝寺中学移址到山脚下,为了修建操场, 将其中一方的河道遮掩起来,我们再也无缘看到三面环水的美景了。
传说七宝寺建筑群原本有七重宝殿,但现在尚存的只有五重。虽然分别修建于明清各个时期, 所有建筑样式和风格各有千秋, 但不管是抬梁式还是穿斗式屋架, 不管是单檐歇山式还是悬山式屋顶, 都一贯秉承庄重质朴的审美观念。我们到的时候,正赶上七宝寺建筑群维修, 所有的古迹都保护了起来,遗憾没能看清它的真实面貌,不过, 还是能从它的形制和规格中窥见它的美丽与不凡。 一根写有文字的房梁木、一块被时光磨润的石头,都向我们展示着它曾经走过的岁月, 都让我们唏嘘赞叹。
七宝寺名多有重复, 国内比较有名的在上海市闵行区, 松江畔陆宝山上,那一座七宝寺历经了1700多年风雨。历史总是惊人的巧合,那座寺院也曾办过学,也叫做七宝寺中学。所以较之龙台院、七宝寺,我更喜欢的是“南池书院”这个名字。
南池书院从清代乾隆七年 (公元1742年)算起,是南充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也是四川最大的书院建筑群。南池书院最初是由当地一位叫王灏的名士创建, 他从广东直隶连州知府任上解绶回家后,就倾其所有,开始办学。他将七宝寺后山削平两级, 修建47间房屋的书院, 奠定了前山寺庙后山书院的格局。时至今日,你也会惊叹王灏的深谋远虑,依山而建的南池书院,清幽雅静,远离了尘世和喧嚣。这种特殊的寺庙与书院的结合, 成就了南池书院的声名。
除了请当地名儒为师外, 王灏也亲自教授学生,培养出不少贤士英才,书院学生最多时达300余人, 在当地影响很大。后来,兴新学,本地廪生何淦侯先生创办了七宝寺高级小学(即原金宝乡高级小学)。
数百年来,从这里走出了太多有识之士,书香悠远名不虚传。
龙台院、七宝寺、南池书院,这个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国宝,将要打造成“一核一带八区”的书香小镇,数百年的书香将继续传承,我期待着再一次与它的相遇。我相信那一天,它会更加美丽动人。
新闻推荐
本报讯(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瀚誉文/图)昨(12)日,手机尾号为“1291”的市民李先生向本报新闻热线“2225777”反映,顺庆区...
南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充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