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口溜里看百姓生活巨变

南充日报 2019-08-20 02:05 大字

●周汉兵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各行各业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连日来,笔者在高坪区城乡采访,收集到不少在当地百姓中流行的顺口溜。对比以前的顺口溜,新顺口溜让人耳目一新,从中可以感受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百姓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吃饭讲营养,穿着讲款式,出门就打的,还把私车买,电视、手机智能化,电脑进小家。”说起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变化,家住高坪区白塔街道梨树街社区的李应碧大妈给笔者说了一个顺口溜。

“现在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吃得好、穿得好、玩得也好,可烦恼也不少。有时还真有点不习惯。”与一些市民攀谈,他们纷纷向笔者罗列了几件“烦心”事。

以前是没菜买,现在是买菜烦。李应碧大妈前几年从农村来到城里,主要负责照顾孙子。每天早上,她把孙子送到学校,就背个背篼到菜市场,东瞅瞅,西瞧瞧,按照家人的喜好选择肉类、蔬菜、水果。她说,前几天买了满满一背篼,有黄瓜、红萝卜、卷心白,有猪肝、鸡肉,还有橘子、枣子。以前在农村时,一年到头吃的蔬菜都是自己种的,种类有限。现在蔬菜品种繁多,很多时候硬是难以选择买啥菜。

以前是新三年旧三年,现在是挑着穿。以前,能穿一身的确良衣服,那简直是荣耀。现在,衣服多了,穿的时候不知道穿哪件好。李应碧大妈也讲了一件事情,上个月,老家亲戚来电话说要娶媳妇,请她一定要回去,她高兴得不得了。可到了临出发时,却半天出不了门,在衣柜里翻来翻去找衣服。儿子媳妇嚷着随便穿一件,但她想难得回趟老家,总要穿得体面点,于是试了一套又一套衣服,但总觉得这套好那套也好,难以取舍。

以前不知道电视是啥,现在电视成了摆设。在农村的时候,白天忙完农活,吃了晚饭就睡觉,哪有啥电视看,早些年更不知道电视是啥玩意儿。现在,家里的电视从黑白换成了彩电,从小屏幕换成了大屏幕,而且普遍都是智能电视了,电视节目从两三个增加到上百个。频道多了,节目丰富了,反而没有看完整过。文艺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趣味节目一个比一个开心,电视剧一个比一个吸引人,遥控器控制键不停地按,甚至是按了一遍又一遍,就是不知道看哪个好。前些年,在李应碧大妈家里,常常上演“争夺战”,遥控器刚从儿子手上放下,孙子就抢了过去,孙子正看得投入,儿媳又悄悄把台换了,有时还为此斗气呢。如今,智能手机成了新宠,不少家庭成员回家就看手机,电视成了摆设,很多时候更成了老年人的“专属品”了。

■相关链接

顺口溜里看变化

吃:“南瓜北瓜,天天吃它,无油少盐,稀稀呱呱”“早晚喝菜粥,一天三顿难见油”。对应现在的顺口溜:“一年四季净好面,油盐酱醋不再断,鱼嫌腥,肉嫌腻,青菜红薯做调剂,鸡鸭鱼肉不稀罕,天天都像在过年。”

穿:“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又无布票又缺钱,补丁烂了补丁连”,这是过去的写照。如今则是“穿西服,打领带,锃亮的皮鞋皮腰带;新半年,旧半年,落伍的衣服就淘汰。”

住:过去,百姓向往的生活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如今,众多农村群众中则流行:“吃不愁、穿不愁,扒掉瓦房盖洋楼”。不少城里人则更时髦:“住房装修像宾馆,三人两个卫生间,一家两台大彩电,家中有了电影院。”

行:“十里八里不算路,加快最后那几步”。过去要外出,大多靠步行。如今一些农民编出新的顺口溜:“乡镇条件好,出门坐着‘面包’跑;村里也不差,宽阔大路通我家;百姓也不错,出门就把班车坐;不怕风雨来阻挡,日行千里走四方。”

此外,还有不少反映消费方式、生活水平、思想观念转变等方面的顺口溜, 比如:“电话装在兜里边,奶奶也把婚纱穿;休闲花钱买流汗,老头老太舞翩跹。”等。

新闻推荐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摄影作品选登(29)

来稿注意事项1、时间:2019年4月至10月。2、图片要求投稿作品须为jpg格式,单张照片长边须大于1000像素。上传时...

南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充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