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坪丝绸的蝶变新生
9月16日,记者从高坪区商务和经济信息化局获悉,该区有关部门以精美的丝绸产品、深厚的丝绸文化融入2019中国西部丝绸博览会, 深度挖掘高坪厚重的蚕桑、丝绸文化底蕴,力求再现桑蚕、丝绸的“文化盛宴”。
擦亮招牌 10多家本土企业亮相丝博会
近段时间, 高坪区的丝绸企业和有关部门有些“坐不住”。面对在南充举办的2019中国西部丝绸博览会,各家企业厉兵秣马积极迎战。
“这次丝博会我们将重点推出这件真丝床上四件套, 它名叫哥德岚,A版面料采用100%色织桑蚕丝,色彩缤纷,尊贵典雅。B版面料采用55%桑蚕丝和45%高支棉交织丝棉缎。兼具丝滑、美体、细腻柔软、舒适透气等特点。”南充六合集团文化和旅游产业部部长李永春介绍,本届丝博会,企业重点推出丝巾、床上用品、睡衣、旗袍、工艺品5大类特色产品,更好地宣传推介企业产品, 展示高坪丝绸文化。
据悉,在本届丝绸博览会上,高坪地方特色馆将从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 全方位展现高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举措和成效。“我们将借力丝博会平台, 持续擦亮‘中国绸都’金字招牌,全方位展示高坪特色品牌和产品, 进一步提升高坪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区商务和经济信息化局局长韩惕介绍, 高坪这次已组织六合集团、 嘉美印染等10多家高坪本土企业参展。
转型突围 发展工业旅游弘扬丝绸文化
六合集团的前身为南充丝二厂,曾是亚洲最大的缫丝厂,目前是中国存续时间最长的丝绸企业,被誉为“中国四川工业活化石”。如今公司保留了从清末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各种建筑, 以及不同年代制丝制绸机器1000余台。
如何利用公司园区内的百年银杏、老工业建筑?2014年,六合集团组建文化产业部,开始了转型发展,掘金工业旅游,逐渐从“卖产品”变成了“卖文化”。
“秋天,银杏叶金黄的时候,厂区里拍照的人特别多。” 李永春说,厂区内有46株百年古银杏, 两株张澜亲手栽植的古桑树,90余株60年树龄桑树。2016年开始,公司全面启动六合丝博园建设,完成六合院、标志性牌坊、 六合金奖留念碑、 老茧库美术馆、干打垒艺术创作园恢复建设,打造了桑田神木、 蒸汽观光小火车等景点景观。“工业旅游”让这里一度成为“打卡地”,日接待游客最高达5万人次。
据了解,2018年六合丝博园接待游客30万人次, 其中包括1900多个30至40人的旅行团。游客来到园区,不仅是单纯的参观,而是既可观(景观),也可玩(参与)、可学(知识)、可购(购物)、可闲(休闲)。在老建筑中,消费者了解了六合丝绸的历史故事, 对品牌有了更深的认同, 购买产品时也会更放心, 从而购买丝绸产品的意愿大大增强,2018年园区内丝绸产品销售收入突破1000万元。
丝绸的传统织染技艺, 是我国栽桑养蚕及缫丝织染业历史悠久的实证, 是研究我国桑蚕业及缫丝织染业发展演变的“活化石”。然而,随着大机器和现代织染手段的介入, 丝绸传统织染技艺渐渐失传, 但六合集团却将此项技艺留存了下来。2018年12月,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丝绸传统织染技艺列入其中。 六合集团依托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展丝绸技能比赛、举办具有浓郁丝绸和蚕茧元素的灯会、中国绸都·丝绸源点丝绸旗袍文化活动周等活动,用丝绸文化迎接四海宾朋。
丰富内涵 举办系列活动创新文化演绎
2009年, 当时的都京镇成功争创为“中国绸都·丝绸第一镇”。 在如今的都京街道, 有六合集团等规模以上企业15户, 形成了栽桑、养蚕、织绸、炼染、服装设计、生产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
2016年5月,中国西部国际丝绸博览会“丝绸源点”奠基仪式暨南充丝绸文化产业园、 丝绸特色小镇启动仪式在都京举行。 高坪区成立了丝绸小镇建设指挥部。随后,一系列传承丝绸文化的活动风生水起。
为丰富“丝绸源点”内涵,高坪区先后组织3批次专家、学者搜集整理南充丝绸的民谣、歌曲、谚语、典故、习俗等民俗文化,编撰《蚕桑丝绸古诗赋三百首注释》《绸都壮歌》,搜集整理汇编蚕桑丝绸文化历史文献资料30余万字。举办了新华社“‘一带一路’全球行”采访暨“南充丝绸源点·丝路之光”国际摄影大赛、南充“一带一路”丝绸文化论坛暨中国“丝绸源点”战略研讨会等活动。
据悉, 高坪区还计划在六合集团内开辟一片100至150亩的丝绸文化休闲区,融入与丝绸文化相关的餐饮、民宿、游乐项目,进一步丰富六合丝博园的旅游资源。同时,加速推进作为全市“100件大事”、全区“10件大事”的丝绸小镇建设, 目前已完成规划设计、场平、房屋拆迁等前期工作,届时丝绸文化将得到更全面、更深入的展示。
高坪记者站 周汉兵 文/图
新闻推荐
源远流长嘉陵江,滋养了秦汉丝锦名邦,四川盆地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塑造了“万家灯火春风陌,十里绮罗明月天”的蚕桑沃土,世代相...
南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充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