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区社区治理的探索与启示 南充市顺庆区东南街道桑园路社区的调查
◎李韵 吴俊蓉
桑园路社区位于南充市中心城区,隶属于顺庆区东南街道,是南门旧城改造后的拆迁安置社区,社区成员构成复杂。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社区自身面临办公无阵地、工作无力量、效能无保障等诸多困境,甚至一度呈现出环境脏乱差、邻里纠纷多、居民投诉多、治安状况差等乱象,社区治理面临巨大压力。为此,东南街道在顺庆区委、区政府带领和支持下,与桑园路社区一道,修建了办公和群众活动场所,将党建工作嵌入社区治理工作之中,突出群众主体作用,让全体居民共享自治、法治、德治成果,成功探索了“三大三红三百”的基层治理模式。目前,社区呈现出居住环境好、社会风气好、群众满意度高的良好状态,先后获得“南充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南充市文明社区”等荣誉。
桑园路社区治理的成功探索
(一)建立大党委、大统战、大网格,实现平台融合。一是组建“大党委”,增强领导力。在区委、街道党工委指导下,组建了从社区党组织到居委会、网格党支部、院落党小组、楼栋党员中心户的纵向党建体系,建立了联席会议及相关制度,形成了“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服务共办”的区域党建大联盟。二是构建“大统战”,画大同心圆。 在区委统战部、 司法局、团委、妇联、关工委指导和支持下,建立了社区青少年活动站、 少年成长营、儿童之家、夕阳红俱乐部、残疾人康复站、 法律服务中心和文体活动中心,采取购买服务、清单管理方式引入4家新社会组织和5家新经济组织,以民主议事、公益行动、按需服务的方式,就近就地为社区老龄、青少年和残疾人提供精准服务。三是构建社区“大网格”,实现精准管理。根据楼栋分布和居民入住情况,成立了三个小区网格党支部, 选取为人正派、热心公益、群众威望高的居民担任网格安全信息员,实现对网格内居民全方位、全天候、零距离动态管理和服务。
(二)培育“红袖标”、“红马褂”、“小红帽”,实现力量聚合。一是组建“红袖标”,强力保平安。整合驻辖区的公安民警和辅警、小区物管保安、居民义务巡逻员等,组建“红袖标”平安守护队伍,开展区域联防、楼栋值守、邻里看护、平安互助行动,形成联建、联管、联防、联打高压态势,使辖区环境清静清爽、和谐安定,提升居民的居住满意度。二是组建“红马褂”,高效化民怨。整合社工、居民小组长和党小组长组成“红马褂”网格员民情收集队伍, 常态化进院落、进小区、进楼栋收集民情民意、宣传政策法规等工作,改变过去“舆情天天有、问题堆成山、上班就接访”的局面。三是组建“小红帽”,定期有关爱。整合社会组织、高校志愿者,组成“小红帽”志愿者服务队伍,定期开展留守儿童晚辅、孤寡老人关爱、抗战老兵慰问等公益服务进小区活动。
(三)借力百姓大讲堂、百姓大舞台、百姓小茶馆,实现资源整合。一是开办“百姓大讲堂”,传播新风尚。整合辖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党员干部、 正能量群众和民间文艺团体等,开办“百人说百事、讲百话、道百理”的百姓大讲堂,让大家共同分享遵纪守法、孝老爱亲、邻里互帮、奉献社会等身边人、身边事。同时,将社区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张贴在社区文化墙上,使居民孝老尊亲、关爱子女、邻里相助蔚然成风,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思想觉悟不断提升。二是开展“百姓大舞台”,奏响主旋律。依托群众性文艺团队,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积极传承红色文化、传播中华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走进“百姓小茶馆”,传递正能量。将“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触角延伸至广场、小区、茶馆,社区干部和“三红”队伍成员利用闲暇时间,与居民拉家常、嘘寒问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居民把他们当作贴心人,愿意将社区的情况和自己的困难向他们诉说。组织“两代表一委员”开展民主议事活动,引导居民自治,协调处理群众身边急难愁盼的事,形成和衷共济、团结共事的良好氛围。
桑园路社区治理的有益启示
(一)桑园路社区治理“三大”体系架构充分彰显了党的建设工作在其中的核心作用。
纵向看,从区委区政府、街道党工委、 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 网格党支部、院落党小组、楼栋党员中心户,党的建设是贯穿基层治理的中轴线。横向看, 无论是在由社区大党委、 大统战、大网格构成的三大平台中,还是在由社区党委、机关单位党组织、“两新”党组织构成的同级组织体系中, 社区党委始终在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桑园路社区治理的纵横交汇点,就是党的领导。在桑园路社区治理中,党的领导发挥的核心作用, 强调政府在治理中的重要性和地位。
(二)探索政社互嵌基层治理秩序构建的实践之策。
桑园路社区治理“三红三百”构建了政社互嵌的基层治理的主体和载体,回答了谁来治理、如何治理的问题。“三红”队伍组建了政社互嵌的治理秩序构建的主体, 构成了以民治辅助政府治理的辅助系统。“三红” 队伍组成人员包括社区干部、 公安机构辅助群体组成和新社会组织构成自愿性服务群体。 前者连接政府与基层民众,起到乡村(基层)公共资源分配和社会秩序维护的功能和作用,是政府倚重的辅助治理力量。 后者是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成长起来的,是政府的延伸。“三红” 主体充分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调动了最大多数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三百” 活动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形式,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活动的同时, 提高了群众的思想觉悟, 丰富了政社互嵌的基层治理模式。
(三)推动了传统社区向现代社区的整体转型。
中心城区拆迁安置社区是最早开始城市化的区域,又是最难彻底城市化的区域,一直以来都是社会治理的难点问题之一。从宏观的社会视野观来看,拆迁安置社区是乡土文明与城市文明碰撞的物质烙印,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的必然产物。 从理性经济人的视角来看,在就业与收入差异存在的情况下,部分低收入群体会自动流向城市中的资本与消费低地,拆迁安置社区的长期存在是社会群体自发的经济选择结果。推动这一特殊区域的有效治理不仅有利于小区自身的和谐稳定,更有利于加快实现我国社会整体的现代转型。
桑园路社区治理实现了两大转变,即由区域性的社区服务转变到整体社区服务, 由政府主导的社区建设转变到整个社区共同参与。 过去, 基层政府大包大揽不仅难以协调居民的多种诉求,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激化社区矛盾。“三大三红三百” 治理模式既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 又调动各方的积极性,较好地协调各方关系, 间接地培育了社区居民的公共理性。 传统社区人们主要因血缘远近而建立起亲疏关系, 家族自治和乡绅治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桑园路社区, 成分复杂的居民因为亲缘关系弱化而获得更多自主决策的思想空间,“三大三红三百”治理模式也给了他们更多的实践空间, 居民的自治意识、协商民主意识逐渐增强, 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作者李韵系中共南充市委党校教务处处长、吴俊蓉系南充市顺庆区委党校高级讲师)
新闻推荐
“印象嘉陵江”湿地公园两座浮桥力争今日完成组装浮桥上看风景,约吗?
本报讯(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瀚誉)“国庆、中秋节期间,‘印象嘉陵江’湿地公园肯定很热闹,我想带家人去玩玩。”9月27...
南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充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