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瘫痪丈夫,务农打工养家这个女人不一般

南充日报 2020-05-08 00:31 大字

●黎涛

俗话说“久病床前见真情”。在顺庆区华凤街道王家沟村6组,有位好媳妇赵群英,在丈夫遭遇不幸残疾瘫痪后,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家庭的重担,不离不弃照顾丈夫31年,将儿子抚养长大成人。她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

丈夫意外致残 她不离不弃

近日,笔者在该村村委会主任王冬文的带领下来到赵群英家,只见她家门前绿树成荫,树下有几只鸡正在觅食,屋内屋外干净整洁,她的丈夫王先勇正在轮椅上休息。

“先勇,你老婆呢?”王冬文问道。

“她在工地干活,中午要回来吃饭。”王先勇回应道。

时光回溯到1988年,23岁的王先勇和赵群英结了婚。那时,王先勇身体健康,在外打工赚钱,家里则由赵群英操持,日子过得清苦却也幸福。

然而,好景不长。1989年,王先勇在下矿井工作时发生了意外。“刚下井十多分钟,矿井就塌了。”王先勇回忆道,泥土和石块很快把他淹没了。醒来时,他发现自己躺在临汾一家医院的病床上。

临近中午,赵群英回到家中。

“群英,喝点水,歇一下。”王先勇赶紧招呼妻子休息一下。王先勇说,多亏了体贴的妻子,不然当年出事的时候他就不想活了。

实际上,当年在医院时他感觉什么都完了。怕妻子担心,他并没有第一时间将受伤的事情告诉妻子。“王先勇在煤矿出事了,很严重,多半要瘫痪……”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没过几天,王先勇受伤的消息就传回村里。当时儿子还不足1岁,赵群英把孩子放在亲戚家就去了临汾。

到了临汾,看到病床上的丈夫,赵群英强忍住不让泪水流下来。医生告诉她,王先勇这种情况估计永远也站不起来了。“那一刻我感觉天塌下来了。”在医院住院一段时间后,赵群英冷静了下来,决定带丈夫回老家治疗。半年后,王先勇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却落下了残疾。医生告诉赵群英要做好终生照顾丈夫的心理准备。她说:“只要丈夫有一口气在,这个家就是完完整整的,我会一直照顾好他。”

把丈夫接回家后,赵群英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给丈夫刷牙、洗脸、擦拭身体。还要花上一个多小时为丈夫换药、按摩。31年来,在赵群英的鼓励和精心照料下,王先勇渐渐走出了“阴霾”。如今,王先勇已经可以实现基本的生活自理,有时候在赵群英的搀扶下还能勉强站起来。

脱贫致富 她不等不靠

这些年,赵群英为这个家操碎了心。家中的顶梁柱倒了,一家老小都没了依靠,她毅然担起了养家的重任。“当时有人叫我离开这个家。如果离开,生活应该不会这么苦。但我一看到丈夫、孩子那无助的眼神,就于心不忍。我不能走,若我真走了,这个家也就毁了。”

早些年,家里的全部收入都来自务农,日子过得很清苦。每年农忙时节,赵群英就像男人一样甩开膀子,在地里干活,手上满是老茧,皮肤越来越黑。“家里的人都望着我,我多干点活,日子就好过点。”赵群英说,既然选择了撑起这个家,就应该无怨无悔地付出。

“照顾丈夫,同时也要赚钱养家,王先勇的媳妇不一般。”在邻居王先木的眼中,无论是种地还是打工,赵群英比村里有些男人都厉害。

有的事情赵群英也无能为力。2008年“5·12”地震之后,家中老宅成了危房,当时本就负债累累的家几乎陷入了绝境。

这时候,王家沟村村委会为她送来了希望。通过政策兜底,王先勇一家修房子补贴了3万元。此外,王先勇一家被确定为低保户,2014年,又被识别为精准贫困户,村里还为赵群英安置了公益性岗位,每年有6000元工资,让一家人看到了希望。

“她一个人撑起这个家非常不易。”王冬文告诉笔者,尽管赵群英遭遇困难,但从来没有给别人添麻烦,村里也尽可能地给她提供帮助。2017年,赵群英一家成功摘掉了贫困“帽子”。

“现在好了,娃娃也成家了,在党委政府的帮扶下,在自己的努力下,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紧握着丈夫的手,赵群英坚定地说。

新闻推荐

ETC认证已失效?小心!别上当了

按照全国统一安排部署,自2020年5月6日零时起,经依法批准的收费公路恢复收费(含收费桥梁和隧道)。不少市民得知该消息后,很...

南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充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