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庆城市之变 从袖珍小城到主城功能核心区

南充日报 2019-06-28 03:07 大字

●吴雍

要问顺庆这几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答案一定是城市规模、面貌和品质。

数十年发展,城市面积扩大数十倍,零落破旧的老房被拔地而起的高楼代替,狭窄不平的土路变成宽阔平展的柏油大道,狭小局促、各项设施一片空白的城镇,成为如今高楼鳞次栉比、绿地花团锦簇、基础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城市。顺庆,从袖珍小城,成长为南充主城功能核心区。

A 规模之变 70年城市“长大”45倍

“我当学徒那会儿,经常挑担子帮人送货。凭着两个脚板,从嘉陵江边走到西城墙也就10分钟的事,从南往北穿城而过最多也就半小时。”提起老南充的模样,86岁高龄的何烈之老人记忆犹新。1949年,他在当时城内唯一一家加工中药材的“吕竹帛”内当学徒。在他印象中,当时的南充城面积很小,“只是个‘巴掌大’的地方。”

顺庆历史悠久,南宋时置顺庆府,1993年南充地改市,设县级区为顺庆区。1994年版《南充志》中,有一幅民国三十五年南充县城区图。从中可以看到,当时的城区以府街为中心,东临嘉陵江,往西止于今人民南路、三公街一线的西城墙,南到文丰街(今文峰街),北到平城门(今平城街)。新中国成立前,城区面积仅1.6平方公里,人口仅1万余人。

1950年9月,时任中共川北区党委书记、川北区人民行政公署主任胡耀邦,主持编制南充市城市建设规划方案,确定了依托旧城,向城西、城北紧凑发展的城市格局。城市道路则以旧城西北隅的车站(今五星花园)为中心,呈放射状布置,并于1951年绘制出第一张城市总体规划宏图《南充市城市规划图》,后来又专门绘制了《南充市街道计划图》,新城区用地6.6平方公里,加上旧城区1.6平方公里,共计8.2平方公里。此次规划,奠定了如今顺庆的城市道路骨架和城市功能分区的基础。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革开放后,县级南充市和顺庆区经历了五轮整体规划。1979年,县级南充市第三次编制南充城区建设规划。

“当时的城市建设主要围绕滨江路、涪江路西门坝片区进行,同时在西河东岸规划北上道路,并通过东西向道路与滨江路相连,构成环城通道。”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1979年的城市规划面积只是对生态、环保以及布置功能进行了功能分区,远远不能满足当时县级南充市的快速发展,因此,在1988年的第四次整体规划调整时,重点对市场建设、城市用地、城市道路作了较大增补,其中将建设用地由9.17平方公里增至20.57平方公里,并首次提出了建川北中心城市的概念,同时将城市性质定义为以丝棉纺织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城市。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南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规模大幅扩张。为适应新形势、新发展需要,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南充市,新建地级南充市,并将中心城区设立为顺庆区。1994年,地级南充市再次对整体规划进行修编,规划城区面积到2000年增至37.6平方公里,顺庆区作为中心城区正是当时南充城市建设的主战场。

“顺庆城市发展主要方向是往北,现在的市政新区就是在这一轮的城市规划指导下建设的。”该负责人说,2001年编制的第六次总体规划,将南充城市性质确定为川东北中心城市、交通信息枢纽、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以轻化工、文教科研、商贸为主的综合性生态型园林城市。

随着南充城市规模和能级的不断提升,作为主城区的顺庆凭借明显的区域优势和多重叠加的政策机遇以及成熟的基础条件,截止到2017年底,顺庆建成区面积已达7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余万人。

B 道路之变 从3条石板路到如今近500条街巷

道路是城市的命脉。道路的变化,折射出城市的变迁。

“当时要过了炼油厂才叫进城。”在舞凤街道镇江路社区81岁居民魏明龙的记忆中,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如今市政新区所处的位置还是大片的农田。“当时的滨江路只修到龙王街(今滨江中路一段部分路段),到了2000年,也只通到塘口垭(今西南石油大学南充校区)。”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时,南充城区的街巷总共91条,除3条石板路外,其余均是碎石泥结路。

