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37年 “夫妻小学”托起大山希望

南充日报 2019-09-12 03:35 大字

●赵新月 本报记者 钟林

在高坪区阙家镇新祠堂村,有这样一对教师夫妻,他们凭着对教育的执着、对学生的挚爱,37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山村小学,用知识滋润孩子心灵,托起了大山的希望。

9月11日,记者来到高坪区阙家镇新祠堂村小学,走进这个只有43名学生、2名教师的村小。

夫唱妇随 用爱坚守村小

“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课《植物妈妈有办法》,大家请翻看课本,齐声朗读。”上午8时半,记者来到新祠堂村小学,只见55岁的陈红权身穿白衬衣,手拿教辅书,耐心地给孩子们上语文课。孩子们很懂事,上课纪律非常好,认真听讲,一双双水汪汪的眼睛,露出了对知识的渴望。

课间休息时间,记者看到陈红权的教辅材料和备课本上,密密麻麻写满当天教授的知识重点和互动问答流程。不难想象,每天晚上,陈红权开着台灯,俯在书桌前认真备课的样子。陈红权说,备课越仔细越用心,就越有助于孩子们掌握知识点。每晚备课的生活,对于他来说,不知不觉已经过了37年。

谈起刚参加工作的情景,陈红权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1982年,刚刚中师毕业的陈红权18岁,考虑到本地师资力量紧缺,他义无反顾地留在新祠堂村小学,当起了语文教师。“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知道农村缺少文化的困难,那个年代连找个会写信、读信的人都很难,所以我毕业后就想到回家乡教书育人。”陈红权说。

而这一干,至今已是37年,当年的青春小伙早已步履维艰。“记得才当老师的时候,体力特别好,接送学生时遇到沟渠、坡坎,我一只手抱一个学生走都没问题。现在感觉老了,外加得了糖尿病,身体不如从前。”谈及这些变化,陈红权不禁感叹,“再年轻一点就好了,就能有更多精力陪伴孩子们。”

因为当年陈红权执意留教,他的妻子明红艳在大专毕业后,也来到新祠堂村小学当教师。

“年轻的时候,看到人家都出去了,有的人还挣了很多钱,我也想过到大城市闯一闯,看看外面世界的精彩。可我看到爱人对教育事业的坚守,他的执着深深感动了我,所以我就义无反顾地陪他留下来了。”54岁的明红艳告诉记者,她的坚守完全是受丈夫的影响。

用心陪伴 温暖留守儿童

新祠堂村小学是非常特殊的一所公办学校,地处高坪区阙家镇新祠堂村,目前共有43名学生,年龄最小的孩子只有2岁,读幼儿园;年龄最大的孩子13岁,读小学六年级。学校只有2名教师,即陈红权和明红艳。

“条件稍微好一点的人家,就送孩子去镇上的小学读书。留在新祠堂村小学读书的孩子,大都来自十分贫寒的家庭。村小教学条件有限,年轻教师大多不愿意到这里来。”陈红权告诉记者,如果他不留在新祠堂村小学,那些家庭贫寒的孩子就有可能失学。对于贫困留守儿童的“于心不忍”,是他坚守新祠堂村小学的根本原因。

在这所只有43名学生的村小里,陈红权教语文,明红艳教数学及文娱。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常年不在家,学生们只能由年迈且体弱多病的爷爷奶奶照看。这些特殊情况,让明红艳不仅要教学,还要兼顾生活老师一职,为孩子们免费做午饭,护送孩子们回家。

“陈老师、明老师对我们很好,在我心里,他们就是我的爸爸妈妈,我很喜欢他们。”朴实的话语,饱含着深情,今年9岁的龚茜就读小学四年级。刚聊了几句话,她就有些哽咽了,眼眶红红的,泪水在眼睛里打转。谈到老师、谈到爸爸妈妈,这个懂事的孩子一直在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想要掩藏那一颗颗快要掉出来的眼泪。原来,因为父母长期不在家、爷爷奶奶又忙于农活、不善于表达情感,龚茜的童年非常缺乏家庭关爱。每天在学校里,课间时候、放学后,龚茜就喜欢跟在陈红权、明红艳身后,叽叽喳喳的像个小麻雀一样,诉说自己遇到的人、看到的事、学到的课本以外的知识。

9月11日12时半,孩子们吃完午饭后,明红艳收拾了厨房,正打算休息,龚茜像个小牛皮膏药样贴在明红艳身上。“明老师,我今天帮隔壁黄婆婆扫了谷子……”明红艳宠溺地抱着她,不住地夸赞她。

坐在一边的陈红权满脸笑意,他告诉记者,他和妻子乐此不疲,因为他和妻子知道,陪伴对于留守孩子来说很重要。

各界关爱 改善村小条件

在新祠堂村小学,像龚茜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

因为家庭贫困,有些学生父母放弃让孩子继续接受教育,但陈红权夫妻俩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最终在他们的软磨硬泡坚持下,孩子回到课堂。为了让贫困家长安心,也为了让孩子们吃饱、吃好,37年来,陈红权夫妻自掏腰包,为孩子们买米、买肉煮午饭,将学校变成孩子们的另一个家。

“我的两个孙儿都在新祠堂村小学读书,把孩子放在陈老师那里,我非常放心。”村民杨菊华告诉记者,她住在距离村小1.4公里的联盟村,因为陈老师和明老师,孩子学习成绩好了,家长也看到了希望。

因为有了陈红权夫妻俩的坚守,这所只有43名学生的村小在不断发生改变。近年来,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会爱心人士关心和帮助下,新祠堂村小学有了宽敞明亮的教室、整齐的书桌、座椅,还建起了图书室、电脑室、操场等设施,教育条件、教学质量得到很大改善。因为他们夫妻俩的坚守,当地越来越多的寒门学子从山窝窝里走了出去。

“从新祠堂村小学毕业,后来又成为大学生、研究生的学生有30多人,作为老师来说,我们感到很欣慰。”陈红权告诉记者,孩子们成才,让他感觉自己多年的付出很值得,他也愿意继续坚守在新祠堂村小学,一直干到干不动为止。

新闻推荐

公众聚集文化经营场所公示

根据文化部《公众聚集文化经营场所审核公示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决定对以下申请单位予以公示。名称:顺庆区可乐网咖...

南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充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