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电蚯蚓建议已报送全国政协

四川农村日报 2020-12-01 06:32 大字

《电蚯蚓机:捕了蚯蚓伤了土壤》追踪报道

□本报记者 杨勇 唐小未

11月12日,本报乡村热线栏目推出《电蚯蚓机:捕了蚯蚓伤了土壤》系列报道,聚焦电蚯蚓机走俏电商平台、公益组织提起公益诉讼、电蚯蚓案庭审抗辩等焦点,引发社会各界持续关注。目前,该案尚未判决,但围绕用电蚯蚓机捕捉蚯蚓是否合法、如何为电蚯蚓现象构筑起法律与道德双重底线的讨论仍在持续发酵。

绝户式捕杀蚯蚓会影响土壤生态系统

“电蚯蚓电子诱捕装置大规模、无差别捕杀蚯蚓,这本质上是一件破坏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破坏土壤生态系统完整性、盗窃公共资源的行为。”广东是电蚯蚓机泛滥的“重灾区”,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陈能场持续关注电蚯蚓现象。

早在今年6月,陈能场在接受广东电视台采访时,就谈到电捕蚯蚓对土壤的破坏,有必要曝光和制止这一行为,甚至有必要依法进行处理。“期待在电蚯蚓案的公益诉讼中,判方能充分认识到蚯蚓在生态系统特别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为制止这种破坏行为做出正确的判决,同时期待公益诉讼的结果能对公众有教育作用,让公众对蚯蚓的生态功能有进一步认识。”

“有人把蚯蚓叫做‘生物耕耘者’,它能疏松土壤,有提高通气性、透水性,让作物、植物根系更健康生长的作用。另外,它也有很多隐蔽的功能,可分解有机物,在平衡食物网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果蚯蚓缺失,食物网结构的功能和稳定性会遭到严重破坏。”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刘满强认为,用电蚯蚓机绝户式捕杀蚯蚓会影响土壤生态系统。

“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离不开蚯蚓黄鳝,只有保护好它们生态链才完整有效,因此整个社会都应重视和禁止滥捕蚯蚓现象。”农业推广专家范虎分析,滥捕蚯蚓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监管办法,长此以往,土壤质量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难以得到保证。他利用南充市政协委员的平台,向省政协提交社情民意,建议参考《野生动物保护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禁止电鱼毒鱼等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关于野生环境下蚯蚓的保护办法,让蚯蚓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核心就是要通过制度设计,对电蚯蚓行为进行刚性约束。”范虎说,让他高兴的是,省政协采纳了他《应重视和禁止滥捕蚯蚓现象》的建议并已报送全国政协。

要高度重视各种猎捕工具

“一定不要把这个物种搞成濒危,我们才去保护。关注电蚯蚓机这件事,是希望大家能够敬畏自然。”山东大学生态环境损害鉴定研究所教授高振会说,蚯蚓对土壤的作用众所周知,尽管在(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里,没有蚯蚓的一席之地,但它是益虫是大家公认的。

高振会的观点得到不少专家的认同,也有不少专家呼吁:不能等到蚯蚓真的成为濒危物种时才去保护,政策是可以修正和完善的,只要是有益的,不管昆虫也好,其他动物也好,均需普遍保护。正如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杨朝霞所言,“对于野生动物,既要保护纳入名录的野生动物,也要保护没有纳入名录的野生动物,要在重点保护原则(保护纳入名录的野生动物)的基础上,添设普遍保护、底线保护的原则。”

“除了明确的法律规定之外,我们还要关注公序良俗和常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马勇说,蚯蚓是一个对生态环境很有益的生物,这是常识,如果不对其合法性进行界定,普通群众难以分辨。现在网上大量公开地售卖电蚯蚓机,在这些方面不予以监管,以漠视的方式进行认可,这就把涉嫌违法的行为“默认”成合法行为。

马勇说,电蚯蚓机与其它非法捕猎的工具类似,在电商平台越来越发达情况下,各种类型的猎捕工具名目繁多,却很隐蔽,这个类型的案件的重要性就越来越突出。不知道以这个案例来看,这类问题的答案会是怎样?(中国绿发会对本文亦有贡献)

新闻推荐

取暖的方式

□廖天元(南充)“小雪”节气一到,气温就开始断崖式下降,如果恰逢下雨,风雨中忘穿秋裤的滋味,绝对比望穿秋水的滋味长得多。街上...

南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充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