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考故事

四川农村日报 2019-06-14 05:50 大字

□黎均平

又到一年高考时。聊起高考,聊起高考与我,凝重的记忆像一道伤疤再次被揭开。

缘于家贫,初中毕业时我“被迫”报考中师,“高中”只是备选志愿。我妈说,今年考不起,明年复习再考,先把“农皮”脱了再说,一定要先端上“铁饭碗”。不然,回来“修理”地球,挖“三尺二”,好恼火哟!

我妈的话是大实话。1983年的川东农村,温饱问题是基本解决了,但并不富裕,一个农家要供一个高中生,那是一份沉重的负担。我的父母,年过半百,生养了6个子女,竭力张罗诸如送上学、接媳妇等一大摊子家事,已累得够呛。轮到我,还算如愿以偿:当年即以全公社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全公社唯一考上中师的人。中师是考上了,读高中参加普通高考读大学的门却永远关闭了,我美好的大学梦被命运之手过早地掐灭。

我清晰地记得,自己在遗憾、不甘又患得患失中,度过了三年不咸不淡的中师生活,学长们“读师范,吃稀饭”的调侃如芒刺背。看到读高中的同学一个个走进神圣的高考殿堂,参加“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搏杀,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挑选,我内心是五味杂陈的。

1986年夏秋,注定难熬且与众不同——我在等分配,也在等读高中的同学的高考结果。然而真的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考上大学的是极少数,经过“十年寒窗”,他们值得欢呼雀跃;没考上的是绝大多数,他们的心情苦不堪言。而我呢,心态有点“不太健康”:对考上的同学,“羡慕嫉妒恨”都有;对没考上的同学,悯惜中夹杂着些许幸灾乐祸——“还好哟,没落到我身上!”

事后,自己曾多次做过人生规划和假设,也曾在亲朋好友和同学中反复推演:以我初中应届毕业即考上中师的成绩和当时正劲的学习势头,如果读高中参加高考,会是一番怎样的情形?我会不会成为高考的幸运儿和佼佼者?通过高考上大学后会不会彻底改变我的人生轨迹,让我走上令人瞩目的所谓“金光大道”?

这梦一般的假设、诗一般的想象,确实美好,但它离现实很远且从未发生。现实是,我远离了普通高考,中师毕业后,即被安排回老家任教。那时的农村教师,还不够被重视和看好,我很是苦闷和彷徨。

我一边工作,一边开始艰难的自学自修。一年后,我获得参加成人高考的资格。我知道,这是我不多的值得珍惜的好机会,我必须牢牢抓住这根“稻草”,多多少少圆点我魂牵梦绕的大学梦。认真复习是必须的,我几乎把所有空闲时间都用到复习上。记得这中间还有些趣事:比如,复习地理知识,为记住发源于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我煮饭时突发灵感,“没说不搭米呀”,“谐音”一下就牢牢地记住了。

填报成人高考志愿,没有多少悬念,也没有多少选择余地。我关心的是哪些学校哪些专业学历层次设置高,并不过分关心自己兴趣爱好在哪里。按理说,我教初中语文应该填报中文专业,但“命运”恰恰捉弄我,当年该专业只有专科没有本科层次,我不及细想就填报了南充师范学院历史系历史教育专业高中起点五年制本科函授。我取得了高分,顺利被南充师范学院录取。

这,就是我多年来一直羞于说出口的高考故事。

坦率地说,多年以来我一直存有自卑和无奈的心结:在那些一谈就是“211”“985”金字招牌学校的场合,一谈就是硬邦邦的全日制国民教育文凭的“主流声”中,我要么避开话题,要么报之以苦涩一笑,实在“憋急”了便会说“我是‘链大’(师范校所在地为链子桥)的”或者“我是‘社大’(社会大学)的”,只说也不解释,让听者一头雾水。

我知道,“知人论世”是历史地、具体地观察人事的重要方法。1986 年,国家教委对各类成人高等学校实行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是切合我国国情的一项重大举措。而我于“统招”次年即如愿参加考试。无论人们对成人高考看法如何,成人高考毕竟也是高考,它的的确确解决了一个社会继续教育的问题,圆了千千万万像我一样因各种原因错过普通高考的人的“大学梦”。高考,无论是普通高考,还是成人高考、自考,都是选拔人才的国家考试。高考并非一“考”定终身。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隘口,而非唯一隘口。我的人生,无缘于普通高考,却有幸赶上了成人高考,本科毕业后又参加两个专业专科段自考,一路走过来,还取得在职研究生文凭。我由衷地感谢高考制度改革,真诚为成人高考点赞——尽管它投给我的只是苦涩而凄美的一丝亮色。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也许,缺憾本身就是一种美。对于那些真正渴望学习进取的心,一丝亮色、一盏明灯就足以点燃希望,并温暖和美好一生。

新闻推荐

奖金1万元 南充播报向全社会征集形象LOGO

本报讯(记者钟林)6月13日,记者从市网信办了解到,为进一步提升南充市委市政府官微南充播报对外影响力和公信力,扩大南充播报知...

南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充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