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头并进 GDP突破2000亿

南充日报 2019-10-01 07:14 大字

●本报记者 李奎 实习生 刘颜滔

新中国成立初期,南充的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低下。1949年,南充GDP总量仅1.67亿元,2008年达到2006.03亿元,是1949年的1200倍;70年后的今天,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水平均得到大幅提高,综合实力、竞争实力显著增强。

70载风雨历程,70载春华秋实。从一穷二白到快速发展,从农业大市到农业强市,从一个以丝绸为主的轻工业城市到“五大千亿产业集群”齐头并进……南充大地的沧桑巨变、人民生活的时代跨越,正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发展辉煌成就的缩影。

1 70年发展 经济总量呈曲线状攀升

2018年,注定会写入南充的历史。

这一年,南充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总量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006.03亿元,列全省第5位;经济发展速度创造“新纪录”,增速9.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4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是近5年来的最高增速;经济增速排位逐年提升,2018年为全省第3位,是2000年来的最好位次。

南充经济总量列全省第5位,增速高于全国、高于全省,这些耀眼的数据在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葛宗兵看来,“确实很了不起、很不容易,实至名归、含金量满满。”

衡量含金量,不能不看过程。

盘点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南充GDP总量,那是一条快速上升的曲线。

1949年,解放后的南充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当年,南充GDP总量仅1.67亿元,直到1978年,GDP总量才突破10亿元,达到10.29亿元。

“由于是传统的农业大市,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南充GDP总量一直在低位徘徊。”葛宗兵说。

统计数据显示,从1949年开始,直到1995年,南充GDP总量才突破100亿元,达到100.86亿元,用了整整46年时间。之后到2011年,南充GDP总量突破了1000亿元大关,又用了16年时间。

从2011年开始,南充经济总量开始进入爬坡过坎、不断壮大的阶段,到2015年突破1500亿元,达到1516.2亿元,用了4年时间;到2018年,又一举跨过2000亿元大关,达到2006.03亿元,在川东北率先跨入“2000亿俱乐部”,用了3年时间。

如果拿2018年南充的GDP总量与1949年相比,新中国成立以来,南充的经济总量一共增长了1200倍。

作为省委确定的全省经济副中心“种子选手”,如今南充正在“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战略目标奋力前行。按照这一发展路子,将加快推动南充市由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跨越,实现GDP总量在2021年突破2500亿元、2023年突破3000亿元、2025年突破3500亿元,为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2 工业振兴 投资挑起经济发展大梁

从南充GDP总量的增长曲线可以看到,自2015年以来,南充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2016年至2018年的三年时间里,每年增长近200亿元。

“经济增速难度系数越大,含金量就越高。”葛宗兵说,南充大力实施“155发展战略”,全市一个个热火朝天的项目建设工地、忙碌的生产车间,就是南充经济总量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的答案。

9月26日,记者在主城区一些重点项目建设工地上看到,尽管国庆大假临近,工地上依旧机械轰鸣,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工人,仍然奋战在一线。

在顺庆区北干道、嘉陵区陈寿路、高坪区阳春路等城市主干道施工现场,施工机械忙着作业,运输建材的大货车排队开进开出,醒目位置挂着“作战图”。“机械上足、人力上足,全天24小时三班倒施工,人歇机械不歇。”成都建工集团顺庆区北干道升级改造项目部相关负责人说,为了确保工期,每项施工任务都细化到了天,甚至是上午和下午。

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对于南充来说,投资这驾“马车”需挑重担。特别是近年来,南充紧扣“5+100”重大工程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投资持续保持高位运行,对经济的贡献率突出,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统计显示,2018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674.73亿元,是1949年的5.8万倍。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市累计投资10974亿元,其中改革开放40年来累计达到10971亿元。

70年来,南充在抓紧抓好农业生产、巩固农业基础性地位的同时,加快发展工业、建筑业、服务业,实现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二三产业比重逐渐提升。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结构比由1949年的67.3:18.7:14.0升级为2018年的19.0:41.1:39.9,一产业比重下降了48.3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提升22.4、25.9个百分点。伴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农业在南充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从“老大”变成了“老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南充百废待兴,工业基础更是‘一穷二白’。”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70年来,南充工业经济发展也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实现了由粗放型向精深化、现代化、科技化转变。特别是近年来,南充全面实施“155发展战略”,坚持产业兴市、工业强市,大力发展汽车汽配、油气化工、丝纺服装、现代物流、现代农业千亿产业集群,工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2018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631.22亿元,是1949年的1.5万倍;规模以上工业748个、利税总额258.72亿元,分别是1949年的28.8倍、1.9万倍。

3 欣欣向荣 城乡市场充满活力

拉动南充经济增长,GDP总量不断壮大,在70年的征程中,消费这驾“马车”也表现不凡。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全省的第二人口大市,南充消费市场逐渐活跃,开放、竞争、有序的商贸市场逐步建立起来,私营、个体、联营、股份制经济快速发展,非公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异军突起,市场经济进而迅速发展壮大并走向繁荣兴旺。商业网点遍布城乡每一个角落,大型超市、商品连锁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商品丰富,供应方式多样,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应运而生,线上线下销售模式同步运行,健康、养老、文旅、教育、娱乐等消费热点加快培育,消费理念和消费模式实现了全面升级,城乡市场充满生机与活力。统计显示,2018年,南充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0亿元,是1949年的1663.9倍,即将突破1000亿元。

一子落地全盘皆活,南充的财力也显著增强。记者从市统计局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南充财政十分困难。1952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分别为2208万元、582万元;2018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分别为113.9亿元、495.2亿元,分别是1952年的516倍、8507倍。

财政实力的不断增强,为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政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好调控奠定了坚实基础。盘点2018年南充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其中,税收性收入70.77亿元,比上年增长22.5%;非税收入43.13亿元,下降5.1%。“一升一降,说明南充发展质量提升。”葛宗兵表示,在降低企业税负水平、减轻企业负担的大政策环境下,税收收入逆向增长,说明企业生产经营形势趋好。非税收入下降,是南充持续深化推进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的结果,意味着财政收入质量上升。

新闻推荐

举办诗歌朗诵和演讲比赛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9月27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演讲、诗歌朗诵比赛。市住房和...

南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充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