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川东北地区党报共商媒体融合发展大计

南充日报 2020-09-15 03:52 大字

四川省报业协会理事长余长久

发挥党报优势 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

近年来,地市州党报在媒体融合上先行先试,创造了先进经验,成绩突出、态势良好、优势明显。但总体来看,媒体融合仍面临重大挑战,要发挥党报优势,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加快构建网上网下、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阵地,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促使新媒体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同步增长。

要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抓住“人才”和“体制机制”两个关键。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坚持目标导向,根据全媒体不同类型的能力模型,确定相适应的培养模式和培养路径,有效地快速弥补全媒体人才的严重短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坚持问题导向,结合自身实际,找准存在的具体问题,不断完善人事及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人才能进能出、收入能升能降、干部能上能下等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同工不同酬等问题,形成行业优势,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增强融合发展的原动力。

要紧紧围绕影响力和竞争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新型主流媒体,既包括改革转型后的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也包括具有强大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兴媒体。要坚定实施以新媒体为中心的深度融合整体转型,让主力军进入主阵地,发挥党报优势,让纸质媒体、电视、互联网媒体一体化运作,加速推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要加快构建网上网下、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阵地。党报要充分发挥舆论优势,既要巩固好党报这个“官方舆论阵地”,又要建设好依托网络空间的“民间舆论阵地”,让其合而为一。要积极探索互联网内容聚合平台的建设路径,建立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按照网络传播的特点,考虑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争取舆论引导的主导权。

要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在建设上下功夫,建立以内容为根本、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体系。坚持结果为导向,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南充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南充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杨雨龙

创新创造 拼搏拼争 追求媒体融合效益最大化最优化

近年来,南充日报社主动改革创新,全力融合转型,着力构建全媒体传播新格局。目前,以国家一类新闻网站———南充新闻网和南充日报社新闻服务客户端南充见APP为基础,打造出拥有30多个新媒体,涵盖报纸、网站、客户端、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用户总数突破600万的立体化媒体矩阵。2017年至今,获得中省新媒体项目创新、党报媒体融合等奖项150多个。

求新求变,建立融合新格局。整合县级融媒平台、文明实践平台、服务用户平台“三大”平台,努力放大融合功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技术为支撑、以内容为根本、以终端为目标“四大”理念,找准融合定位。创新市县共建、市县共享、市县共管、市县共用、市县共利“五大”机制,拓展融合空间。突出“一朵云”“一平台”“一主端”“一中心”“一张网”“一键通”“六大”重点,提升融合能级。打开内部通道、市县通道、媒体通道、部门通道、外宣通道、发展通道、个人通道“七个”通道,扩大融合半径。

适度统筹,打造融合新优势。报社牵头推动全市融媒体中心建设,建立全媒南充大数据平台,为各县(市、区)融媒体中心无偿提供完整的软件平台县级融媒APP,打造区域性生态级融媒品牌。与技术公司合作,形成集中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技术保障,同时集中培训、调度全市新媒体中心的技术力量,有效提升技术服务水平和实效。整合资源,市县两级共享新闻资源、用户资源、技术资源,扩大了舆论场、开拓了市场,为广告经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优化管理,南充见APP平台打通从中央到地方到用户的宣传通道,打破了市与县、县与县之间的壁垒,将其建成经营发展的新型平台,有效提升宣传效益、发展效益、经营效益。

立竿见影,实现融合新效果。坚持内容为王,通过精心策划、精心采写,多条稿件产生了集群引爆式的宣传效果。南充见APP让市县两级媒体资源共享、优势共享、技术共享,深受南充本地用户青睐,用户数不断刷新。南充见APP用户的快速增长支持了流量红利的产生,吸引一些公司主动寻求合作。目前,南充见APP已签订和实施经营合同500多万元。

广元日报社社长 李斌

立足实际 循序渐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

多年来,广元日报社始终把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作为重点工程,在内容生产、平台打造、传播形式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媒体融合取得了一定成绩。

