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箱家庭“流水账” 记录生活四十年
●本报记者 刘洋 文/图
从纸箱中抱出一大摞记账本,王清玉先拍了拍再吹了几下,待灰尘散尽,才拿起账本向记者介绍。泛黄的账页显示,1984年,王清玉夫妻工资收入仅100元,2019年8月,两人离退休工资达到6132元。
家住顺庆区丁香街2号大院的王清玉,1980年成为记账人,40年里,即便不再为统计部门记账,依然坚持记录家庭每笔收支,记账本装了满满两大纸箱。9月20日,国家统计局南充调查队负责人认为,通过这两箱家庭“流水账”,能够看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南充乃至国家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
成为记账人 坚持记录家庭收支账
王清玉翻开账本,最早一本是1984年的。“我是1980年成为记账人的。”王清玉说,1980年至1983年期间账本缺失,原因是自己当时觉得账本没用处,将其烧了,后来养成了记账习惯,觉得小账本用处大,便每本都精心保留了下来。如今账本已装满两个大纸箱,这一摞摞“原味”的家庭收支记录,成为了王清玉老两口的宝贝。
据国家统计局南充调查队居民收支调查科负责人介绍,1980年,国家统计部门要反映老百姓的收支情况、物价情况,就抽取部分市民作为样本,调查家庭收支情况,在原市纺织供销公司上班的王清玉被抽中,成为记账人。
王清玉说,40年来,即使后来不再给统计部门记账,她也每天坚持记下家庭的每笔收支账。如今已经74岁的王清玉,每天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记账,小到买一棵葱、一把面,大到买房、买家电,都要一分不少地记下来。
一组组数据 “流水账”反映生活变化
两大箱家庭“流水账”,清晰地反映出王清玉家的变化轨迹。
1984年,一家5口住在40余平方米大的房子里;如今,老两口住在10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
1964年,王清玉结婚,当时没有住房,住在娘家,第二年夫妻俩才找了一间9平方米大的公租屋住下,一张床,一个柜子就成了一个家。婚后50余年,一家人先后搬了4次家,由公租房到单位房,房子越换越大,2001年老两口住进了120余平方米的商品房。
1984年,王清玉夫妻工资(离退休金)收入仅100元,1994年为345元,2004年为1084元,到2014年为4380元,2019年8月为6132元。2019年的收入相较1984年,涨了60倍。
1981年,王清玉大女儿参加工作,月工资是35元,每月交生活费30元。当时一家人想买一台黑白电视机,需要300元,但手上积蓄不够,就拿着单位开的证明,分10期付款买回。王清玉回忆,当时家里只有几口木箱子,没有任何电器,如今虽然老伴身体多病,每月医药费要花去上千元,但与那时相比,收入增加了很多,物质丰富了很多,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
1984年,一个月买的粮食蔬菜是干面条、大米、面粉、红苕、大饼、甜糕、米粉、油干;如今买的是青椒、莴笋、香菇等各类蔬菜,苹果、梨子、西瓜、提子等水果,烤鸭、排骨、牛肉等肉类,料酒、生抽、芝麻油、花椒油、蚝油等调味品。
七十年里 南充人消费水平大幅提高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南充人收入不断增长,购买力不断增强,消费水平和层次大幅度提高,居民消费品向高档化、品质化方向发展。
国家统计局南充调查队统计数据显示,70年来,南充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2018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0810元,是1952年72元的427.9倍,年均增长9.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年均增长6.4%;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3583元,是1952年36元377.3倍,年均增长9.4%,实际年均增长6.6%。
消费品上档升级。去年,南充居民家庭移动电话拥有量达到两部以上,城镇和农村家庭电脑普及率达到42.3%和36.2%,有36%的城镇居民家庭和14.4%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
生活质量极大提高。2018年,城镇、农村居民食品支出分别达到7080元和4591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41和49倍;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1806元、农民人均衣着支出595元;居住状况明显改善,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不断增加,城市居民住房面积上升到39.5平方米,农村居民上升到50.4平方米,分别比1978年增长5.6倍、4.6倍。
消费亮点不断涌现。更多家庭支出流向交通、通信、教育、娱乐、居住和保健支出等方面,旅游消费、电商消费、个性化消费热度不断升温。
新闻推荐
■南充晚报记者王治钦最近气温忽高忽低,有时早晚冷中午热,稍不留神就容易感冒,特别是抵抗力低的小孩更易中招。记者昨(24...
南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充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