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义渡 70年前的过江往事
在滨江景观长廊顺庆段矗立着一座石碑,碑体上有很多字已模糊不清,但刻在碑中心的“義渡”两个大字,却清晰可见,石碑与奔流不息的嘉陵江紧紧相依,向世人诉说着南充的“义渡文化”。
义渡会 免费渡往来行人过江
4月7日,记者来到滨江景观长廊,在一处观景平台看到了“义渡碑”。 这块黑底灰字的石碑高约2米,石碑上刻着“義渡”两个大字,石碑的上方缺损,碑面不少字迹已经脱落,只能依稀辨出“不”、“取”、“分”等字样。“‘義渡’碑最早是在光绪年间立在嘉陵江边。” 据顺庆区文化馆馆长曾建春介绍,“義渡”碑出土于1993年,是在原中渡口旁的朱公堤修房挖地基时发现的,于1995年重新立在滨江路白塔大桥,2019年滨江路景观带改造, 石碑迁到了现在这个位置。
“与沿江而立的许多城市一样, 两岸民众的过江问题也困扰着南充。”曾建春告诉记者,据明太史任翰所著《浮梁记》记载,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顺庆知府沈桥在今模范街口至鹤鸣山的嘉陵江上兴建浮桥。 浮桥在东岸的鹤鸣山和西岸的朱公堤各立两根大木柱,用粗绳连结,粗绳上系百余条木船,供行人车马往来。在明末,浮桥因战乱被毁。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河东文生李彬募资30年重建浮桥, 采用90道木架,上铺木板,两侧设栏杆,两端设木栅,每年9月下旬搭设,次年3月上旬拆除,复舟渡。清光绪年间,浮桥被毁,设义渡。成立义渡会,免费渡往来行人过江, 义渡会直至1949年结束。
“据史料,清光绪年间,浮桥被洪水冲毁后,南充成立了义渡会对往来过江民众施行免费摆渡。” 曾建春介绍,在浮桥被毁前,浮桥的维修管理费用,均来自当时浮桥会在龙门场的150亩田地租金。浮桥被毁后,浮桥会改为义渡会, 接管了浮桥会田产,作为船舶维修管理费用和船工工钱,免费为往来民众摆渡过江。
义渡碑 彰显嘉陵江义渡精神
“义渡不但是一段历史,还是一种精神。”曾建春说,之所以把石碑重新立于嘉陵江岸,是希望更多的人记住那段历史,作为一种精神代代传颂。“随到随渡,不取分文”的义渡文化作为纯粹的民间自助公益行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核心内涵与社会主义价值观高度契合。
曾建春告诉记者, 在顺庆区滨江路景观带进行改造时,由于地下管网铺设, 作为南充义渡文化的见证“義渡”碑的去留一直牵动着许多市民的心,不少市民纷纷建议希望石碑能继续保留。
“‘义渡’碑是南充人千百年来‘乐善好施’‘扶贫济困’ 的美德体现,这种精神值得代代相传,与将石碑深藏进库房相比,立于江边更能彰显这种精神。”曾建春说道。
昔日过江靠轮渡 今日架桥过天堑
上个世纪50年代前,嘉陵江上没有桥梁, 载货载人离不开小木船。沿江一带的水码头,如中渡口、上渡口、邬家巷、靖江楼、龙王井等地,停靠了非常多的船只,但这些船体普遍偏小, 只能载客三四十人,人们通常称之为“过河船”。
到50年代末,嘉陵江上有了机动客轮(老百姓称“火箭筏子”),这与以前相比,两岸往来有了更大的方便。 由汽轮船与客船组合的轮渡,载客可达近百人,在中渡口码头, 人们乘坐江边的渡船可到江东的龙门场、原丝二厂、青居等地。
机动客轮过江, 一遇江上起大雾,渡船就要停开,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影响。“白塔嘉陵江大桥建成前, 人们过往嘉陵江全靠船只摆渡。” 今年65岁张伯林是原南充丝二厂退休职工, 谈起“过江”这个话题,张伯林似乎有说不完的故事。
“在我还是孩童的时候,如果没有特殊的事,是不会过江的。但一到节假日, 爸妈总会带着我和妹妹一起过江。”张伯林说,1975年白塔嘉陵江大桥建成通车前,汽车都要“坐船过江”,在嘉陵江的码头,把汽车一辆辆挪到船上,再渡到河对岸。
张伯林回忆, 轮渡夏天的营业时间是早上6点至晚上8点, 冬天则缩短为早上7点至晚上6点30分,如果不在这个时间范围内乘船, 就只能等到第二天才能渡江了。“所以我工作都非常赶时间, 不然就回不去。”张伯林说,有时虽然赶上了点,但是遇到大雾、暴雨等恶劣天气,轮渡会停运,依然过不了江。直到1975年,白塔嘉陵江大桥建成通车,彻底解决了南充人民的过江问题。
如今,南充主城已建的、规划的跨江桥梁有八座,桥梁成纽带,大大改善了南充的交通环境。
延伸阅读
义渡精神
所谓义渡,一般分两种形式,一种为渡船的船工免费送客人过渡;一种是当地大户人家雇佣船工免费摆渡,以积德行善。在我国各处江河,渡口众多,数千年来,都是以木船和竹筏摆渡,各地的过渡基本上分为商渡和义渡两种。商渡由个体船主设置船只,渡人渡物收费,义渡则由地方官员或当地乡绅等倡议并募资,造船摆渡和支付船工给养,不向过渡人收取任何费用,是一种纯粹的民间自助公益行为。
在古代, 要想在宽阔的嘉陵江面修建桥梁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情。在江边的渡口,乘坐用来摆渡来往民众的渡船,是曾经两岸民众来往的唯一选择方式。然而,一般民众却没有自己的渡船往来交通,官渡又时常被奸商把持用来勒索行客。义渡的出现正好解决了两岸民众的出行问题。
南充晚报记者 祝真珍 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4月7日,记者从市教科所获悉,从4月7日到4月12日,南充市举行中小学教师命题比赛网络培训,目的在于为市级各类诊断性...
南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充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