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城街与南充传奇丝绸大亨常百万的故事

南充日报 2019-09-16 02:21 大字

●本报记者 易立权 见习记者 柴梓嫣 实习生 王梦璇

源远流长的嘉陵江,如丝带蜿蜒,绕城而过,城中缫丝织绸之业,千余年来起起伏伏,交织世间百相。谈及这段历史,就不得不提及一个叫常德源的商人,他与好友乔纪六、何慎之等在南充的平城街开办了“吉庆丝厂”。1915年,南充吉庆丝厂生产的“醒狮牌”扬返丝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膺头奖。在他的资助下,他的弟弟常玉成为后世知名的旅法画家,画作拍卖价格超过1亿港币。

1 平城街上的“吉庆丝厂”

从高处俯瞰,可见平城街与滨江大道平行。与宽阔大气的滨江大道不同,平城街更像是隐居在旧城区的老人。道路不宽,人行道的地砖也略带残缺,街道两侧的建筑大多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家具城、灯具城的招牌,有些广告字已经掉落。

但时光若能回到百年前,平城街则是另外一番繁盛的景象。清末民初,中国丝绸产业抓住机遇呈现复兴之势。一批抱有“兴实业以振兴中华”的爱国企业家大量涌现出来。南充富商常德源便是其中一位。

既然要兴办实业振兴中华,那么要办怎样的实业最合适?几千年来,南充民间妇女“桑蚕纺绩,咸勤厥职,不以刺绣为工”,从古代开始,南充织丝织绸技术就有较高的水平,到了西汉时期,南充丝绸就成为朝廷贡品。在天时地利的优势下,常德源把目光放在了丝绸产业上。

1902年,常德源拿出自家全部资金,在南充城内开设了一家“德源复”商号,用来经营绸缎、布匹及百货。常德源是一个善于经营管理之人,加上自身热心学习西方经营管理之法,很快,其于1909年扩大市场,在重庆设立了一家“鸿记”商号,积蓄颇丰。

随后,1915年,“吉庆丝厂”悄然出现在了平城街道上。这便是常德源与朋友乔纪六、何慎之等人合伙开办的丝厂。为了让吉庆丝厂做大做强,常德源曾多次赶赴上海、杭州、无锡等实地学习考察,并聘请专家、高级技师讲解缫丝技术。

付出总是会有收获的。常德源为丝厂投入的一腔热血迎来了第一个春天,在吉庆丝厂建厂的当年,其生产生丝的数量便达到了百担之多,这也让吉庆丝厂犹如一匹黑马,在当时的南充丝绸企业之中崭露头角。

2 南充丝绸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膺头奖

收获喜悦后的常德源并没有打算就此止步。

“重庆有汤百万,金百万不足为奇,我将发奋超过他们!”常德源十分自信地对人说出了这句话。此话一传出,顺庆城区内便有人戏称他为“常百万”,没多久,“常百万”的称号便在整个南充城传遍了。当时的人们,都觉得“常百万”不过是一个自吹自擂的噱头,要成为“百万”怎会这么容易?这不过是“常百万”吹牛罢了!

听者无心当玩笑,说者有意夯实干!为了提高当时丝厂的生丝质量,常德源特意从国外引进了当时先进的缫丝设备及技术进厂,让吉庆丝厂的生丝制作技术节节高升。除此之外,常德源还制作了几百部木质直缫丝车无偿送给蚕农,希望能够提高整个顺庆的生丝质量。这样的无私奉献精神,让而后的老南充市民们再提起“常百万”,那便是赞誉之词不绝于口了。

到了1919年,正值国际市场生丝开始走俏,常德源便抓住机遇,扩建厂房,改良设备,让缫车增至1000台,员工达到2000余人。除此之外,吉庆丝厂还兼并了合兴绸庄,更改厂名为德合丝厂,跻身当时南充最大的缫丝企业之一。

常德源通过自己一步步的努力,让“常百万”不再是徒有虚名。1928年,常德源的所有资产确实超过了百万两白银,成为名副其实的“常百万”。他还把其生产的生丝注册商标名为“醒狮牌”。

犹如其名,常德源灌注了所有心血生产的“醒狮牌”生丝在市场上如一头年轻气盛的雄狮,不断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加上常德源本身非常注重管理,注重质量又讲信誉,“醒狮牌”生丝很快就走出了南充,在重庆、上海等地有了很大声誉。

