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镇牛角湾村驻村工作队队员何志强 六年坚守 帮扶村成了“第二个家”

南充日报 2021-03-23 04:53 大字

●杜成澄 刘菡

“我会一直坚守在这个岗位上,这也是我来这里的初衷。”嘉陵区曲水镇牛角湾村驻村工作队队员何志强说。

坚定的话语背后,是他6年来的坚守。

2015年7月, 何志强被选派到原水西沟村担任第一书记。3年任期结束时,他本可以回原单位工作,但考虑到对村里情况熟悉,他留了下来,加入驻村工作队,一直坚守至今。6年来,他吃住在村里,跑遍了村里的田间地头,这里已然成了他的第二个家。

走访村民 摸清村情民意

何志强至今还对第一次到村里报到时的情景记忆犹新:离场镇3公里的进村公路,有2.5公里是烂路。坐在车里,顺着颠簸的山路,映入他眼帘的是一片片荒芜的土地和路边的破旧房屋。最终,汽车在一间土坯房前停了下来,看着门前挂着的“村委会”牌子和室内陈旧的设施,何志强明白,这将是他接下来工作和生活的“战场”。

“刚到村里那段时间,我每天只忙一件事,那就是走遍田间地头,深入每个村民家中,与村干部和村民交谈,全面了解村里的整体状况、制约村里经济发展的瓶颈,以及村民的发展需求。”何志强说。很快,他就摸清了村里的大致情况:全村243户710人,其中贫困户26户97人,村上无办公室、文化室、卫生室、硬化路、集体经济;群众收入低、住房条件差、缺少生活饮用水……

要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首先从住改起。何志强挨家挨户征求村民意愿,部分村民虽然房屋破旧,但怕多花钱,不愿改造。苏明波就是其中之一,自家房屋已经垮塌,靠租房生活,仍不愿改造。何志强劝了几回,告诉他有危房改造资金,并帮助他解决困难,苏明波的思想才有了转变。最终,通过实施危房改造、土地增减挂钩等政策,村里新建住房62户、改建住房44户,让群众住上了安全、放心的住房。如今,一排排统一规划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乡间“别墅”分布在青山绿水间。走进苏明波的新家,宽敞明亮的房间里,家具一应俱全。

发展产业 助民增收

村子要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必不可少。何志强找到自己所在单位区妇幼保健院的领导,多方联系争取项目资金。“资金解决后,土地占用问题又成了新的难题。”何志强说,“大家都想修房、修路、修水塘。但规划中一旦占用自家田地,有些村民就不愿意了。那段时间,我们是反复上门做工作,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很快,村里不但修起了漂亮的文化室、卫生室,还修起了超过11公里长的村道路、产业路和便民路。

为了多渠道增加村民收入,村里积极通过多种途径发展各种产业。2017年10月,何志强通过多方努力,引来资金在村里建起了养猪场,吸引贫困户入股分红。如今村里的养猪场通风透气、宽敞干净,自动饮水设备、自动温控设施等标准化养殖设备一应俱全,年出栏生猪1500余头。同年,村里还建起了200余亩柑橘园。“1万余株柑橘树今年将结果,我们又多了一笔收入。”在柑橘园里务工的村民周明兴说。群众通过参与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和入园务工,收入不断提高。

几年的帮扶,村民早已将何志强当做了自家人。2018年8月,何志强在帮助村里清除路边杂草时,不小心被割草机伤到了左脚大拇指,造成了粉碎性骨折。村民知道后,先后前往医院看望他。特别是70多岁的周大爷,转了几次车,提着自家的鸡蛋来到病床前的那一刻,何志强感动得热泪盈眶。

看着村里一栋栋楼房整齐排列,一条条水泥路四通八达,山平塘碧波荡漾,产业园里果树郁郁葱葱……村民由衷感到高兴。“几年不在家,没想到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到村里还以为走错了地方。”外出打工的村民回乡后无不发出这样的感慨。

如今,村里的产业发展起来了,文化室、卫生室、健身活动场所有了,村道全部通到了户,群众收入提高了,生活越来越好。

新闻推荐

最高检赴南充市嘉陵区调研指导

本报讯(程乾杨晓娟许尔斌)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警务部调研组赴南充市嘉陵区检察院调研指导法警工作,调研组先后视察...

南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充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