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校园里文学社众多,通过创办社刊举行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爱上阅读推开文学大门 拥抱诗意人生
●本报记者 谯灵敏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南充市不少小学、初中、高中及驻市高校里都设有文学社,有的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有的摩登现代、崭露头角。文学社不仅帮助学生打开了文学大门,还为校园增添了书香。
1 乡村学校文学社 点亮孩子写作梦想
南充市长乐初级中学,经历了“超长假期”的学生们已陆续回归校园,琅琅书声再次回响。2019级语文教师杨明星刚刚结束一天课程,才下了讲台又立刻“钉”在办公椅上,认真翻阅一摞摞刚交来的稿件。
“这些都是学生们刚交来的,其中写得好的,下期《螺溪河》将会采用。”自2000年螺溪河文学社创办以来,杨明星便一直担任社刊《螺溪河》主编,至今已经20年。
“回想当年,螺溪河文学社创立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杨明星回忆,南充市长乐初级中学是一所农村学校,受经济条件限制,许多同学的文学梦无法起航。基于这一情况,2000年秋季开学,学校语文教研组创立螺溪河文学社,社刊《螺溪河》应运而生。文学社以螺溪河命名,意在引导社员关注家乡。历年来,该文学社共发展社员2200多名,创编社刊《螺溪河》130余期,刊发学生习作6000余篇,在各类报刊发表作品400余篇,参加全国、省、市征文比赛500余篇作品获奖,2005年螺溪河文学社获“中国百佳校园文学社团”称号,2014年6月加入意林中国知名中小学文学社团联盟,并被授予青少年作家培养基地。
今年,受疫情影响,学校延迟开学,但社刊《螺溪河》却照常刊印。记者看到,在杨明星办公桌的另一边,放着近两期出版的社刊,时间分别是3月和4月。“社刊坚持一学期印4期,自创刊以来从未停刊,疫情期间也不例外。”杨明星告诉记者,每期发表优秀习作39篇,潜移默化之中学生们也养成了积极写稿、主动投稿、阅读好稿的良好习惯。
“学生读书、思考和写作已成为我校一道靓丽的风景。”南充市长乐初级中学校长张应龙说。
“该启碇了,抛锚已久的小船。螺溪河已桨声欸呀,伴你一道又一道行程。穿上昨天梦的衣裳,做一名水手吧,摇醒满河的心事,把明月与清风的睿语写进每一片书签……”《螺溪河》创刊号卷首语上这样写道。点亮学生的文学梦,这是《螺溪河》的初衷,也是20年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
2 文学浸润心田 开启校园诗意生活
西华师范大学,有着70余年建校历史。在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校园内,有两个文学社———风华文学社和大风文学社。
“岁月如驰,风华如词;岁月如斯,风华如是。”该校成立最早、历史最为悠久的文学社团,非风华文学社莫属。1958年,西华师范大学建校12年之时,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风华文学社成立,并创办《风华报》《风华》期刊。多年来,文学讲座、诗歌朗诵、征文与演讲比赛等活动层出不穷,以文学浸润在校大学生心田。
“无声无息,是你,拥抱了这天地。奔流着的,是你的生命。命运的轨迹,交错在你眼眸里,你不言不语,流淌在风里。千年不改的,是你奔涌的姿态,你叫嘉陵,环抱着山水,滋润着土地……”在风华文学社举办的情书大赛上,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大四学生梅雪荷绚写下《梦萦嘉陵江》。自2012年以来,风华文学社每年都要举办一届“情书大赛”,写给至爱亲朋,写给大地万物……用笔尖传递情感。
如果说风华文学社是资历深厚的长者,大风文学社则是一名后起之秀。1993年,大风文学社由西华师范大学王远舟教授创立,是一个以诗歌创作为主,散文、杂文、戏剧、小说等文体共同发展的综合性文学社团。
“我希望未来的职业和爱好都和文学相关。”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8级学生周雨欣是一名文学爱好者,也是大风文学社现任理事长,她告诉记者,非常感谢学校能够有这样的平台,不论是作为一名普通社员,还是现在担任大风文学社的理事长都感觉受益匪浅。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让她学会了以诗的态度面对生活。
“这是我不愿触及的你的模样,属于佳节的温暖玉盏变凉,泛着冷光的荧屏,映出人心的彷徨和流浪。……”在疫情最为严重的时候,周雨欣每日关注疫情最新动态,并创作诗歌《你的模样》,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社会各界人士致敬。
一个创办60余载,一个创办20余载,风华文学社、大风文学社潜移默化之中引导学子开启诗意生活。
■相关链接
“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从书香校园到全民阅读
读书,能使人增长见识、愉悦身心、增强学习能力。纵观全市,校园内,书香校园活动丰富多彩;校园外,公共图书馆、社区书屋、农家书屋……各类阅读设施不断健全,全民阅读的氛围日益浓厚。
记者从南充市全民阅读活动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获悉,近年来,在进一步推进书香校园建设的同时,南充市坚持把全民阅读作为重要文化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文旅融合、文化强市建设。公共图书馆、社区书屋、农家书屋、移动终端和乡村有声阅读等多种阅读设施构建形成了城市社区15分钟便捷阅读文化圈和农村10里阅读文化圈。
截至目前,南充市已建成5279个农家书屋、371个社区书屋、10个公共图书馆、3个高校图书馆、11个中心书屋、12个24小时自助书屋、8个乡镇数字化发行网点、1064个中小学图书馆(室)等,全市“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文明之风正在逐渐形成。
本报记者 谯灵敏
新闻推荐
日前,南充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韩某某等14人恶势力犯罪集团敲诈勒索案作出二审裁定,维持了顺庆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韩某...
南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充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