要振兴中华就不甘于只在中华土地上一展雄风!“醒狮牌”凭借自身实力一举进入国外市场,在欧洲各国及美国市场都享有极大美誉。随后,“醒狮牌”生丝更是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举夺魁,荣登榜首。自此之后,这头“醒狮”真的在国际市场上苏醒了,收获了极高的声誉,也让南充丝绸在世界丝绸史上醒过来了。

此后,在生丝畅销的十余年中,当时南充的中小型丝厂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对于竞争对手,常德源并不抱有小人之心,反而对新企业、小厂是不排挤、不压制,用“醒狮牌”“副牌”上市,为小厂代销出口,求得共同发展,真正一心让丝绸实业发展起来。因此,常德源也受到了同行们的拥护和爱戴,担任了当时的南充商会会长,让南充丝绸行业走向了鼎盛的辉煌时期。

3 “醒狮”的凤凰涅槃

在商界丰厚的积累,让常德源有足够的实力资助他的弟弟常玉旅法学习油画。

1921年,常玉与徐悲鸿、林风眠等同赴巴黎学习,已有深厚中国传统书画功底的常玉在巴黎那片艺术天堂恣意遨游,充分吸收西方油画养分的同时,结合中国画的特点,最终形成了他简练流畅的特殊绘画风格。

常玉的画作《五裸女》2011年在香港以1.2832亿港元拍卖,刷新了华人油画最高成交纪录,并带领中国油画迈入亿元俱乐部时代。

常玉在巴黎艺术花园如鱼得水之时,常德源的事业也在蒸蒸日上,但不久,巨大的冲击开始到来。

1929年,国际市场每担丝价由1700余元跌倒了1100元上下。面对国际市场上不断跌价的生丝售卖景象,南充的丝业丝厂没有看清这种变化,错误估计了形势,不肯低价出售,结果价格一跌再跌,后来跌倒了500元一担。被当时人们誉为“天子第一号”的巨商“常百万”破了产。

一代传奇“醒狮”无奈地由此开始沉睡,从此以后,也再没有见到其身影。苦心经营了一辈子,雄心勃勃的常德源受到这致命打击,气得一病不起,满怀怨愤地离开了人世……

与常德源一样,整个四川丝绸行业乃至当时整个中国的丝绸行业都受到了巨大冲击。这种冲击也迅速传导到了常德源的弟弟常玉身上。

兄长破产离世,始料不及的变故,也让远在巴黎的常玉瞬间变得一贫如洗,生活很是艰难,甚至一度买不起油画颜料。1966年8月12日,落魄的常玉在自己的画室内因为煤气泄漏中毒身亡。

常德源死后,1932年,“德合”与“同德”两厂合并,组成为“大华生丝贸易股份有限公司”;1938年,成立了“四川丝业股份有限公司”,德合丝厂更名为旗下的“第四制丝厂”,后又更名为我们熟知的“第三制丝厂”。此名便一直沿用到了20世纪90年代,“醒狮”开始实现凤凰涅槃的转变。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是南充丝绸的鼎盛时期,也是各个丝绸厂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我们丝三厂的员工最多的时候有3000余人。”原第三制丝厂工会主席金高峰每每回忆起当年时光,自豪喜悦之情便溢于言表。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当时南充农业收入一般来自栽桑养蚕,4个城里人就有2个吃丝绸饭,南充工业的半壁江山当属丝绸产业。后来,南充丝纺服装产业虽一时式微,却最终重振雄风,大步前行。

如今,站在曾经丝绸工业见证者平城街上,或站在清风拂面的嘉陵江畔,追寻一段被历史尘封的文化记忆,静静感悟“万家灯火春风陌,十里绮罗明月天”的诗情画意,我们都不能不为绸都南充灿烂的丝绸文化深深陶醉。

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发源地,南充丝绸当之无愧地成为丝绸发展史上的独特见证者,是中国乃至世界丝绸产业链上的一颗明珠。

■相关链接

2016年10月, 南充市第六次党代会确定了实施“155发展战略”。培育汽车汽配、 油气化工、 丝纺服装、现代物流、现代农业五大千亿产业集群, 南充丝纺服装产业进入发展高速通道。

近年来, 南充市积极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城市群战略机遇,坚持市场导向,创新驱动,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着力推进丝纺 服 装 千 亿 产 业 集 群 发展,加快驱动和产业转型,茧丝绸行业在转型升级中稳步发展。

新闻推荐

千人誓师 沙场演练锻“铁军”

本报讯(黎涛)9月8日,顺庆公安“践行新使命、忠诚保大庆”誓师大会在南充一中华凤校区举行,演练过程环环相扣、处突防暴扣...

南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充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