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一栋审判大楼,重塑法治的威严”
当年张洪明在工作中李建华 本报全媒体记者 夏菲妮 牟廷河
从部队到法院,他把热血、奋斗和执着献给了热爱的司法事业。难忘那些年,有上山下乡“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办案“囧事”,有“下雨天可以在办公楼里开庭”的修楼“实事”,有第一次和最后一次穿上法官制服的不同滋味……曾经的光辉岁月,连同记忆留在发黄的相册里,深深地刻在了老一辈法院人心坎里。对于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法院的巨大变化,曾经的南充市顺庆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洪明深有感触:“我出生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我见证了法院的巨大变化,我更在年轻法院人身上看到了朝气和希望。”办案囧事
●上山下乡“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办案任务重,全庭的人分成了2个组,我们常常一个组一个县的案件全背去就地调查开庭处理,基本上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的办案经历,张洪明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大家都严格自律,每次下乡,自带餐具,饭钱实行AA制,为了节省时间,饭桌上讨论的都是案件。
出生于1948年的张洪明,33岁时从部队转业来到法院,一干就是28年。转业那年,张洪明有好几个选择,但他毅然选择到法院工作。“两个原因——我喜欢!能胜任!”张洪明斩钉截铁地说道,声音中透露着几分自豪。
1981年6月,张洪明进入南充中院刑一庭,负责材料撰写和书记员工作。为迅速适应工作,他充分利用休息时间,不断提升技能水平。“那时刑法只有192条,我就翻来覆去研读,弄熟、背记,不懂的地方就拿个小本本记下来,第二天去问老法官。因为办案路上可以交流很多问题,我也喜欢跟着老法官送法下乡,到偏远地区就地办案。”张洪明告诉记者,那时的他很忙,同时进步也快。
1983年是张洪明入职的第三年。这年,伴随全国范围内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开展,进入法院的相关案件数量增加不少。此时的张洪明已经能独挡一面。他认真对待每一个案件,同时做好院领导安排的审委会记录、修改刑事判决书、布告拟写印发、法治宣传工作,受到各方好评。
1984年,张洪明任南充中院民庭副庭长。当时,民事案件主要是房屋产权、租赁、典当、代管等,特别是入股房、经租房,相邻关系、继承权、损害赔偿、婚姻家庭等民事纠纷数量较多。“那时叫得最响亮的口号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因为上诉案件多,张洪明给自己定了个规矩:只要有办案任务,星期天也不休息。
张洪明只是那个年代法官的一个缩影,按张洪明自己的话说就是:大家同吃一锅饭、同谈一个案,同向一个目标,人很团结,心很齐。修楼实事
●“审判员、检察员、被告人围着一张桌子开庭”
在老一辈的南充法院人口中,流传着一个真实而辛酸的故事。那是1993年,因场地有限,该院审理的一起刑事案件不得不在露天坝坝里的活动房里对被告人进行审判,被告人以侵犯人格尊严为由提起上诉。“哪有办法嘛,条件限制。”张洪明回忆,“那个时候没有规范的审判法庭,开庭就在办公室,开庭时审判员、检察员、被告人(民事案件当事人)围着一张桌子,书记员趴在桌边用钢笔记录。”回忆起往事,张洪明不断摇头。
这个“插曲”深深刺激了张洪明,他日思夜想:修一栋能展现法治威严的审判楼。
1992年11月,按照组织安排,张洪明到原南充市人民法院(1993年因区划调整更名为顺庆区人民法院)任党组书记、院长。任职期间,除了狠抓执法办案、队伍素质和廉政建设,大力推进审判方式和人事制度改革等工作,他还把着力点瞄准在基础建设上。
任院长之初,全院89名干警只有办公用房226平方米,院长和几名同志挤在同一个办公室办公。审判庭数量也根本满足不了审判要求,露天坝坝里活动房审案成了常态。在张洪明的领导下,法院多方筹集资金700余万元,终于在1996年建成了建筑面积5528平方米的综合审判大楼。由此,他被南充市中级法院批准授予个人三等功。“日新月异,一日千里,作为新时代的法院人,坐在高速发展的时代列车上,国家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我们没有理由不快办案、办好案。”大楼建成后,他常常拿这句话激励自己,也鼓励全院干警。学习能事
●读“业大”写书,埋首调研写论文上世纪80年代,中基层法院的干警科班出身的少,从部队转业或从社会招进的居多。198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全国法院干警法律业余大学成立,这
为许多“先天条件不足”
的干警们提供了自
我提升的机会。
“没有高素质、系统的法律业务知识,绝不可能获得高质量的审判成果。”张洪明告诉记者,在得知“业大”成立的消息后,他立刻报了名。从“业大”毕业后,他又攻读了西南政法大学应用法学专业,不断夯实提高法律业务知识。
在不断的审判实践中,他又有了一个新目标——写书。这个想法基于长期的调研,张洪明和同事们发现,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法院运用司法手段调解的社会矛盾异常复杂,各种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人案矛盾越发突出,除了依法审判,及时总结审判经验,指导实践也很重要。
当年,张洪明和单位同事唐杨璧联合写了指导案例《民事纠纷调解》农村版,用典型案例以案说法,指导党政基层干部做好调解工作,引导当事人合理解决纠纷。长期以来,张洪明都埋首调研写论文,在《人民司法》《四川审判》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1篇,其中4篇被选入《跨世纪优秀论文选》,《论依法行政》一文被评为南充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2002年获得四川高级人民法院教育培训先进个人奖牌。
2009年2月19日,在法院办公大楼门口照完最后一张制服照,张洪明离开了奋斗20多年的审判一线。那一天,他退休了。
退休后,他依然保持着每天关注实时动态、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十几年如一日。如何看待司法改革?张洪明表示,从2016年开始实行的法官员额制度改革,使法官素质不断提升,法官逐步向正规化、专业化转变,办案效率和案件质量有了较大提升,为社会保驾护航的能力不断增强。
如今,张洪明的女儿继承父亲的衣钵,同样战斗在政法一线。“虽然她任职于公安局,但我们都是政法系统的。”张洪明最开心的事就是和女儿聊工作,这让他觉得自己还年轻,是一个充满着新鲜血液的人。人物小档
张洪明,1948年12月出生,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人,1969年参军入伍,197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转业到南充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一庭工作,1984年任中院民庭副庭长,1992年11月到南充市人民法院(后区划调整更名为顺庆区人民法院)任党组书记、院长,2003年任顺庆区政府调研员、党政法律总顾问,2009年退休。
新闻推荐
2019中国“丝绸女神杯”模特大赛南充赛区初赛落幕南充10名美女晋级半决赛
■南充晚报记者张驰/文乐校臣/图9月8日,2019中国西部丝绸博览会系列活动之一的2019中国“丝绸女神杯”模特大赛南充赛...
南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充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