破除思维迷障,凝聚共识。在全员参与、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立足自身实际,确立了优化管理达到内部资源合理配置,循序渐进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改革思路,并形成了媒体融合改革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建成服务于各媒体的“一次采集、多种生成、移动优先、多元传播、多平台互动”的全媒体采编审发平台、全媒体内容生产运营服务平台,建成集文字、图片、影像、音频等于一体的数字数据库,实现将报纸、网站、客户端、微博、微信等多种渠道的采编、发布融为一体,图片、音视频、文字综合编发,实现报纸、网站、“两微一端”等通过手机终端快捷完成采编审发业务。

推行渐进改革,蓄积动能。提升报纸定价和扩大发行量,争取政策支持,2019年发行量由原来的3.8万份增至7万份,为后续改革提供了坚实支撑。裁撤冗员减轻发展包袱,解聘不适应融合发展的员工,启动晚报改革,精简人员,进行传统媒体向融合媒体发展的试点工作。直面期盼激发干事激情,解决职工关心的具体问题,营造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浓厚氛围。

坚持内容为王,做好主业。深化“四力”教育实践,鼓励编辑记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创作接地气、沾泥土、带露水的好新闻。积极探索融合媒体的内容生产路径,加大“中央厨房”建设力度,建公众号、做短视频、开发手机客户端,积极适应和追赶新媒体文本和视频创作的新趋势,产生了多篇“10万+”文章及点击量过千万甚至上亿的视频作品。

重视新兴技术,培养人才。强化设备技术支撑,密切跟踪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制定了广元日报社融媒体建设技术方案,首批投入120万元资金,实现流程再造,建立“看广元”手机客户端,同时,注重完成设备的更新换代。健全完善组织制度,对整体组织架构进行重塑,形成了编辑中心、采访中心、新媒体中心为主体的“中央厨房”式内部架构方案,并对绩效分配机制进行深度改革。选拔培养专业人才,一方面到专业大学招聘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选送骨干记者参加专业培训。搭建平台支持创业,成立全媒体经营部,支持有志者开辟战场,为报社创收。

达州日报社社长 何南观

稳住阵脚 苦练内功 着眼长远

媒体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面对媒体融合的时代浪潮,达州日报社稳住阵脚、苦练内功、着眼长远,强力推进改革,提高办报质量,推行“采、编、播、管”改革的落地落实落细。同时构建起“两报”“两网”“两微”“两端”的现代立体媒体格局,入驻国内新媒体各大平台,加大转型理念和技能方面的培训,稳住传统的读者群,推行“立体营销”理念,增强报业抗风险能力。

在看到媒体融合发展成果的同时,也要看到未来发展的方向,未雨绸缪,着眼长远,布局报业的多元化发展。接下来,达州日报社将从人才和市场两方面着手,增强报业抗风险能力,提升报纸质量,布局发展新产业,为报业多元化发展奠定基础。

积极引进年轻人才,完善人才结构。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达州日报社党委把人才工作放在第一位,制定了一个“五年引才计划”,即每年从高校和社会引进10名应届和往届全日制本科及以上的优秀大学毕业生,以年轻化和专业多元化为着力点。连续的引才行动,使报社采编和经营一线员工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都得到了科学的优化调整。而“五年引才计划”还将继续进行,持续为报社引进新鲜血液,丰富人才层次,完善人才结构。

应对市场变化,布局新的产业,为报业的多元化发展奠定基础。达州日报社深化改革,完成广告、发行、印刷的事改企工作,并建立了现代化的企业运行制度。同时,围绕读者服务,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成立了报业旅行社和巴山万家电商公司,并践行报社党委“立体营销”理念。此外,达州日报社主动作为,将报业的转型发展融入当地文化事业建设,经过多方论证、考察,一个以现当代绘画艺术为主体的文化创意园区“515艺术创窟”应时而生。依托这个阵地,酒店餐饮业、会务会展、拓展培训将成为达州日报社的一个重要经济增长极。

