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达人40年收藏 方寸之间寻找人生乐趣
昨(9)日,记者采访了解到,南充市民刘政从10岁开始收集邮票, 数十年来,他不但收集了很多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行的老邮票,还完整收录了1980年至2020年之间我国发行的邮票。这些邮票内容涵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风光、 民俗等各个方面。
耳濡目染 从小喜爱邮票
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刘政今年刚好50岁, 他从10岁开始收集邮票,至今已经40年了。“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从我开始记事起, 就与邮票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的父亲曾在当时的邮电局工作, 他很喜欢收集邮票。从小,我就看着父亲摆弄、收集一张张邮票。”刘政告诉记者,上世纪70年代末,当时小朋友几乎是没有玩具的, 所以他就将父亲收集的邮票当成了玩物, 看着一张张邮票上描绘着的不同图案, 他觉得既新奇又有趣, 一有空闲时间就会把玩父亲的邮票。
日子一天天过去, 转眼之间来到了1981年,父亲收藏的邮票他反反复复看了无数次已经不再感到新鲜,10岁的他开始渴望去见识更多的、 没有见过的邮票。“不同的邮票上印有不同的图案,在那个消息闭塞的年代, 观看邮票上的图案能够了解很多知识。”刘政告诉记者, 虽然每次使用邮票是单张的, 但是邮局每次发行邮票却是整本发行, 每本邮票包含了很多套邮票, 每套邮票又由多张邮票组成。
“同一套邮票,组合起来就是一个故事,比如《红楼梦》系列邮票,每张邮票凑在一起就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小故事。成套的邮票一定会有一个鲜明的主题, 或可能是历史文化, 也可能是纪念重大事件。”刘政告诉记者,带着那份对新鲜事物的渴望,他从10岁起正式开始收集邮票。
翻垃圾桶 只为收集邮票
邮票是需要钱购买的, 一个10岁的小朋友没有钱,那么如何去收集邮票呢? 刘政自然有他的办法。“那个年代相互传递信息的方式大多数是靠写信, 要传递信件, 自然信封上会贴着邮票。”刘政告诉记者, 很多人在收到信件后就会迫不及待地拆开, 拿出里面的信笺然后把信封随意丢掉。这些被丢掉的信封上就贴着邮票, 他就去捡这些被人丢弃的信封, 然后再小心翼翼地将信封上的邮票取下来。
“那些邮票毕竟是用过的,所以无论是邮票的成色, 还是完整度都不好, 甚至部分邮票都是残缺的, 因为这些邮票都是贴在信封上的,想完全取下来非常困难,常常被我不小心撕坏。直到现在,我却很怀念那种四处寻找废弃信封, 然后揣着一叠信封慢慢提取邮票的过程。” 刘政告诉记者,当年为了找废弃信封, 他常常在大街上翻垃圾桶, 还真在垃圾桶中找到不少邮票。 之后年纪渐渐大了,不仅仅是他,周围很多的同学也会写信、 收信, 都需要用到邮票。“十几岁的时候,就不好意思再去翻垃圾桶找废弃信封了。不过那时候学校很多同学都会收信,我就守在收发室,看到有人来取信,我就会主动向别人索要邮票。”刘政告诉记者,同学、朋友知道他喜欢收集邮票,也都会主动把邮票给他,渐渐地他的收藏越来越丰富了。
收藏路上 不断扩大见识
时光飞逝,走过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时代的变化, 集邮的概念在市民心中生根发芽, 南充也渐渐开始出现了成规模的集邮市场。“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 由于信息闭塞,除了面对面和信件沟通, 大家完全没有交流的渠道, 很多集邮爱好者只能靠着人与人之间口口相传的小道消息, 用打听的方式找到另一名集邮爱好者, 然后互换邮票增加自己的收藏。”刘政告诉记者,在1992年前后,就在顺庆区人民中路渐渐形成了成规模的邮票交易市场。
出于对邮票喜爱,刘政成为了南充最早进入邮票市场中的一员。“有了市场, 邮票流动起来了, 这时候我才发现和全国的邮票收藏者比起来, 我手中这点邮票的数量真的是太少太少, 自己也仅仅算一个邮票爱好者, 都不能算是专业的邮票收藏者。”刘政告诉记者,于是他就在人民中路的邮票市场里摆摊, 每天搭个小板凳坐在小摊前收售各种邮票, 用收售邮票赚到的钱去收集更多的邮票,不断扩大自己的见识。
同时, 刘政还不间断地前往成都、重庆,到当地的邮票市场去“淘”邮票。“成都、重庆的集邮市场规模更大,流动的邮票更多,其品相也更好,即使不交易,就算只是看看也能增长不少见识。”刘政告诉记者,40年来他不仅收集到了很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行的老邮票, 更是集齐了1980年到2020年这40年之间国家发行的所有邮票, 这些邮票用方寸之间浓缩了40年国家发展的点点滴滴,可谓一部社会发展的缩影。
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瀚誉 文/图
新闻推荐
一家汽车服务公司以贷款不押车、不看客户征信、有车就贷为诱饵,吸引客户向其贷款。一旦签订合同,稍有“违约”,便被要求...
南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充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