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评委会推荐影片”拍摄纪录片 南充师生团队关注非遗传承

南充日报 2019-06-19 02:31 大字

(记者 杨晓江)6月7日至10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国家图书馆联合主办的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在浙江省象山县落幕。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团队拍摄,凉山州非遗保护中心出品的关于彝族“非遗”项目“克智”(彝语意为:言语比赛)的纪录片入选“评委会推荐影片”。

据了解,本次非遗影像展从260部作品中选出了30部(套)影片,涵盖了口头传统、表演艺术、仪式节庆活动、传统手工艺等多个非遗类别,集中展示了非遗千姿百态的风采,也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郑宇团队拍摄,凉山州非遗保护中心出品的纪录片《克智少年———吉则尔曲》受到高度关注,影片从上千部作品中脱颖而出,最终入围本次影展公开展映单元影片的30部作品之一,并入选“评委会推荐影片”。

《克智少年———吉则尔曲》讲述了演说“克智”的天才少年吉则尔曲的快乐童年生活,以及国家级非遗“克智”在彝族民间的传承生态。7日开幕当天,《克智少年———吉则尔曲》赢得了满场掌声。7岁的彝族少年吉则尔曲滔滔不绝地演说“克智”,让绝大部分第一次接触“克智”的观众印象深刻。

“那孩子是天才,而彝族‘克智’,简直太绝了!”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萧梅观看影片后十分激动,“我是第一次知道彝族原来有‘克智’这样一种论辩形式,而且这个孩子的点抓得太好了,非常生动,他会让我们觉得‘克智’作为一个‘非遗’项目,或者作为彝族的民族智慧,太有必要保存了。”

郑宇告诉记者,“点亮”整部影片的少年吉则尔曲,来自一次拍摄时的偶然发现。“在一位朋友的朋友圈里看到吉则尔曲在别人婚礼上演说‘克智’的场景,惊讶万分。”郑宇说,“克智”类似用文言文辩论,彝族人能这么流利地演说“克智”,一般至少要40岁以后。

“凉山地理复杂、交通不便,我们辗转很久才找到孩子父亲的联系方式,因为大山深处信号不好,打了一周电话才联系到。”郑宇说,拍摄时开车5小时,还要背着器材上山,个中辛苦不计其数。

6月8日下午与6月9日晚,《克智少年———吉则尔曲》在象山时代金球影城两次进行了公开展映。影像展还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记录与传播”等三大主题展开了学术研讨,西华师范大学师生同论坛发言专家、学者及展映影片主创人员进行了多次深入交流。

郑宇认为,“活态传承”是非遗最大的魅力和意义,希望将来可以把更多民族深处、小圈子里的故事和技艺搬到荧屏之上,让“非遗”在影像中为更多人所了解。

新闻推荐

燕京啤酒杯首届“舌尖南充”餐饮名店系列评选活动“好吃嘴”们看过来 究竟哪家外卖强?

燕京啤酒杯首届“舌尖南充”餐饮名店系列评选活动自启动之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多方关注,参评范围广泛、评委高端权威、...

南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充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