巴中日报社总编辑 张大梁

加快党报媒体融合发展步伐 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加快党报媒体融合发展是一项重要的历史使命。面对党报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巴中日报社逐渐形成以报、网、端、微、号,外加户外大屏的全媒体传播矩阵,同时以掌上巴中APP为载体,建立了媒体平台,并加强与新华社、川报观察等中央、省级媒体的合作,借力扩大影响。今年以来,已有上千条稿件分别在新华社、学习强国、川报观察等平台推广发布,浏览量达到“100万+”的超过10条、“50万+”的超过百条。

下一步,巴中日报社将加快推动“主力军”挺进互联网这个“主阵地”,加快党报媒体融合发展步伐,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在机构上融合。大力推进报社改革,大幅减少传统媒体的管理机构、层级和人员,大大增加采编岗位,将在岗位总量内继续压缩后勤管理岗位,增加新媒体中心岗位,并对新媒体中心的现有岗位进行重新设置,确保能够出新出彩。

在制度上融合。通过改革,巴中日报社基本实现了“变固定用人为合同用人,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并修订了记者、编辑、新媒体人员绩效考核办法,媒体融合的意识逐渐增强。接下来将从制度上着力,特别是在绩效考核中继续向新媒体中心倾斜,进一步打通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稿件采用、人员管理、效益核算、绩效考核等方面的障碍。

在人才上融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把现有的编辑、记者送出去培训,加快培育全媒体人才,同时持续引进人才。接下来将持续引导所有编辑记者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同时,加快培养互联网思维,不仅要探究真相、表达观点、传递价值,更要学会理解技术、使用技术、驾驭技术,加快向全媒体编辑记者转变。

在平台上融合。把融合的重点聚焦到掌上巴中APP上,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坚持内容为王,加强APP的升级改造,增强服务功能,加强与用户的互动,进一步增强掌上巴中用户活跃度和黏性。

广安日报社总编辑 高志坚

深度推进媒体融合 提升党报主流价值

媒体转型不是简单的转移,媒体融合也不是简单的合并。2019年,是广安日报社确定的媒体融合发展年。这一年,报社在顶层设计、创新管理、平台建设、构建全媒体生态圈上做文章,探索出以纸质媒体、桌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视频制作播出、户外媒体等五大传媒业态为主体,以“两报”、一网一端、“两微”一屏等“七大端口”为发布平台的新型传媒群,开发使用“賨闻@云·全媒体中央信息厨房”,打通了平面媒体和移动互联网融合的技术通道,提升了党报主流价值,促进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极大提升。

坚持移动优先和短竖视频两大发展战略,建设新媒体平台,打造移动传播矩阵。广安日报社顺应全媒体生产形势,发挥党报“压舱石”的优势,做大做强新闻客户端、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手机报、移动视频等移动客户端,实现纸媒和移动客户端内容互通,形成载体多样、渠道丰富、覆盖广泛的移动传播矩阵。创新新闻产品形态,注重内容生产,重点在“准”“新”“微”“快”上下功夫,注重策划、深挖广安新闻富矿,制作的新媒体产品《从“芒果书记”到“柚子书记”》在天下广安APP首推后,经各大网站推送阅读量达到“1000万+”。

重构全媒体生态圈,壮大用户群。媒体融合发展为党报“跨界”涉水文化惠民和产业培育提供了条件,又反哺党报影响力、传播力提升,广安日报社重点打造的“网络春晚”线上线下新闻社会实践、文化品牌培育活动已顺利举办四届,通过“网络春晚”这个不断延伸的平台,形成“网络春晚365”“文化惠民1+N”特色文化常态活动项目,也在活动中提升发展用户群,聚合了品牌效应。2020年广安市第四届网络春晚单场演出访问量和阅读量“300万+”,形成广安“现象级”群众文化活动,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目前,广安日报社在内容生产上做了大量文章,但技术短板问题突出。下一步,将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努力建设具有影响力传播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新闻推荐

滨江中路“电子眼” 今起全部启用

9月15日起,启用滨江中路新增“电子眼”,抓拍的交通违法行为有:闯红灯、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违反禁令标线、机动车占用非...

南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充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