“那时候城区小,要到哪去走着就到了。1957年开始修‘跃进路’(今延安路),当时开大会动员市民参加义务劳动。领导在台上说,要我们一定要把路基夯实,以后要跑公共汽车。引得台下一阵哄堂大笑,大家都觉得遥不可及。”魏明龙当时在南充织绸厂当修理工,这些当时觉得遥不可及的梦,不到10年就实现了。

1958年,建成后的延安路成为当时南充城北的主干道。1965年,南充市公共汽车管理站成立,开通的第一条公交线路就往延安路经过。当时只有3辆“重庆牌”客车,行车路线从五里店经延安路、长征路、五星花园到果山公园。

据资料记载,沥青路面开始进入南充城区是1979年。1979年-1983年的4年间,金泉街、青年街、大西街等9条街道被铺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1982年启动了小街小巷改造,到1984年底,全部小街小巷改建成水泥路面。时间翻过1990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市政建设进入迅猛发展的新时期,城区新修道路不断增加。上世纪90年代,丝绸路、西河南中北路、玉带路等道路相继完工;2000年后,顺庆城市开始北进,相继修建了环都大道、万年路、镇江路等。至2018年底,顺庆的街巷已增至近500条。

C容颜之变 从只有两座公园到公园城市

6月26日晚,双女石公园内灯光绚丽,古树名木下搭配着错落有致的景观小品,吸引众多市民前来休闲。家住市政新区江与城小区的王建海,自双女石公园今年春节开门迎客以来,每天晚上都会和家人前来休闲赏景。

王建海今年56岁,在他记忆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只有北湖公园和果山公园两个公园可去。“看灯展、划船……那时候最兴奋的事,就是到北湖公园和果山公园玩。”如今,顺庆重点实施了舞凤山公园、气象公园、双女石公园等城市公园建设,努力打造“城市公园、公园城市”。

资料显示,南充有计划的园林建设从1920年开始。当时将文庙、奎阁及周围空地辟建为第一公园,将西山和莲池(今北湖)辟建为第二、第三公园。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城市的拓展,为满足市民休闲需要,曾在1951年和1958年先后两次组织群众整修莲池,并在池中垒成3座小土山。1978年底,北湖公园开始筹建,1986年开园迎客。此外,玉屏山公园于1985年开园。近年来,顺庆的园林建设突飞猛进,滨江大道景观长廊、双女石公园等令人目不暇接,有效改善了顺庆城市绿地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的局面。

与地上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福利相比,在地下还有一项庞大的工程从无到有。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前,南充城还没有排水设施,城区排水通过住户自建的石板小沟,或利用土渠、水池、水坑自然渗透。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开始修建排水系统,1950年至1985年,共修建雨污管网4.54万米。截止到2005年,更是达到了12.99万米。

近年来,顺庆区还启动实施了最大规模的旧城改造更新,滨江大道、玉带路、莲池路、和平路、长征路、果城路等多条城市干道相继进行了立面整治,居民人居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城市颜值也得到了提升。西河路、玉带路、育英路、果城路等地下管网被进一步优化,困扰老城区多年的内涝问题得到了好转。

“城市向北、顺庆向上。顺庆城市要发展,拥江北上势在必行!”在今年1月21日的顺庆区委六届八次全会上,区委书记陈泽斌说,顺庆城市发展的空间在城北,希望在城北、未来在城北。

为开辟新城,去年以来,顺庆区相继启动和实施了顺蓬营一级公路、金融大道延长线、滨江大道延长线等交通干道建设。大学城、欢乐购物小镇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布局在城北,顺庆城市向北的动能被进一步释放,未来的北部新城将成为顺庆重大项目的主战场、高端产业的主阵地、引领大战的主引擎。

新闻推荐

啥是社会保障卡有人上门来讲解

昨(27)日,顺庆区西城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走进辖区的各个居民小区,向辖区居民讲解社会保障卡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的相关...

南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充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