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

南充晚报 2019-10-24 00:38 大字

□ 冯文广(南充)

霜降节气,露凝为霜,再冷,霜便为雪。在古人看来,霜和露都是天降之物,是阴气过盛凝聚的,霜重于露。这时,人们的赏菊活动进入了高潮。古人认为,植物菊和霜的关系非同寻常,非霜不能打开菊,南朝人说“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在他们眼里,菊花有生命力,是长寿草,因而登高望远,赏菊饮酒,迎接冬天来临,有文化和生命哲学的意义。

关于“我们是从哪里来的”这一命题,从古至今都是人类思考的大命题。 今天我们常说的世界观宇宙观人生观, 同样也是几千年来哲人们反复思考的命题, 甚至他们有些思考比我们还复杂和深刻许多。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湖北荆门出土一片“大一生水”竹简,明确提出宇宙的本源是“大一”,也就是后来的太一。大一生水,水辅助大一先后生成天和地。 这种说法在此前史书上闻所未闻, 但却和浑天说有些类似。当年楚国灭亡,大一说也随之消失。再早一点,大约在2500年前,今湖北有曾国,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和楚文化很类似。 我们看到一件彩绘衣服上有10个太阳在扶桑树上歇气,有个人物弯弓搭箭立于一旁,这很可能就是后来“后羿射日”的早期版本,也许意味着信仰10个太阳的商朝被信仰一个太阳的周朝所取代。

宇宙如同鸡蛋,地球如同蛋黄,日月星辰镶嵌在蛋壳上,永不停止向右转动。大约在2500年前, 古人就开始了天地划分的工作, 或者说在当时情况下确定着时间和方位。《周易》把天地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再分就是八。八卦于是出现。照说就该这样重复分下去。 但古人似乎并不满意,四分后,他们把每四分之一又均分为三, 于是四分后再次均分分出了12份,出现12进位制。这似乎有点不可理解。

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12进位制,多于8进位制。 比如12生肖,12月份,12钟点,12地支, 而我们花了近一年时间谈论的24节气, 正好是12和8的最小公倍数。古人为什么要这样分?他们最初是怎么想的? 是什么东西激发他们这样去思考?虽然我们不知道是什么,但是我们可以肯定不是什么: 中国古代哲人心目中的数字和进位制, 肯定不是后来以阿拉伯数字和10进位制为体系的算术体系, 今人以阿拉伯数字加减乘除为运算体系去硬套我们祖先的思想,一定南辕北辙、会找不到北的。

古人确定年月日的过程很漫长。试想最初, 要把每一次日出日落划分多少等份,每个等份如何才能精确,各部落各民族不同文化之间也不容易完全统一。商代卜辞把白天分为“旦”(太阳刚刚出来)、“大采”(大放光芒)、“大食”(那时一天吃两顿,指早饭)等若干时间段, 我们也不知道那时的人怎么具体来掌握时间的。后来发明了“圭”,是依靠太阳的计时器,有了刻度,有点像现在手表的功能,比较容易普及,时间就开始天下统一了。汉代发明了袖珍的铜圭,携带起来也方便。有城市或集市的地方,报时有了集体行动,修筑钟楼鼓楼,所谓“晨钟暮鼓”,是国家的行为。 小集体小范围也可自立规矩, 比如“夜半钟声到客船”, 寒山寺喜欢夜半三更来敲钟,也是没人管得了的。

古人一定很早就看中了行星中木星的奇怪行为。木星绕太阳一周正好12年,而且它运行稳定,和太阳月亮一样,很容易在夜空中发现, 这使木星无形中成为了天空中一个巨大时钟,因而成为纪年和修订历法的标志,古人称木星为“岁星”,逐渐形成了干支理论,和时间配套,推算起来很准确。估计在战国中后期就比较统一了。天干为阳,地支为阴,组合成60进位制。再和八卦自洽,形成了古老的有中国特色的时空构架。 后人把这一套体系认做浑天说,或者地心说。24节气就是在这个时空体系中的一个实际运用, 主要适用于古老的农耕社会。可是值得今人万分惊叹的是,这个节气体系直到今天还深入人心, 特别是还很管用。

深秋时节,我登高远望,期盼有幸能穿越时空遇见古人,我要向他讨教当年确定时间的智慧,讨教许多我的不解。同样,我也会告诉他如今的宇宙是如何混乱,爱因斯坦的时空是如何各行其是,相信他绝对会瞠目结舌的。

新闻推荐

主城区又一条快速通道呼之欲出陈寿路改造工程年底前完工

●本报记者李奎实习生刘颜滔王婕10月18日,南充秋高气爽,在嘉陵区陈寿路改造施工现场,工人们抢抓当前良好天气有利条件,争...

南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充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