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丝绸路 桑甚节与南充对话
犹如一面巨大的褐色幕布从天际垂下, 在空旷的戈壁上拉起一道长长的不可摧毁的屏障。“一片青烟一片红,炎炎气焰欲烧空。春光未半浑如夏, 谁道西方有祝融。”这是明代著名诗人陈诚对火焰山的描述。
8月25日中午,“重走丝绸之路”采访组从哈密一路向西, 途经著名的火焰山时,无不被其长约百公里的褐红色山势及散发出的热浪所震撼。
中西贯通 凝聚古丝路历史
一个个神秘的古国名,一座座废弃的古城池, 一孔孔幽静的古寺佛洞,一道道古老的坎儿井,以及一段段悠远的驼铃声和动人的故事……充满沧桑神奇的火洲吐鲁番,被誉为“世界上最富有的露天考古博物馆”。
吐鲁番市区东40公里, 高昌故城静悄悄地伫立火焰山南麓。 对这座如今已成为游人驻足品味历史的故城, 吐鲁番市博物馆中有这样的记载:公元327年,前凉政权首次将郡县制推广到西域, 设高昌郡。“呈高昌郡,立田地县”,建立了以汉人居民为主体城池。 高昌郡也即吐鲁番的前身。
在吐鲁番学研究院技术保护研究所所长徐东良看来, 吐鲁番位于古丝路东西南北大道交会点上,像一块海绵,吮吸来自中西方的文化。
然而,历史上古丝路上并不太平。至今, 高昌故城还记载着那段峰火岁月。采访组踏入故城景区广场,只见黑褐色的玄奘雕像站立中心,手持法器、背着草帽、 穿着草鞋呈大步朝前姿势的玄奘,完全没有电视剧《西游记》中的那般光鲜。景区服务中心里面,一名当地少数民族大叔正在弹琴歌唱。
高昌故城是新疆最大的古城遗址, 以至于19世纪末进入这里的俄国人阿尔伯特·雷格尔惊呼:那儿有一个如同罗马城市一样的废墟。 故城纪念性质的城堡四周堡孔内, 立有多个人物塑像, 他们均与吐鲁番的丝路历史相关:班勇,班超之子,东汉杰出的军事家,公元123年率500兵士出塞,驻扎柳中(今鄯善县鲁克沁镇),解除了匈奴势力对汉王朝的威胁;侯郡集,唐朝著名将领,官至兵部尚书,公元640年平定高昌,让丝路重新畅通;陈诚,明朝间曾5次出使西域,先后到达17个国家和地区;额敏和卓,参加清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 为维护祖国统一立下卓越战功。如今,立于吐鲁番市区东5公里处的苏公塔,就是为纪念他而建。
徐东良介绍, 对吐鲁番历史大量研究表明, 古丝路历史在当地分史前和史后。史前即西汉以前,当地出土的数千件彩陶表明, 这些东西系北方游牧民在游动放牧过程中带来的。 当地发掘的大量差异化遗骨表明,古时,吐鲁番一带是多民族混居地, 正是由于有了他们的生活聚居, 才使得西域与中原的文化、物资得以交流和交换,也使得古丝路充满生机。
见证传承 沉淀古丝路文化
吐鲁番市区与南充一样, 也有一条取名为“丝绸路”的城市大道。这里,还有南充人熟悉的“桑葚节”。
吐鲁番市博物馆里, 珍藏着一件红底金黄图案的丝织物。 讲解员努尔比娅介绍,该残片系女性胸衣部分,研究表明来自蜀。“历史上, 南充盛产丝绸,丝绸织造业兴旺,这一残片也许来自南充。”努尔比娅说。
历史上, 吐鲁番栽桑养蚕盛行。这里是新疆最早迎来春天的地方,也是桑葚最早成熟的地方。至上世纪70年代中期, 当地农村还养蚕成风。栽桑养蚕生产丝绸,一度成为吐鲁番城乡经济的一道风景,如今当地养蚕不再,但利用桑树举办节庆,却在当地盛行起来。每年5月,吐鲁番则是桑葚的天下,黑色的、白色的、紫色的桑葚挂满枝头,任南来北往的人们品尝。这一现象,触动了当地人推出“吐鲁番桑葚节”的灵感。“新疆第一鲜·吐鲁番桑葚节”是新疆“爱新疆 游家乡”主题活动的重要内容,每年5月,大量游客走进吐鲁番桑林采摘桑果,进行吃桑果大战,与此同时,民俗服饰走秀、桑葚养生论坛、采桑自驾游、桑葚夜曲、阳光蚕宝宝微信评选、托克逊红河谷徒步露营等,让吐鲁番嗨翻天。
距离乌鲁木齐182公里的吐鲁番,被天山拥抱,这里的高温季节,让降雨成为一种奢望。如同大面积的葡萄园一样,当地大片的桑园生长如此茂盛, 得益于当地独具特色的坎儿井地下灌溉。
吐鲁番的年平均降水量虽然只有16毫米,但地下却有成百上千条地下河,来自天山的雪水源源不断地涌向盆地,成为当地永不枯竭之水源。 当地众多被称之“中国地下运河”的坎儿井,是当地人的历史杰作。坎儿井究竟始于何时?已无史可考,据推测,也许从吐鲁番有人类活动以来就开始了。
坎儿井作为人工开凿的地下暗河,把天山脚下的地下水引到地面来, 用于盆地绿洲上人们的生活与生产。 坎儿井源源不断的雪水,不仅滋养当地的葡萄、桑树、枣园、庄稼,更滋养吐鲁番一代代民众,以及古丝路上南来北往的商客。相关链接·融入“一带一路”的南充创业者·
