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家杨麾 镜头讲述南充故事

南充晚报 2021-01-04 00:57 大字

从农村走进城市的双胞胎兄弟、从乡村学子成长为都市白领的女孩……“每一张图片, 记录的都是历史。”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原南充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杨麾告诉记者,40多年来,他将自己的镜头对准嘉陵江畔的老乡们,用镜头“讲述” 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

坚持摄影40多年

杨麾和摄影打交道已40多年, 他走遍了川东北的山山水水, 用手中照相机记录着家乡的变化。 从一个渡口到另一个渡口,从城市到山村,从一个故事到另一个故事。 翻看杨麾拍摄的作品, 张张都洋溢着乡土的气息。

时针拨回到1974年,杨麾从原南充医专(今川北医学院)毕业后, 被分配到卫生单位负责宣传工作。因此,杨麾很快接触到照相机, 他的业余摄影创作也由此开始。

在杨麾的镜头下, 有赵家沟的村姑, 也有龙门码头揽客的女船主, 还有从农村走进城市的双胞胎兄弟……杨麾告诉记者:“我用40多年时间,拍摄了许许多多乡亲。 有的从农村青年成长为江上驾长, 有的从守路边小店成为经营品牌木门的老板。 他们的一 言一行、 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的心。”

由于喜欢摄影, 杨麾获得了第十一届中国摄影金像奖, 被熟悉他的乡亲们称为“乡土摄影家”。

镜头定格嘉陵江畔

杨麾拍摄最多的当属嘉陵江沿岸码头上的情景: 捣衣的浣纱女、 艰难行走的挑夫……这些史诗般的图片, 记录了嘉陵江沿岸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变化, 上万张图片最终汇聚成《我的嘉陵江》一书。

在该书的图片中, 杨麾拍摄了任启芬一家不同时期的4张图片。 那是1988年4月的一个周末, 杨麾乘坐木船登上了嘉陵江江心的下中坝,时年26岁的任启芬住在村口的大沙包上。“当时的她在岛上种菜,每天划着小船到城里售卖, 丈夫在江边采石场工作, 夫妻两人每天收入四五元钱, 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杨麾告诉记者,这次经历让他燃起了跟踪拍摄、 记录任启芬一家生活变化的念头。

30多年来,杨麾用镜头见证了任启芬一家从茅草屋搬进面积200多平方米的砖瓦房, 然后住进城区高楼的经历, 并用镜头定格下了一幕幕珍贵的画面, 这不仅是任启芬一家人30多年的生活变迁史, 也是南充这座城市的发展史。“我希望在我的影像中,人们能读懂画面中每个过往的人、每件过往的事。”杨麾说。

采访结束时,杨麾告诉记者,他将继续立足本土, 用传统的纪实手法和画面语言, 去讲述川东北发生的每一个精彩故事。

杨麾/供图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文秀佳/文

新闻推荐

元旦假期不歇工 城建项目建设忙

本报讯(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伍罗文博)节日不歇工,工地度元旦。1月3日是元旦小长假最后一天,室外天寒地冻。清晨6时许,在...

南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充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