在吐鲁番采访期间, 正值第28届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 吐鲁番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宣传推广科科长金铃介绍,近些年来,当地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打旅游牌取得长足进步。去年,吐鲁番旅游收入达150.4亿元。
60余万人口的吐鲁番改革开放后,接纳了大量的外来创业者,其中,南充人上万。吐鲁番市区往西20公里处,有一位响当当的人物,叫蒲铭春,南充嘉陵区双桂镇人。
8月26日上午,采访组在蒲铭春的带领下,来到在建的221团广场,这里是蒲铭春开发当地的又一大手笔。“计划投资近2000万元,今年建成。”工地上,推土机轰鸣,花园的雏形已现。
广场一角尚未拆除的土坯平房,是吐鲁番城市建筑物的前身。“20多年前来这里创业时, 吐鲁番城市的建筑全是这样的房子。”蒲铭春说,融入当地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 作为吐鲁番城市建设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他对吐鲁番充满如同家乡的感情。
如今,蒲铭春手下在建的工程达10多个。他带出的一大帮南充老乡,成为他的团队精英。去年,蒲铭春返乡,在嘉陵区双桂镇范家桥村规划2000亩种植桑叶茶,当年平整土地建苗圃,育苗成功。“今年底将栽种桑树1000亩,明年再栽下1000亩。”助力家乡发展桑叶茶,蒲铭春自信满满。延伸阅读·古丝路塞外绿洲·
吐鲁番市位于新疆中东部,天山东部山间盆地,又称“火洲”,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有4000多年的文化积淀,曾经是西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已发现文化遗址200余处,出土了从史前到近代4万多件文物,从出土文物来看,吐鲁番至少使用过18种以上的古文字、25种语言。留下了高昌故城、交河故城、阿斯塔纳古墓群、苏公塔、坎儿井等许多有名的历史遗迹。其中,与长城、运河并列为三大工程之一的坎儿井,引出了地下河水,使沙漠变成绿洲。
在吐鲁番地区,出土文物跨越了从西汉到唐代1000多年的时间,几乎是中国历史最繁盛时期的博览,还留下了古代西域数个大型的古城遗址。为何吐鲁番汇聚了如此多的历史文化珍宝?这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有着莫大关系。丝绸之路从内陆进入新疆, 而吐鲁番正是丝绸之路的枢纽,因此,吐鲁番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地。更重要的是,吐鲁番特有的大风、干燥、少雨等气候,使这些文物和遗迹都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古丝路历史遗址·“世界上最完美的废墟”———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得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 也是我国保存2000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迹, 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就设在交河故城。2014年6月22日, 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交河故城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交河故城是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路,城内建筑物大部分是唐代修建的,保存得非常完整,建筑全部由夯土版筑而成。被风蚀的古城让人非常震撼,有重回大唐的感觉,是古丝绸之路上曾经最为繁华的城市之一。当年,丝绸之路通往焉耆盆地的“银山道”,前往乌鲁木齐的“白水涧道”,北抵北庭都护府的“金岭道”等,都要经过交河故城。“重走丝绸之路”采访组 岳龙 李波 张亚斌 祝安勇 发自吐鲁番
新闻推荐
本报讯(祝安勇)“医生你好,我最近感到喉咙疼痛,想开点药。”8月23日,在高坪区鹤鸣西路一家药店,市民张敏在药店执业药师的引导...
南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充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